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诞生》自序
——送给冠音、坤音和海音
作者:王宏甲
朗诵:伊 兰
一
冠音五岁时让我猜谜:“有个位子,我坐得着,您坐不着。猜猜是啥?”我没猜着。冠音开心地说:“是爷爷的肩膀。”我顿觉感动。
一个孩子刚出生,就有一双探寻的眼睛,一颗独立思索的心。这是你们的成长让我觉知的。我惊讶地发现,我并不比婴儿更了解他的心思和他的眼睛。
我越来越相信,每个孩子都比成年人更接近哲学家。对未知事物,总会发出那样由衷的惊讶,那么不倦的追问。好奇起于惊讶,导致探究,开启智慧之门。可我们常在不知不觉中关闭了孩子的探究之门。
“小宝贝,我用彩虹和你约定,一起走过童年的记忆……”当你们给我唱这支歌时,知道我心中也会升起彩虹吗?你们曾问:爷爷,为什么掉泪了?亲爱的宝贝,知道泪中也有阳光,也有约定,也有红橙黄绿蓝靛紫吗?为了你们,难道有什么不舍得给你们吗?如果我的肩膀能让你们看得更远一些,不是我最乐意的吗?
二
我期望,有一天,你们能体会到:人生该有两次出生,第一次是父母把我们生出来,第二次就要靠自己把自己生出来。这便是《让自己诞生》的意思。这意思里有人生最大的一件事。
三
人之初,务必“立爱立敬”,这是三千六百年前商朝辅政大臣伊尹写在《伊训》中的思想。他教导先帝汤的后代,一定要有爱人之心,要有会敬重的品德。如果没有,那就立爱,从爱你的亲人开始;立敬,从尊敬长辈开始。如此先实行于家,再惠及国,终能遍及四海。这“立爱立敬说”,难道不是平凡人家养育儿女都需要的吗?人若连父母都不爱,还能爱谁?对人无爱心,不知尊敬,将来能干什么呢?
四
人生第一个大本领是什么?是听。千万不要忽略听。不识字的时候,你已经会听,这是你最早的知识来源。即使能阅读了,仍然要善于倾听。世上很多知识是没有写进书里去的,所以,是不是善于倾听,仍然是人与人差别的重要原因。如果还没听清,或只在书本看了一些,就说“我知道,我知道”,有一扇门就被你关上了。
继而是看。阅读的世界比课堂大得多。一定要爱上阅读。阅读是以自主的姿态开拓心灵容纳世界的能力和境界。没有广听博览便没有思想的驰骋,说与写都难免苍白。不要以为写作只是作家的事,语言是思想之手,阅读与表达是伴随你一生的基础能力。
听读思说写,这五种能力都是塑造自己的途径。缺了哪一个,都是自己人生素质的缺欠。
五
有一天,你知道了什么是散文和散文集时,不要把这本书看作几十篇散文的合集,那样会漏掉最核心的东西。虽然书中每一篇都可独立成诵,但整体看,它是一部讲述成长的书。
是说成才吗?成才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成人,或者说“成己”——成为你自己,比成才重要。
六
有一天,你可能听说古希腊戴尔斐神庙里的那句箴言:“认识你自己!”这句话影响了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影响了西方几千年。我以为,认识自己很重要,成为自己更重要。前者为知,后者为行。
孔子有“为己”“成己”之说,讲的就是修养自己达至“成人”,即成为一个不为邪恶利诱驱使的有独立人格的人。如果把“成己”用现代语表述,在我看来,就是“让自己诞生”。
后世流行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变作自私有理了。这与古典原意相去太远。那原意是:人不修养自己,天地不容啊!这不是无关紧要的认识。为应试而教而学的教育是自私教育。自私,于人于己都是最坏的东西。要毁掉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只要使他们的孩子自私就够了。
七
有一天,你们会接触到哲学,会问:什么是哲学?其实你早已与之呼吸相闻。我期望有一天你们发现:哲学并不是太神秘,它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我以为它非常重要,因它是关于生活的智慧。我不知道将来你们会不会同意,这本《让自己诞生》,其实是用散文写的哲学著作。别轻易认同,我期待着,有一天,你们同我讨论。
八
让自己诞生,需要向很多人学习,如此才能孕育出一个自己。明白了这一点,便会理解,这本书为什么首篇讲母亲是我的第一个老师,接着写父亲留给我的,写自从父母把我送进学校,老师便把我引向一个更大的世界。青春期不免要恋爱,没有女友的日子里,“为自己画一个姑娘”,这是写啥?你们长大后自己看吧。随后写村夫村妇对我的教育,动物对我的教育,儿子对我的教育……还有,西西里、尼罗河、拿破仑、莎士比亚、贝多芬、普希金、南丁格尔……世界上有多少“日照海洋的往昔”啊,千般旖旎,能塑造我们的心灵和品格。
有一天,老师会讲到汤和伊尹开创的商朝。我不知道那时的课本会怎样评价那个朝代,但我知道,中国殷商时代结束的时候,古希腊还没有文字,此前的克里特文明早已销声匿迹。我在这本书里描述的殷商文明是伟大的文明。一个伟大的朝代倒塌时,它的尘埃飘了三千年尚未落定,以至今天要看清它的废墟仍有困难。古代中国有多少宝藏值得我们去开掘、去珍惜,因为这就是我们的祖国!
无论东方与西方,古代与当代,都有无限旖旎可丰富我们生命的时空。所以,打开你自己,成为自己,并不是要故意与别人不同。与众不同,是集众长的结果。
九
亲爱的冠音、坤音,我没有豪华的礼物送你们,这本书可陪伴你们一生。前面的篇章,在你们会阅读的岁月读起来可能不难,宛如在青草地上散步。读着读着就要爬坡了。读到后半部,一定会遇到崇山峻岭,大江大海,你们将不得不一次次停下来,去丰富学养,然后再读。有一天,当发现不是能朗读它就看见了它,那一定是你们登上了高山,看见了大地的皱纹,凝听过大海的哭泣,还看到了这世界上许多精神的黄昏和早晨,灵魂的高山与湖泊。
我认同人生有三命:性命、生命和使命。性命可得到本能的快乐。生命的快乐,来自对人生能力的开发,譬如学会某个乐器、有绘画能力,以及拥有各种技能时都能体会到生命潜能被开发的愉悦,这是精神的快乐。使命,是你用生命的良知良能去为社会做贡献,能感觉到自己参与着人间的伟大活动,渺小的个人因与众人与国家甚至整个世界同频共振而体会到崇高,为之感动以至泪花荡漾,这是灵魂的快乐。
本能的快乐为父母所赐生而有之,精神的快乐已超越本能。用性命和生命去担当使命,是全然体现出自己脱颖而出的状态,犹如自己之诞生,犹如旭日之喷薄而出。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如彼担当,亦为忘我。生命能复归于无我,就是人生的圆满状态。冠音姐妹,我很期望你们在一生中能有所担当。虽难,但值得追求。假如人生未能体验到使命的快乐,那至少要对那些为使命而担当的人持有你美好的尊敬。如有可能,期望你们有一天把这本书译成外文,与更多人分享。过去的一二百年,我们的祖辈父辈为认识这个“中西方强烈碰撞”的世界,已付出很多努力。你们会比我更有见识。这个世界,文明与文明的距离,心与心的距离,仍然比海洋更大。在你们长大的岁月,如果能在心中比较好地融合起不同的文明,才会有更好一点的家园。
二○一五年一月七日 北京
作者简介:
王宏甲,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中国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2016年在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长征》中担任电视总撰稿。201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纪录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担任总撰稿之一。著有《中国天眼:南仁东传》《让自己诞生》《世界需要良知》《智慧风暴》《塘约道路》等。所著《人民观》曾被中宣部《党建》杂志社推荐给广大党员干部阅读。
伊 兰
节目主持人,本名何兰,祖籍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广播电视台1997、2010年两届十优主持人。曾创办主持《艺海方舟》《夜色温柔》《周六会客厅》《文化西安》《艺术西安》《夜语长安》等节目。参与策划并主编公众号《诗意西安》;参与策划并参演了荣获多项国际大奖的民族音乐电影《半个月亮爬上来》;策划并主持各类文化公益活动数百场;新浪个人博客发表作品50余万字;出版配乐诗朗诵专辑《天籁.南山》等。陕西三秦文化研究会理事,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理事,陕西女子诗社常务副社长,木兰书院阅读会副主席,陕西省散文学会文学朗读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培华学院人文学院语言文化推广基地特聘诵读教师,中国女诗人诗画行特邀嘉宾主持人,西雅图中文电台(Chinese Radio Seattle)《艺术人生》主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