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韶山作者/尚跃进
2018年的春天我们的旅游团队来到了心仪已久的地方韶山,这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革命火种的引领地,伟人的故乡,怎不感慨万千,我记得当时随口吟了几句诗,得到同行的旅友的夸赞:梦中无数到韶山,半生夙愿一朝还。没有主席几親人,中国革命怎灿烂。真乃一种追怀和敬慕的深情从心中陡然升起,想起他老人家“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诗句,领悟到年轻的毛泽东怀着救国救民的豪情壮志踏上了革命征程,从此四海为家,为中国革命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和智慧。为了中国革命一家数口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家乡怎不令人向往敬慕。
毛主席的故居位于韶山冲,座落于茂林修竹,苍翠欲滴的山冲中。远眺,依山傍水,坐南朝北,苍翠映衬,更显万般神秘。走着,走着,这里人山人海排起了大约一公里的长龙,我们等了一个多小时才来到了毛主席的故居,那是二十几间江南民居,是毛主席父亲毛顺生所建。其土墙黑瓦,各室联通,居室,客厅,厨房,米仓,无不古朴而凝重。木床,竹椅,瓦罐,梨锄无不活现主席之少年。置身于毛泽民,毛泽潭的居室中,想起毛主席一家人为革命献身的伟大壮举,敬重之心油然而生,激动之心难以平静。
毛主席故居前有个池塘,据导游讲:毛主席少时常游于此,使我又想起了他老人家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胆识与豪迈。回眸故居的时候,我由衷的认为:毛主席的故居在中国人民心中显得多么尊贵与神圣。
毛泽东铜像广场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毛主席敬献了花篮,一座高大的铜像矗立在广场中央,只见毛主席手握演讲稿,身着长衫,一幅庄重的神情中透露出喜悦,仿佛再次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喜讯。
据导游讲:毛主席这座铜像建于一百周年诞辰的时候,在铜像运输和揭幕时曾发生过许多新奇的事:“运输铜像的车子刚走进井冈山就停了下来,司机检查车子未发生任何故障,只好在井冈山休息了一夜,第二天车子就离奇的正常了,人们都说:毛主席还想到革命圣地井冈山住上一晚。
更新奇的事是在揭幕仪式上,江浙民主席把幕则揭到一半的时侯,天上日月遥相辉映,六只彩蝶围着铜像翩翩起舞。与此同时本该春天才盛开的映山红,却在寒冬腊月开放了。广场上顿时沸腾了。
九月九号那个令国人悲痛的日子又来到了,这是毛主席逝世四十八周年的祭日,以此文来颂扬他老人家的文韬武略,缅怀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
点评语
一代天骄毛主席
点评语作者/柴永红
这篇关于韶山的游记充满了对毛泽东主席的敬仰和对韶山革命历史的深情回忆。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历史意义的地方,以及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文中不仅描绘了韶山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详细介绍了毛主席故居的布局和陈设,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气息。
作者在游记中穿插了毛泽东的诗词和革命故事,使得文章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富有文学和情感色彩。特别是对于毛主席铜像的描述,以及揭幕仪式上的神奇事件,增添了文章的神秘和传奇色彩,也反映了人民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
整体而言,这篇游记是一篇充满敬意和情感的历史回顾,它不仅记录了作者个人的旅行体验,也向我们传达了韶山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毛泽东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文章情感真挚,细节丰富,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历史文化游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