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刘仲明老师
二十多年前,我在乡镇初中初书时,刘仲明老师教我的语文。别看刘仲明老师文化程度不高,仅是中师毕业而已,可是,在教书方面,他却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其教学水平可以说是可圈可点。用他白己曾经自我感觉良好的一句话来形容,那便是:“我刘仲明虽无教授之职称,却未必就比教授差太多。”这句话听起来虽然让人觉得颇有自吹自擂之意味,而事实上,却亦大抵如此。
时隔二十多年,我至今仍然记得当年刘老师在课堂上所说的一些原话,诸如:“越是笨鸟越是要先飞,越是笨鸟越是要不停的飞,越是笨鸟越是要十分卖力的飞。”刘老师的言外之意大概是:“如果天赋不够,那就用勤奋来凑,那就多下苦功夫,即所谓的勤能补拙。”刘老师还说过一句颇有人生智慧的话语:“如果对于一个大目标,你感觉到一时半会儿难以完成,那么,你何不将你的大目标分解成为若干个小目标呢?如果说大目标完成起来较为艰巨,那么小目标完成起来就比较简易,当你把每一个小目标都完成了,那么,完成大目标便是自然而然和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貌似刘老师只是在教我们“目标任务的分解法”,实则在向我们传播“化整为零”的思维与分阶段、分时段、聚少成多完成目标的人生大智慧。
刘老师是一位颇有自知之明的老师,他对自己的缺点也毫不遮掩,他很有魄力且敢于直视自我之缺点,敢于自我揭丑与亮短。曾经在课堂上,他开诚布公的自我批评说:“同学们,你们可千万别向我学习,因为很多时候我都是语言的巨人,却是行动的矮子。”他并不掩饰自己那习惯于夸夸其谈、说得多而做得少的短板与弱项,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内心的坦诚与真诚,否则他才不会在我们面前那么爽快的直言他自己的缺点呢?
我感觉到刘老师是具有火眼金睛。在写作文时,我曾经在他面前耍小聪明企图蒙混过关,岂料,被他的火眼金睛一不小心就给精准的识破了。记得有一次上晚自习时,他在教室里批改作文。当他批改到我的作文时,便把我喊到他的讲桌旁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他郑重其事的询问我说:“你给我说实话,你这篇作文到底是不是你本人写的?”眼看纸包不住火,眼看刘老师识破了我的作文来路不明,眼看刘老师看出了我作文中的猫腻,眼看“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我便在不好圆场的情景下,只得硬着头皮、耐着性子乖乖的如实招来:“刘老师好,这篇作文我自己写了一部分,另外一部分是我从《中学生作文选》上面抄袭别人的文字。虽然我有抄袭,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但是,我并没有全盘抄袭,我只是局部抄袭,我毕竟还是自创了很大一部分篇幅的,如果真要说抄袭的话,那也顶多只能算是半抄袭。”当时的我,一方面在老老实实的承认自己的抄袭之行为,另外一方面也在以侥幸之心态,“欲抱琵琶半遮面”的极力为自己打掩护,而尝试着诡辩和自我开脱,以竭力维护自己那极为虚弱的自尊心与所谓的面子。刘老师看我不打自招的一上台便老实巴交的承认了抄袭之行为,他见我没有嘴硬而死不认错、死不认账,便对我的抄袭行为网开一面,未予过多之追究与过多之纠结,便只是略加善意的提醒了我一句:“算你比较识相,没有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万般抵赖,没有故意隐瞒抄袭别人作文的事实,建议你今后在写作文时,还是要尽量让自己花点心思、动点脑筋去写,不能寄希望于抄别人现成的作文,下次切莫东抄一段、西编一段。”从那之后,我或许是因为吃了一堑而长了一智之缘故,在写作文方面,我再也不敢将别人的文章摇身一变据为己有了,因为我深知刘老师有一双火眼金睛,我的小伎俩与鬼把戏是根本就逃脱不了他的火眼金睛的。
刘仲明老师也是一位性情中人。教室后面有一块黑板,刘老师觉得那块黑板闲着也是闲着,于是,他便想方设法的把那块黑板给充分的利用起来了,相当于是较好的发挥了那块黑板所应有的价值。当时,他计上心头,便有感而发的在那块黑板上写下了好几句名人经典话语用以激励同学们成长与成材,诸如:“心似平原放马,易放难收。”“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些激动人心、鼓舞士气、提振精气神的话语,虽然不是刘老师自创的,只是他引用名家所说的经典之语而传播给我们的,可是,却依然赐予了年幼的我以强大的精神力量,较好的熨帖了我的心灵、激发了我的士气、提振了我的精神态势,让我至今对那几句名人名言记忆犹新而一时半会儿难于忘怀!
刘老师曾经在有意识的提升我们的人文素养。他曾经在课堂上说:“把我所看过的《读者》杂志全部加起来,你们可能挑都挑不动!”记得我曾经到他的教师宿舍里去借阅过《读者》与《青年博览》等杂志,当时我拖了一个多月时间才勉强将那几本精华杂志归还给他,他却也亦并不恼怒。当年,只要是上语文晚自习,刘老师一般都会把他通过业余阅读到的精华与经典之文章,不由自主的、声情并茂的朗续给我们听,让我们在聆听精华与精品文章的过程中,感受文学带给我们的身心之润泽,感受经典文化赐予我们的人文之气息,感受高端文学精品对我们人生品位之涵养与精神境界之提升,从而夯实坚实的文学之根基、厚植文学之情怀。至今为止,我仍然十分清晰的记得当时在上晚自习时,刘老师亲自为我们充满感情的朗读了刘亚洲所写的关于张自忠将军的感人肺腑的文章——《将军泪》。可以肯定的说,当年必然是刘老师在坚持业余阅读时被《将军泪》这一经典文章给深深的打动了与感染了,在感动之余,他便满怀深情的、迫不及待的、义无反顾的、坚定执着的将《将军泪》这一精华之文章毫不犹豫、毫未保留的分享给了我们。也许刘老师煞费苦心的倾情为我们诵读的《将军泪》并未完美的影响其他的同学,却在不经意间扎扎实实的感染和正面影响了我二十余年,让我从该文中获益颇多,也思虑与感慨良多!
作者刘关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