丁再献诗赞深耕考古学家田继宝
天 琮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考古学家,他的名字如同骨刻文字一般,深深刻印在了中国考古学的篇章上,他便是田继宝。著名文化学者、中国骨刻文书法研究院院长、东夷骨刻文字破译和骨刻文书法艺术创始人、国家一级书法家丁再献先生以东夷骨刻文集字为原济南市龙山文化博物馆馆长田继宝先生,撰写创作了一幅七言绝句书法作品:
田公考古聚高光,继任方行骨刻扬。
宝字玄香书画里,人生广集百家长。
这首诗浓缩了田公一生的学术追求与人格魅力,字里行间流淌着对这位考古学家的崇高敬意。

“田公考古聚高光”,开篇即点明了田继宝在考古学界的卓越贡献。他山东大学考古系毕业之后,一直在山东考古第一线工作。从城子崖到西河,从汉东平陵城到焦家遗址,田公的足迹遍布章丘历史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次的考古发现,都如同聚光灯下的璀璨明珠,照亮了中国文明的源远流长,也映照出田公对历史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
“继任方行骨刻扬”,展现了田继宝在学术传承上的重要作用。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考古学家,更是一位文化的传承者。田公将骨刻文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一上任就毫不犹豫的开展了东夷文化和骨刻文的研发和利用工作,率先将在章丘地区发现的东夷骨刻文搬进了龙山文化博物馆,并在显著位置长期展示。这一举措,强有力地推动了东夷骨刻文字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他让骨刻文这一古老文字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据记载,骨刻文泉水的“泉”字和“福”字都是出自于龙山骨刻文中。
“宝字玄香书画里”,描绘了田继宝在艺术领域的深厚造诣。田公不仅在学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其书法作品亦是独树一帜,在章丘乃至社会上名气越来越大。他以骨刻文为载体,将历史的沉淀与他书法艺术的灵感融为一体,每一笔每一划都散发着古朴的香气,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与历史共鸣。

“人生广集百家长”,是对田继宝人格魅力的最好诠释。他不仅在学术领域有着广泛的涉猎,更在人生的道路上,广纳百家之长,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田公的智慧与风度,如同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醇,让人敬佩不已。
丁再献先生的这首诗,以简练而深邃的笔触,勾勒出田继宝这位考古学家的卓越形象,不仅是对田公学术成就的赞美,更是对其人格魅力的颂扬。

考古路上的先行者。在考古学的道路上,田继宝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那就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他坚信只有通过考古发掘,才能真正揭开历史的面纱,让地下文物开口说话。正是这种执着的精神,让他在考古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田继宝参加过几十次考古挖掘任务,每一次考古发掘,都是一次与历史的深度对话。他不仅在学术上有着深厚的造诣,更在实践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从城子崖遗址的深入挖掘,到焦家遗址的主动探索,每一次的发现都为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特别是大汶口文化焦家遗址的发现,更是填补了章丘地区考古历史的空白。
文化遗产的守护者。2016年,田继宝策划、筹备、举办了首届中国龙山黑陶精品大展,并主持了“首届中国龙山黑陶高峰论坛”。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国龙山黑陶的独特魅力,也为国际学术界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在田继宝的笔下,龙山文化博物馆、章丘区博物馆的部分展厅展陈大纲及文稿,不仅是一段段文字,更是一扇扇通往历史深处的窗口。他通过自己的研究,让这些沉睡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遗产重焕生机,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学术交流的使者。田继宝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所建树,更是国际学术交流的活跃分子。他曾在“中、日、韩大遗址保护研讨会”上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山东艺术学院的讲台上,传授中国龙山文化黑陶发展史的知识。2015年,他参加了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并在济南分会场做学术演讲。这次会议被誉为历史学界的奥林匹克,田继宝的演讲无疑为他赢得了更多的国际认可。他风趣的评价这次演讲:自己的心情好比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拿了金牌一样高兴。他的学术论坛,成为传播中国考古文化的重要使者。
焦家遗址的发现者。十多年前田继宝的一次前瞻提议,主动发掘焦家遗址,初衷只为探明其是否有城垣,以及与城子崖遗址的关系。结果,历史的尘封被轻轻拂去,焦家遗址不仅证实了城的存在,且规模之大、年代之早,超乎预期,成为黄河下游已知最大最早的古城。这一发现不仅解答了学术上的疑惑,更让这一遗址成为了2017年度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和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同时也揭示了其与城子崖遗址的直接传承关系,两处遗址的重要地位如今已被载入教科书,成为研究史前文明的关键篇章。这一连串的发现,无疑是考古学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焦家遗址的发现,丰富了大汶口文化的研究资料,对理解黄河下游史前社会的转变及复杂化程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资料,田继宝的名字也因此与这一重大发现紧密相连。
历史科学的推动者。田继宝不仅是考古学的实践者,更是历史科学的推动者。他积极参与学术组织的建设,筹备、组建了山东省考古学会龙山文化研究会,推动了龙山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他的工作,不仅限于考古发掘,更在于对历史科学的推动与传播。
在田继宝的故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考古学家的专业与执着,更看到了一个文化守护者的责任与担当。田公的一生,是与历史对话的一生,是为文化传承奉献的一生。让我们在丁再献先生的诗意中,再次向这位著名的考古学家致敬,感谢他为历史科学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感谢他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让我们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文化的魅力,理解文明的深邃。
写于2024年9月3日

天琮,本名巩天宗,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干部,现山东省老年书画研究会鲁商集团分会副会长,山东原古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知青书画院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