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作者:耿兵 纤云
秋夜渐凉
文/耿兵
秋夜渐凉,月华如水洒在斑驳的小径。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的诗句在心头荡漾,那轻罗小扇扑打的岂止是流萤,更是秋意里的寂寥与惆怅。
风,轻轻吹过,带着丝丝凉意,拨动心弦。落叶随秋风,明月挂高枝,这秋的画卷,是王维笔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新,亦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静谧。
秋虫在草丛中低吟,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它们的歌声,宛如李清照词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哀怨,又似“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凄楚。
仰望星空,繁星点点,宛如张若虚描绘的“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那一轮孤月,见证了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又抚慰了多少孤寂的灵魂。
秋夜渐凉,心也随之沉静。在这凉意中,我感悟着生命的轮回,思索着人生的真谛。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的豪情给予我力量,让我在这渐凉的秋夜,不再畏惧寒冷,不再哀叹凋零。
秋夜渐凉,而我心向暖。愿在这秋的怀抱中,寻得一份宁静,一份坚守,一份对未来的期许。让心灵在这凉意中得以洗礼,让灵魂在这寂静中得以升华。
秋夜渐凉,梦却依然滚烫。
恩师
文/纤云
恩师是四川某县某校的一位英语老师,与他的结识,是源于一次小升初的暑假补习。
补习班上有各个学校的学生,也有像我一样,借读在那里的外省人。很幸运,我是吴老师最喜欢的学生之一。
吴老师的头发,在当年就已花白脱落近乎光头,身子微驼,但目光炯炯,精神矍铄。他授课认真,幽默风趣。课间还常把摄影照片拿给我们欣赏。
有一次,吴老师叫我们几个同学去他家吃饭。事实上,他还免费为家有困难和较远的学生提供住宿。也就是在那次,我第一次见到婆婆。
婆婆患有老年痴呆,但年轻时的她,竟是吴老师的救命恩人。
原来,吴老师在当年,也像许多满腔热血、一身正气的爱国人士一样遭到迫害,被强加莫须有的罪名。有一次,正遭一群人追捕,走投无路之时,一位年轻女子向危难中的他伸出救命之手,将他藏于家中躲过一劫。
吴老师与婆婆就这样认识了,在经历过最初的感恩后,才将感情升华为爱情。然而,他们的婚姻也是不协调的,兴趣爱好截然不同,婚后又一直没孩子。但是多年下来,两人不离不弃、相濡以沫,不得不令人敬佩。
我为恩师的人格所感动,在离开补习班后,还时常去看望他。在我离开四川思想迷茫时,也写过信给他。
最后一次见到恩师,我已为人母。在街上迎面碰到,他还是骑着那辆破旧的脚踏车,精神大不如从前,人也变矮小,穿着更加随便。我激动地叫喊他,我是莉莉,安徽的莉莉……
我不敢相信,那个曾经鼓励我,视我为孙女一样的恩师,竟然不认得我了。是记忆退化,还是老年痴呆,我不得而知。
恍惚中,他客气地与我寒暄几句就离开,我还呆立原地黯然神伤。
版权:文章版权为作者所有,文责自负,图片来自免费网站或画家、设计师等供图,照片来自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赞赏:
合辑作品赞赏,用于支持平台发展,发放优秀者奖励。
个人朗诵作品赞赏,税后高于10元,平台分配30%,作者分配40%,主播分配30%,10元以下不发放,留作优秀者奖金,无赞赏无稿费。作品自推送之日起,第10日准时微信发放。
个人专辑作品赞赏,税后高于10元,70%发放给作者,30%留作平台运转,作品自推送之日起,第十日准时微信发放。
纤云文学苑“徽州文学”编委会
社长/总编:纤云
社长助理:孤辰
文学顾问:练立平
朗诵部长:大河
朗诵副部长:吴霏
策划:樱子
主编:中华
副主编:铃谣
艺术指导:雪城
艺术顾问:芊芊
投稿加社长进群:xy18297918455
欢迎各界人士打赏赞助,感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