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性小说《多情的土地》
作者:谢云峰(江西)
第四章 大有作为
第一节 知识青年到农村
为什么这么多知识青年到农村来了?原来是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哪里是大有作为的。"高中毕业以后的青年,都纷纷下放到遥远的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取消了高考读大学的制度,直接由农村和城市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知识青年刚到农村时什么都不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锻练,很快就能独立地完成农村的活干了。你听他(她)们的私下谈论:
“我是上海南京路的,我家有二兄弟,我是老大,所以就响应号召被下放到这里来了。开始什么都不懂不会,在家里只管读书,什么事都不要做,什么东西都不认识,只知道吃穿都现成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多亏农民群众手把手的传教,一般农活都会了,生活也完全可以自理。农村真是大学校。我一定好好干。”一位男青年说道。
春华想: 自己的第二个儿子又在第二年高中毕业,学习那么好,成绩在全县都排第一,也没有资格参加高考,与大学擦身而过,也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无缘大学深造,前途渺茫。所以心里很不好受。
接着又听一位女青年说道:“我是上海城隍庙附近的,也是高中毕业后来到这里的,我家俩姐妹,我是老大,家里什么事也不要做。一下子到农村来真是难以适应。还好,有农民群众的帮助,加上自己的努力,已经成为了合格农民了。”
…………
文华听见他(她)们的闲聊心里很不是滋味,感觉难受极了。一方面人家不远千里,十几岁在大城市长大的青年,一下子跑到这个山角落里来吃这种苦,什么都不会的,经过艰难的锻练,总算能够适应了,一方沃土养一方人,也算是煞过来了。另一方面,自己辛辛苦苦带大的女儿,偏偏碰到高中毕业又不能参加高考,没有机会上大学,又回到了家乡务农,仅有希望又破灭了。自己的第二个儿子又在第二年高中毕业,学习那么好,成绩在全县都排第一,也没有资格参加高考,与大学擦身而过,也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无缘大学深造,前途渺茫。所以心里很不好受。
"女儿啊!儿子啊!我们的命真是好苦啊!本来可以通过读书考大学获取前程的,现在一改,真是没办法。"春华对儿女说。
“姆咪,别难过。这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总会好的。”雪梅和东光都安慰妈妈。
次年,全国开始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抽调了有文化的青年参加。雪梅有幸被选入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人员,被派到其他公社搞社教,既希望于此了。有诗为证:
知识青年需务实,亲身体验练心能。
离开城市他乡去,来到农村别处征。
日夜勤劳多请教,功夫尽力少危登。
今生不忘更深造,大学读书奔职升。
(未完待续)
投稿
江西省著名旅游景点系列诗之十一
七律 明月山
晓言(江西)
嫦娥玉兔天相伴,明月降融地上山。
铁索揽车穿越贯,梯阶行步旅游攀。
奔飞瀑布倾千丈,洗过温泉爽百颜。
栈道悬空渊底望,富硒植物展人间。
七律 抗战胜利吟
晓言(江西)
国家软弱让人欺,民族英雄举抗旗。
战线筹全储热量,中心统管灭倭痴。
围歼外寇投降者,赶跑豺狼侵略龟。
完胜艰难来不易,久坚铭刻永怀思。
七绝 清泉
晓言(江西)
地下清泉岩石出,夏凉冬暖令心欢。
排除污染真身洁,有益人间去内寒。
七绝 青松
晓言(江西)
悬崖峭壁古青松,历雨经风自感浓。
冻雪冰霜身骨硬,遥观山坳雾凝重。
作者简介 :
谢云峰,笔名:晓言,网名:叱咤風雲,中国银行宜春市分行退休干部,中共党员,大学文凭,中级职称,89年参加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全国中青年改革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在全国、省市知名报刊及媒体平台发表千余篇论文、文章及诗歌,并有获奖。在《中华山水诗刊》任总编,在当代诗人作家档案认证平台认证为金牌作家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