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伟人的家国情怀(散文)
季志林
在韶山冲,你会听到许多关于毛主席和家乡人民之间的故事,每个故事都会使人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1927年1月,34岁的毛泽东回到韶山,用了32天时间,行程700余里考察农民运动,发表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是新中国成立前他最后一次回家乡。
离开韶山前,他满怀深情地对乡亲们讲:“革命要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预计要20年或30年。30年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就不回家乡。”
建国以后,阔别家乡二十多年的毛主席十分想回家乡看一看。但是,新中国刚成立,百废俱兴,作为开国领袖,日理万机的毛主席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回乡的想法自然无法实现,后来只能委托儿子毛岸英替自己踏上返乡之路。
1950年5月,毛岸英准备离京回韶山。
临行前,毛主席对毛岸英的嘱咐十分耐人寻味。
他语重心长地对毛岸英说:“到湖南后,要多去亲友、农民家里坐坐,要多了解乡下的情况,向他们传达党的政策,你也要好好向他们学习。乡里的那些老人都是你的长辈,见了人要记得喊,老年人要喊阿公,年长一些的喊叔叔阿姨,同辈的喊兄弟或者同志,不要没大没细(小)的。”
毛岸英听完后点头表示记住了,主席继续补充道:“回去后要入乡随俗,不要搞特殊,老百姓不喜欢摆格的人。”
主席的这一番话,是以拉家常的口气和毛岸英讲的,是以父亲的身份在嘱咐儿子。但细品起来却是意味深长。首先是他多年来心里一直牵挂众乡亲,要求毛岸英多去亲友和乡亲们家里坐坐,说明他把乡亲们看得和亲友一样重要,毛主席是一个胸怀天下情系百姓的人民领袖,从来都是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非常希望通过毛岸英的家乡之行了解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后的生活状况。1950年,全国正在进行土地改革,作为一个农业国,我们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将土地分给农民,使耕者有其田。实行土地改革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此时毛主席关心的是土改工作的有关政策是否得到落实?农民的生活状况是否得到改善?他有一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而毛岸英回家乡,就是一次调查研究的机会。
毛岸英第一次回乡省亲,无疑会引起乡亲们的高度关注,主席明确告诫毛岸英要多向乡亲们学习不要搞特殊,这是毛主席严格要求子女的一贯家风。最有意思的是他给毛岸英讲见了乡亲们如何称呼,也许是他考虑到毛岸英曾长期在国外生活,对家乡的风土人情不太熟悉,生怕毛岸英回去后不懂礼数的缘故,这番话讲得十分具体,充满了浓厚的家乡情结。一代叱咤风云的开国领袖,在这些生活细节上居然想得如此细致入微,实在让人深受感动。
接着他又对毛岸英讲:“从湘潭到韶山还是小路,你回去时得骑马,但是到韶山你不能骑马,一定要在离韶山30多里的银田寺下马,然后步行回家,这是我们对家乡、对家乡人民最起码的礼貌。”按说骑马回乡是一件正常的事,但主席想的不一样,他担心毛岸英骑马进村,未免有些张扬,容易让老百姓感到是在“摆格”,离韶山30里下马步行,这是对家乡的敬畏,对家乡人民的尊重,因为在他的心里,人民群众始终处于第一位。
光提这些要求还不够,接着他递给毛岸英一个包说道:“这里有一些票子,是我这些年的稿费,你这次回乡省亲,就当是我资助的,看到有困难的乡亲们,你就见机行事。俗话说:空手进门,猫狗不理,你看着办吧。”
话讲到这个份上,伟人对家乡人民的深厚感情尽在言中,他想念家乡的山,想念家乡的水,更想念曾经受苦受难的众乡亲。他知道,家乡也是刚刚解放,乡亲们的生活依然很清苦,他交给毛岸英的钱肯定有限,但解决燃眉之急还是有可能的,毛岸英一旦遇到生活困难的乡亲们,能拿出一点钱接济大家,也充分体现了主席对家乡人民的一片心意。他心里十分明白,旧中国积贫积弱多年,一穷二白,我们党执政后面临的困难极多形势极其复杂任务将更加艰巨,他曾经郑重的向世界宣告:“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作为人民领袖,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他的目标就是带领中国共产党建设一个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中国!
在韶山参观毛泽东故居纪念馆,讲解员一桩桩一件件讲得极其动情,所有人神情凝重认真倾听,伟人的家国情怀令人肃然起敬。一个心里装看亿万人民,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曾经高呼“人民万岁”的人,人民群众自然不会忘记他,甚至朝思梦想他老人家能够重回人间!因此,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从全国各地赶到韶山,瞻仰伟人故居,寻找伟人足迹,缅怀伟人功绩,追思伟人风范。这绝不是简单的“毛泽东热”,人们的行动充分表明:我们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作者简介:季志林,陕西省咸阳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
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研究员;
北京润墨斋书画院高级院士;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陕西省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大漠生命线》,
其军旅小说,诗歌,散文,书法作品多次获奖。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