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发展,造福人类,让国家富强。
发展科学技术,要有人才,要有培育人才的良好土壤。
从悼念世界杰出科学家、获诺贝尔奖的李政道先生的文章中得知,他的最大成就不是获得诺贝尔奖,而是为中国培养科学家。
早在五十年代,李政道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时,就告知陈省身教授,想帮助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的想法,得到陈省身的鼓励支持。他联系了一批华人教授和美国的学术界的好友、知名人士 ,联系了九十所大学,争取支持,为中国学生赴美国大学留学作好准备。
鉴于中美失去联系的时间已久,李政道提出基础科学训练的问题,建议选拔少数有培养条件的少年,培养科学人员。他组织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重新开启隔绝已久的中美两国的留学渠道。CUSPEA初期的工作, 几乎占去他三分之一的精力。
十年中,CUSPEA选出的915人,超过半数进入美国排名前30名的大学,在排名前50名大学学习的学生,占总人数的80%,所有学生都获得学校全额资助。当年的CUSPEA学子如今已成为多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和精英骨干,就职于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所,成为企业的杰出领导者。其中15位科学家成为中国、欧洲、美国、加拿大等地的院士,约300多人次在各国际科学技术组织中担任职位或成为Fellow,100余人次获得各类国际科技大奖,有400多位成为高科技发明家和企业家。可以说,CUSPEA是新中国对外科技和人才交流史上的一个丰碑,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李政道为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CUSPEA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遇到过障碍。虽然得到周恩来、邓小平、方毅等领导人和教育部长蒋南翔、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严济慈的支持,仍历经四年时间才最后落地,中国科技大学才开设了“少年班”。开展的第二年,就有人写信说, CUSPEA项目是“丧权辱国”。他感到,同国内的联系不通畅,国内办事有推诿迹象。于是,急忙回国了解。幸亏得到时任副总理的万里和邓小平的再次肯定,这场风波才得到平息,这个项目才得以继续。他不仅发起了CUSPEA计划,在他的倡议下中国建立了博士后制度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其实,以前也有爱国人士,为祖国培养人才作出巨大的贡献。
一百年前,爱国华侨陈嘉庚就出资创办厦门大学,为祖国培养了许多享誉海内外的人才,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就是1953 年毕业于该校数学系的学生。如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厦门大学校友,已有40多万。
汕头大学是李嘉诚捐资120亿港元创办的。李嘉诚认为,中国的四化能不能搞好,关键是人才问题。从勘察校址,学校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找名师,他都亲力亲为,为这所大学付出了巨大心血。这所大学40多年来,已培养了20万学生,其中有6万多名医科生。除汕头大学外,他还捐建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清华大学未来互联网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单位。自2019年起,李嘉诚基金会在汕头大学实施本科生学费全额奖励,实现以来奖励学生4万人次,总金额2.79亿元。
李嘉诚捐资办学,培养人才的善举,得到邓小平的称赞。他称赞李嘉诚兴办汕头大学的爱国精神,感谢他对国家的贡献,要求国家教委大力支持汕头大学工作。
宁波大学是船王包玉刚于1986年出资创办的,邓小平题写校名。该校经过几代人艰苦创业,成为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注重科学创新,设有23个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有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建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56个,还拥有5家附属医院。学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获国家级教育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连续7年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高校先进集体奖”,连续11年在全国“挑战杯”系列竟赛中获“优胜杯”。
爱国人士捐资办学,为国家培养人才是大好事,利国利民,成效显著。
曹德旺出资一百亿元创办福耀科技大学。该校占地面积1273亩,计划办成为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中国制造业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为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发展战略服务。学校似设立福耀奖教基金,面向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支持。
创办福耀科技大学的消息传出后,引来一片赞扬声。遗憾的是,学校已经建好,正在准备招生,却得不到教育部的审批。
近日,在抖音上听吴鹏飞先生说:国内有一位电池专家,提出颠覆性的思路制造电池,体积仅有一节普通五号电池大小,可以供一个家庭全部用电五十年,而且用这样的电池能源,可以很容易飞出之前的技术永远也飞不出的银河系。这位名为刘本良的大陆青年,在香港读完博士后,回内地找工作,月薪五千元都没人要,还受到讽刺挖苦,嘲笑和质疑。最近突然听到一个消息,这位刘博士居然被美国一家研究核聚变的企业,以1.2亿美元的年薪挖走了。我们应该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中国的顶尖人才总是会跑到美国?中美国两者到底有什么不同?我们的科技主管部门应该做一个问卷调查,是什么不同导致了天才和奇才的流逝,这不应该是一个最重大的研究课题吗?
可见,培养人才要有土壤,要有好的土壤。
培养人才不能只喊口号,说空话,要干实事。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