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平(比利时) 画
——评廖伟棠近作《黍离》
在中国当代诗人中,廖伟棠以其跨文化区域的诗歌写作而彰显出自身的独特价值。与单纯地在中国内陆北方与南方、西方与东方进行迁居的诗人不同,廖伟棠在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迁居中,还伴随著文化身份的变动。他首先被认为是香港诗人,而又不止一次地在内地生活、工作。香港文化与内陆文化之间的差异,相较于不同内陆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更大,从地理文化与文化身份的角度考察廖伟棠诗歌的特征,亦是当下评论家通常采取的思考角度。不论是胡续冬提倡的“偏移”,还是程一身所谓的“偏离”,都是看重廖伟棠诗歌与内地诗歌的差异性。而阅读廖伟棠2023年最新组诗《黍离》,似乎又加剧了这一观念。他对现代汉语的诗性处理与现代都市的体验性写作,都与内地的汉语诗歌不同。尽管他看重于自己的文化身份与精神故乡,对现代都市香港及香港文化更具归属感,但他多年的迁居生活与骨子里的波西米亚情结,使他更象是一个远离故乡的游士。
“游士”这一文化身份是我阅读完组诗《黍离》后,对廖伟棠诗人形象最强烈的直觉印象。“游士”一词最早见于《国语·齐语》,起初指先秦时期云游列国的说客,后来演变为指基于各种目的游历四方的文人,常见的是访学游、侠义游、博物游、艳遇游等。但更重要的是,游士以其丰富的游历生活而拥有了广阔的人生体验与社会见识。聚焦到廖伟棠身上,假使我们将他的迁居生活也称为一种游士经历,那么,他的游士形象并非仅仅指他迁居各地的生活体验,更指其诗歌写作中体现出来的游士心理。这种游士心理既体现为现代汉诗写作中的语言处理,又体现为诗意内容与诗性精神的表达方面。
廖伟棠在组诗《黍离》中操持的诗歌语言总萦绕着一股奇妙氛围。同一行诗中,存在着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之间的交融与对峙。或许是由于他游士迁居的经历,使他能有效地吸收各种文化之所长,并将多元文化间的融合与对立通过写作表现在诗歌文本特征上。廖伟棠也并不是一位只擅于“取众家之所长”而没有主体性创造的诗人,多元文化在他身上的交融体现出一种迷人特性。诸如诗歌《新年祝词》:“不要急着长大/祝福被耽误的旅路/祝福路旁客栈的骑士、圣徒和小丑/余者不可语,让他们悉随雨水混入江河/你有一颗水晶球/就当长眼看空蒙。”诗人在主体感受的贯注下,有效地串联着现实的处境、过去的记忆与对未来的希冀。更重要的是,诗歌语言在诸如“客栈”的汉语气息与诸如“骑士”“圣徒”“小丑”的西语气息中交互流转,“你有一颗水晶球/就当长眼看空蒙”毫无疑问是对中西语言结构的融合与焊接,也是对“只宜老眼看空蒙”“烟雨看空蒙”等宋代诗词的引用与化用。
廖伟棠除了在意象选取与措辞结构上借鉴了中西方诗歌的精髓,也在语言气韵上借鉴了古代汉诗的气息节奏。“等待移山者歇息/等待微不足道”是对古代汉诗中对偶句意识的一种现代复活。此外,诗歌《调景岭击壤歌》中的“旗帜幻化成水泥/严杀尽兮弃原野”,诗歌《3/4的香港》中的“一堵堵墙在迅速生长/一个个梦在鬼打墙/一缕缕风在转山”,都是对古代汉诗中对偶句意识的一种运用。当然,这类现代汉语结构中的对偶句并不能单纯地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技法,应看作是诗人对诗歌语言、气息、节奏的一种精细选取与精准掌控。
廖伟棠诗歌语言间存在着一种迷人的张力,这种张力并不是由语言的过度变形而实现的,是在现代汉诗的措辞结构中策略性地导入古代汉语的柔美特征而实现的。现实世界的刚硬与坚利在古代汉语的柔美性表达中,达到了语气的综合,而不会使诗歌出现主观意志盖过诗意审美的倾向。在组诗《黍离》中经常看到诸如“回眸”“桑椹”“转山”“积雨云”“剪径的饿雨”这类古典词汇,有经验的读者在遇到一个个饱含古典意蕴的汉语词汇时,都会有所停驻,而陷入到对这些古典汉字的美好回忆之中,这亦是一种绝妙的阅读体验。
廖伟棠组诗《黍离》在内容表达上体现出与社会时代的紧密联系,这种现实表达不是基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提倡,而表现出诗人游离于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处于边缘角色的审视状态,这也是廖伟棠诗歌写作中体现出来的游士心理表征之一。我们不得不承认2023年发生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上半年还在疫情的阴影中徘徊,下半年便急速地滑向多场地区战争的历史梦魇之中,而更残酷的现实是我们面临着经济下行的趋势与日益艰巨的生存压力。或许,后者才是廖伟棠关注的重点部分。《3/4的香港》对于香港前世今生的思考,《遗民录》对于自身文化身份的思考,《笑忘书》对于人类未来的思考,《调景岭击壤歌》对于当下政治的思考,每一种思考都残酷地指向现实处境。这些篇目围绕着诗人自身与周遭现实关系的思考,其中有阴郁不平的心事,有豁然承受的自嘲,也有对社会的关切。我们可以发现《调景岭击壤歌》中的“日出而勃/日落而逆/帝力于我/有捻用咩”,《去之吟》中的“麻烦你放逐:能代替另一个人认罪,代替另一个时代焚书的,不是我的,那个我”,与诗后所署时间的相近时期内发生的现实事件有重大联系。因而,由此看来,游士这一文化身份在廖伟棠的诗歌中具有了双重意义,游离在汉语与现实中也有了双重定位。
初刊于《待秋》杂志创刊号

陈辉,90后,现居成都,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写诗,写评论。
黍離
——廖偉棠新詩十首
新年賀詞
不要急著長大
祝福被耽誤的旅路
祝福路旁客棧的騎士、聖徒和小丑
餘者不可語,讓他們悉隨雨水混入江河
你有一顆水晶球
就當長眼看空濛。
咀嚼吧,咀嚼那片
從三歲攜帶而來的鹿仔樹葉
你曾經為了它放棄了整個世界的植物。
你就是鹿仔,善回眸
等待移山者歇息
等待微不足道。
2023.1.1.
春分
逸東村的桑椹都熟了
落了一地的紫
我們也已經習慣踩踏上去
夜裡它們會不會發酵變成酒
也和我們無關了
乾旱了半年
爛頭山的雨也終於緩緩飄降
我們遺忘在獄中的朋友
會不會也能看見
乾淨的雲以及
被雲殘忍地殺掉的記憶
2023.3.22.
3/4的香港
一堵堵牆在迅速生長
一個個夢在鬼打牆
一縷縷風在轉山
帶走夢的回聲
一張張刮花的唱片
吐出舌頭上的唱針
2023.5.22.
雷鳥急行過小松海畔聞香港鯨逝消息
只有一瞬間
周遭無數的悲歡都和我無關
只有鐵路紛紜聚散
慰靈碑趄行向前
稻田傾倒如海
海卻如孕婦
撫腰洗濯,洗出一朵微笑
說她和我無關
——
眾鳥在此終老,巨石尖嘯
成一首歌,成無數首
我若下車,就是此歌吞聲的
一瞬間
雷研墨,塗黑此臉
此生
便廣大如受戮的積雨雲
每一個傷口都是你城的業障
堆堞分崩
2023.7.31.
遺民錄
狐塚獾蹊滿路隅,行人猶作御園呼。
——范成大
比如說,那個愛好雕刻古船模型的老人
生活在逸東村許多樓宇中的一間房子
他多麼幻想在明朝飄洋過海
這條村這許多樓宇都冠以「逸」字
但我們知道他不是逸民
我們也不是
又比如說,在炮仗街尾
水果檔前許多過馬路的婦人
眉間有著和她們手中牽著的孩子一樣的憂戚
她們手中的橙和提子依然籠罩著紅光
而聖光也將把她們追隨
直到一家或無數家聖徒冠名的幼稚園、小學
我們知道她們不是義民,我們也不是
我從逸東村坐一個半小時車
去到炮仗街看望一個畫家朋友
也沒有想到汪元量和文天祥
我只是回家路上再和你說幾句廣東話
假裝你是范成大,我是汴梁廢墟上的軼民
2023.8.12.
重讀阿赫瑪托娃
讀著讀著
我的頜骨在移動、收緊
像在咀嚼餘生
餘生裡
你是安魂曲裡唯一的未安魂。
安娜,他說你的名字當中有五個a
五聲未亡人的喘息
擦拭我的耳輪/頌缽
/我剎不住的音速列車。
站台上的安娜,被一個人包圍的女俠
切磋鹽與骨之間的經血⋯⋯深藍色
是我能咽下的俄羅斯的嘶喊:
把鎖匙鎖起來
任雲漫卷成1990年的喉結
少年遺容倒模的那天,你獻出你的失聲。
2023.8.26.
笑忘書
忘了告訴你,我已經在一月轉世
只記得冬風擦響絕緣子
我成了高壓電線上的燕子郵差
下不來
忘了告訴你,我已經在二月轉世
夢小如塵埃
收拾行囊去機場的人哪
請忽視這只螞蟻
忘了告訴你,我已經在三月轉世
伴隨月光,以及在東海沉落的一切
我是從鯨落裡蒐集
量子信息的蟲豸
忘了告訴你,我已經在四月轉世
在街角背過身拉起大衣擋風點菸
忘記了自己是一棵樹
煙燻出淚,忘記那個擁抱過我的男孩
2023.9.25.
調景嶺擊壤歌
所謂辛亥革命紀念日
我去了調景嶺
這裡只剩下景嶺路
旗幟幻化成水泥
嚴殺盡兮棄原野
這裡只剩下King Ling Road
King也遠,不是吊頸的崇禎帝
唯獨遺民依舊在晾他的臭襪
一如七十年前的刁民
晾他的獨角
日出而勃
日落而逆
帝力於我
有撚用咩?
2023.10.10.
夢見西西
我推著輪椅上的她
從異鄉
一個宴會
逃出,她讓我帶她去書店
到了書店,她說「幫我搵『花草魚』
除左『蟲』,嗰架啦。」
她為自己無意發現的雙關語而微笑
我一轉身就發現關於魚的一列書
指給她看,她從輪椅起來
掏出一支白板筆
在書架的玻璃門上寫了一個「魚」字
「寫低佢,咁就唔會唔記得了嘛。」
她說。
2023.10.12.
去之吟
「今夫大鳥獸則失亡其群匹⋯⋯過故鄉則必徘徊焉,鳴號焉,躑躅焉,踟躕焉,然後能去之也。 」
──荀子
能去之乎?能代替另一個人投降,代替另一個城市變節嗎?
是我,帶回了送你的匕首,是那已經消亡的國度已經失敗的民族的,請放心使用。
而我將學會獨腳跳舞的伎能,學會以脛骨做笛,人皮做鼓,但不再唱異鄉的歌。請放心屠烹,你是我的血親。
請以叉代酒,以疤代笑,我是沒有故鄉的人,是失火的夜市,是縱虎的城寨,是剪徑的餓雨。
我必將狼吞虎嚥今晚的我,痛飲明天的我,其後,麻煩你們來買單,我的良友。
麻煩你放逐:能代替另一個人認罪,代替另一個時代焚書的,不是我的,那個我。
2023.10.12.
廖伟棠,诗人、作家、摄影家, 1975年出生于广东,后移居香港,曾获香港青年文学奖、香港“中文文学创作奖”、台湾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及香港文学双年奖等,香港艺术发展奖2012年年度作家。
曾于中港台出版诗集《野蛮夜歌》、《八尺雪意》、《半簿鬼语》、《春盏》、《后觉书》、《半夜待雪喊我》等十余种,散文集《衣锦夜行》、《波希米亚香港》、《寻找仓央嘉措》、《我偏爱读诗的荒谬》,小说集《十八条小巷的战争游戏》等。译作包括仓央嘉措诗选、李欧纳.柯恩诗集《焰》和鲍勃迪伦歌词全集(合译)。

让我对南方的钟情
成为绝世的传奇
——西渡
南方诗歌编辑部
顾问:
西 渡 凸 凹
李自国 印子君
主编:
胡先其
编辑:
苏 波 崖丽娟 杨 勇
张媛媛 张雪萌
收稿邮箱:385859339@qq.com
收稿微信:nfsgbjb
投稿须知:
1、文稿请务必用Word 文档,仿宋,11磅,标题加粗;
2、作品、简介和近照请一并发送;
3、所投作品必须原创,如有抄袭行为,经举报核实,将在南方诗歌平台予以公开谴责;
4、南方诗歌为诗歌公益平台,旨在让更多读者读到优秀作品,除有特别申明外,每日所发布的文章恕无稿酬;
5、每月选刊从每天发布的文章中选辑,或有删减。
《南方诗歌》2021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元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二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三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四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五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六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七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八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九月目录
“方舟诗社”:张小榛|曲终人散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