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家族岁月中的那些人和事
/张冬明
有好多人从这世界走了以后,就再也没来过我的梦里了,兴许是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很好吧!
爷爷奶奶这辈子命苦,赶上了新中国解放后的几十年艰难困苦的岁月。那年头提倡多生,所以奶奶生了有十几个,到最后存活的,只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约莫百分之五十的存活率吧!
后面日子好起来了,老天爷又没多给几年阳寿,爷爷走得早些,九四年的春天就和这个大家族告别了。
爷爷的父亲走得更早,只留下了曾祖母和爷爷兄弟三人。
小时候经常听塆里的老一辈讲,我曾祖父的光辉事迹。据说他帮人打官司,能在口袋里写好状纸,我至今也没搞明白,毛笔是如何在口袋里写状纸的!也许是他们吹牛的成分吧!或者以讹传讹就成了现在所听到的。
他在武汉做状师时,正值清末民国初年。那个动荡的年代曾祖父能在武汉做状师,帮人打官司,还是很厉害的,相较于我们现在的平庸。
而且他字也写得很好,老一辈村里的人都知道他的大名。可惜天妒英才,早早地就过世了。具体死因我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是很年轻就不在了。
由于曾祖父走得早,曾祖母的境况艰难也是可以想象的。
到了爷爷这里,刚享受到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他就走了。也不知道他有没有遗憾,毕竟那时候我还小。
我只看到那热闹的葬礼,一大堆陌生人送来花圈,道士念经做法事一直持续了几天几夜。在我们那个穷山村,从记事起,还没见过有比爷爷葬礼还要热闹排场的。所以对于葬礼,我的奶奶应该是满意的,毕竟那时候的晚上,听着屋里道士的念经声,奶奶指着那漫天繁星,对我说,死去的人都会变成天上的星星看着我们。所以爷爷你是天上的哪一颗呢?爷爷满不满意倒是无从问起了。
爷爷走了,除了奶奶哭得伤心外,就属二爷哭得最遗憾。他是六个子女里,混得最好的。他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可惜爷爷还没看到他飞黄腾达就撒手人寰了。
那时候讲接班,老子在国家单位上班,可以指定一个子女接班,也进国家单位上班。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现在却没这好事了。
大伯和大姑是家中较大的孩子,所以没怎么读书,就退学回来帮家里干农活,带小的弟弟妹妹,挣工分。那时候是吃大锅饭,一大家子没有挣够工分,就分不到粮食。爷爷在外面教书,他一辈子就只会教书,别的也不会。一个月就几块钱工资,根本养不活一大家子。所以大伯和大姑两个稍大点的,就为这个大家庭的生存,牺牲了自己读书的机会。
大伯有时候提起来,却是没有后悔。他说他那时候是读不进去,不想去学校,爷爷也给他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奈何大伯就是不听,一门心思地想回家来,帮家里干活,帮奶奶分担家里的重担。他小学没读完就开始为家里的生计奔忙,以至于后来身高再也没超过一米六。是生活的重担,压弯了他继续向上生长的个子。毕竟奶奶有一米六几,爷爷也有一米七几,基因里应该没有小个子的基因。
然而大伯也像我们大多数老实人一样,默默地承受着命运给他的一切。可怜大伯还没享受到命运的恩赐,就带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步奶奶后尘去了另一个世界。
幸而堂哥(大伯的儿子)从不向命运屈服,命运虽给他一副差牌,可他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地把他的差牌打顺了,虽则还是在命运底层的水潭里打转,起码也成为了可以稍稍掌控方向的舵手了。
大姑则对爷爷奶奶多少还是有点怨言的,毕竟大姑学校门都没进去过,斗大的字摆在面前没有一个跟她熟悉的。这是那个特殊年代下的产物,大多父母都这样选择吧!我外公外婆也是这样的,两个大女儿基本读书很少。她们就成为了那个特殊的年代,作出特殊牺牲的一类人。
虽然我们现在可以轻飘飘地打出这些词语,去总结概括她们,但是她们所经历的苦难和委屈,是我们任何语言都不足以形容出来的。向她们为这个家族的存活作出的牺牲,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二爷是四兄弟里排行老二的,却是兄弟四个书读得最多的,官做得最大的,当然也只有他一人是进了官场的。
二爷最初接爷爷班,是在单位给领导开车的。总记得他那时候总开着一辆绿篷布的吉普车,后面因缘际会,也是自己努力,终于是在县教委里谋得一官半职,退休了也是我们这一大家子唯一当过官的了。目前是再没有哪位可以达到他的高度,当然我是指当官。二爷总喜欢给我们讲道理,这也许是他职业熏陶的缘故吧!
每次不管哪家有什么大事小情地打他电话,他必定第一时间赶到,不管怎么样,自爷爷奶奶走了以后,他确实是担起了“家长”的职责。我们也打心底里,感谢他为这大家子做出的付出和操劳。虽则我们小辈是有些觉得,他有些唠叨和啰嗦,但是我们未曾经历过他所经历的那些,怎知他那些啰嗦,也是他人生总结的宝贵经验。他也不过想我们能吸取他人生的经验教训,少走些弯路。
然而我们总是听不进学不会,书本里别人的经验教训,大概率还是得自己碰壁了,才会想起原来别人早在这些事上说过或是写过经验教训。所以路还得自己走,经验也得你自己去总结。剧本是你自己的,人生的戏还得你自己去用心感悟。
我爸是兄弟四个里排行老三的,不上不下,他的脾气性格和奶奶最像。年轻的时候好赌,幸而三十多岁的时候浪子回头。跟着我妈去了浙江温州打工,靠着自己的一股聪明劲,学了一门电工的手艺,从此改变了家里贫穷落后的面貌。
四爷是四兄弟里长得最高的,一米八几的个头,配上他刚正帅气的国字脸,那就是我们家族的颜值担当,据说年轻的时候那也是整个村子数得上名号的帅哥。他初中没读完就去当兵了,他和我说那时候读书不像现在,那时候读书多数时间是要干农活的。饭又吃不饱,他个子大饭量也大,那时候确实是饿得没心思去上学,听说当兵能吃饱饭,他就去东北当兵了。
当了几年兵,他都已经当上班长了,本来有机会在部队里提干的。后来他性子太刚直了,因为什么事他气不过,把排长打了,后来就复员回老家了。后面就在老家的工商系统里面工作,他为人正直,不喜欢巴结领导,只是本本分分工作,所以大半辈子过去了,也没怎么升职,再有个年把就退休了。
但是我们却是最喜欢四爷的,不光是因为他长得帅,还在于他有一颗侠义的热心肠。我们读书的时候,碰到学校同学欺负了,当然是被打了。那时候爸妈出去打工了,我们一有事情就去工商所找四爷,四爷只要是我们去找他,他总是第一时间放下手头的事去给我们解决。而他每次出面也必定帮我们解气出气了的,虽则现在看来当时的方法有些武断直接了些。但是在当时看来,他那一巴掌却是把同学霸凌嚣张的气焰给拍熄了,从那以后再没有同学欺负我了,我们也没有那些被霸凌欺侮的心理阴影。
小姑也长得漂亮修长,将近一米七的个头,爷爷奶奶把优秀的基因都给了两个小的。小姑勤快会做饭,九几年就在县城的电影院附近开了餐馆,生意还很红火,后来因为店面问题又到镇上的中学门口开,记得那时候开业小姑还请我们去吃饭了。那美味,至今回忆起来都不免流口水。
感谢缘分的奇妙把我们这一大家子,串联在一起。爷爷奶奶虽然都走了,但是还留下我们这许多枝枝叶叶在这人间摇晃。
时光如车轮滚滚向前,回忆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路。爷爷奶奶虽已远去,但他们的血脉在我们身上延续,他们的处世精神激励着我们前行。家族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生活和担当,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共同书写着家族的成长史。让我们怀揣着感恩之心,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亲情,在未来的日子里,互相勉励,好好生活;将家族的温暖与团结传承下去,让这份亲情如同港口的灯塔,指引我们人生的每一段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