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简介
胡爱民整理

1、《十六字令》
为单调小令,通篇四句,按字数排序为:“一。七。三,五。”结构布局上的突出特征是长短句交错,一字句起,七言句承,三字句转,五字句收,起承转合,腾挪跌宕,颇具表现力。越是简单的,往往越不简单。
写作技巧:作为小令的“十六字令”,是词牌中用字最少的词牌。在短小的篇幅中,要求意思完整就必须语言精练。第一句只有一个字,而且固定是平声字。一旦用上某个字,就决定了整个作品要押什么韵。七字句和五字句的第一个字可平可仄,其余都不能变更。在写“十六字令”时,七字句要承接起句的这个字,使起句的意思得以延伸。第三句和第四句要求整个作品在升华中结束,一气呵成。
2、《忆江南》
单调二十七字 五句三平韵 ,以白居易的《忆江南》为正格。写作要点:首句为三字句。第二句为仄起平韵五字句,句法上二下三。第三句为仄起仄收的七字句,第一、第三字平仄可以不拘。第四句为平起平收押韵的七字句。第五句句法的与第二句相同,第一字可平可仄。这首词的三、四两句,它的句法全和平起七言中的颔联是一样的;作者多用对偶,以求工整,历来词家,大多数都是这样写的。
3、《桂殿秋》
本唐李德裕《送神》、《迎神》曲,有“桂殿夜凉吹玉笙”句,调名就因此而来。 此调为单调。五句,二十七字。第二、三、五句押韵,均用平声韵。(宋·向子諲yīn)的桂殿秋为正格。
4、《南乡子》
又名“好离乡”“蕉叶怨”,原为唐教坊曲名。原为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直至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以欧阳炯《南乡子·画舸停桡》为正体,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两平韵、三仄韵。单调有二十八字、三十字等变体,平仄换韵。双调有五十四、五十六、五十八字等变体。南乡子定格为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一韵到底。此调以七字句为主,用平韵甚密,形成音节响亮,气势奔放的艺术效果。前后段各一个两字词,又使奔放的气势略顿,产生回环意味。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
/
5、《渔歌子》
单调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韵。以 张志和的词为正格。
6、《调笑令》,
又名《古调笑》、《宫中调笑》、《调啸词》、《转应曲》、《三台令》等。《乐苑》入“双调”。三十二字,四仄韵,两平韵,两叠韵。平仄韵递转,难在平韵再转仄韵时,二言叠句必须用上六言的最后两字倒转为之,所以又名《转应曲》。唐词格式全同,惟句中平仄颇多出入。北宋以后,多用不转韵格,三十八字,七仄韵,联章成“转踏”,藉以演唱故事。
7、《如梦令》,
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韵、一叠韵,以唐庄宗的“曾宴桃源深洞。”词为正体,第五句和第六句是叠韵;没有对偶和领字。
8、《长相思》,
又名“吴山青”“山渐青”“相思令”“长思仙”“越山青”等。以白居易词《长相思·汴水流》为正体,双调三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一叠韵。另有三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韵一叠韵,后段四句三平韵,三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四平韵等变体。《长相思》为乐府旧题,多抒写离别相思之情。此调由三、七、五句式组成,每句用韵,且前后段各有一叠韵,音节响亮,表情由热烈而渐趋和婉。此调自白居易之后皆沿其体。诸家所作均三十六字,句式亦同,但字声平仄略有变化。冯延巳词与白居易两首——“汴水流”“深画眉”字声平仄相同。欧阳修两词最能体现此调特点。
9、《醉太平》
原为唐代教坊曲名。亦名《凌波曲》《醉思凡》《四字令》。《太平乐府》注“南吕宫”。 刘过的醉太平为正格。双调三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四平韵。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发端两个四字句和过片两个四字句都是对偶句或者是流水句,也可以一个用对偶,一个用流水。上下阕的第一句,“平平仄平”中的“仄”都用去声。千万要注意这个问题,为什么不能用入声呢?因为入声短而促。用去声,宽而远。用韵是带ng的比较多,ang eng 、ing ong都有 ,当然也有其他的韵的。内容相对比较轻松,中性。
10、《点绛唇》词牌名,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等。以冯延巳词《点绛唇·荫绿围红》为正体,双调四十一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此调九句,七句用韵,用仄韵,韵密;主要句式为四个四字句,此外三个五字句,一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这样构成此调平缓凝重,适于表达苦涩情绪。
11、《清商怨》,
古乐府有清商曲辞,其音多哀怨,故取以为名。又名“关河令”“伤情怨”“东阳叹”“要销凝”“望西飞”“尔汝歌”。此词调以晏殊《清商怨·关河愁思望处满》为正体,双调四十三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12、《卜算子》
元高拭词注“仙吕调”。又名《缺月挂疏桐》《百尺楼》《楚天遥》《眉峰碧》。本词牌共有 7 种格式,苏轼词“缺月挂疏桐”为正格。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特点: 睹物兴起。大都是用的去声韵,这样能增加力度。也可以用上声,但用去声会更好一些。《卜算子》这个词牌内容相对比较轻松,中性。
13、《菩萨蛮》,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花溪碧”“晚云烘日”等。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此调为双调小令,以五七言组成,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上下片末句多用五言拗句“仄平平仄平”,亦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此调以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为正体,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的情感,历来名作极多。
14、《浣溪沙》,
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唐人韩偓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浣溪沙的写作要点为:板凳式结构;第四五句对偶。
15、《摊破浣溪沙》,
又名“添字浣溪沙”。实为“浣溪沙”之别体,不过上下片各增三字,移其韵于结句而已。双调,四十八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四句两平韵。上下阕基本相同,只是上阕首句平脚押韵,下阕首句仄脚不押韵。下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16、《好事近》
又名《钓船笛》《翠圆枝》。 调名本意即以“近拍”的曲调形式,歌咏讽刺好(hào)事的人。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每阕两仄韵、仄韵用入声字做韵。没有对偶句。上下阕的结句也就是第四句和第八句均/要求上一下四的句式,要求领字,领字最好用去声字。内容特点:过程跌宕起伏,各种感情都有,但煞尾终归落在或希望在好心情上。就是不管前面写了什么,到煞尾都会有看开了的感觉。
17、《谒金门》
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韦庄的《空相忆》为正格。这个词牌特点:起句陡起。用情语起的好,若用景语,要注意以景陡起,景中必要含情,而后的描写才能言之有物。本词调仄韵,句句带韵,句式拗怒,用入声字当韵的也不少,所以构成本词牌的感情基调适合表达的情绪应该是抑郁、曲折或愤懑、昂扬、激荡不平的。注意起头的格式,中中仄,我们不要三仄了。下阕的两个六字句,对偶随意,对偶的时候有重字可以,必须注意不规则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18、《清平乐》
以李白的这词为正格,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 《清平乐》的特点:上阕仄韵,下阕转平韵。起句要平起,我们初学用景语好起,你要是觉得你用情语能起好,也行。要注意铺垫,渐渐引入主题,要含蓄蕴藉。下阕前两个六字句,要求对偶,后两个六字句,随意,可对,可不对,随自己。如果句子本身就有力,则可以不对,如果自己感觉句子力度不够,当然对偶更好。换头,这词牌不是吕调,过片的时候句式和发端不同,要注意。用韵注意,此调上阕仄韵,句句带韵,显示情调紧张。上阕可以悲伤些 思念深些 别情强一些,但是不要死去活来的,要给下阕的平韵,留些可写的余地。下阕三平韵,音节和缓,转作慢声,有缠绵不尽之致。没有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下阕两个六字句如果对偶尚可有规则的重字。这个词牌适合表达的情绪应该是温婉,含蓄,没有很大的感情起伏。
19、《忆秦娥》,双调,共四十六字,有仄韵、平韵两体。仄韵格为定格,多用入声韵,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韵一叠韵。两阕后三句字数、平仄相同。世传唐代大诗人李白首制此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别名甚多,有“秦楼月”“碧云深”“双荷叶”等。
20、《眼儿媚》,
又名“秋波媚”“小阑干”“东风寒”等。以阮阅(一作左誉)《眼儿媚·楼上黄昏杏花寒》为正体,双调四十八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两平韵。上下阕的第三四句均要求对偶。另有 双调四十八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两平;双调四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变体。
21、《西江月》
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平仄通叶格。 以柳永的词为正格,句式 6676 ,上下阙格式相同,“吕调”。上下阕的第一二句均要求对偶。 内容中性,偏轻松。
22、《惜春令》,
调名本意即以令曲的形式歌咏惋惜春光流逝。以杜安世《惜春令·今日重阳秋意深》为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另有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一叶韵、两平韵的变体。
23、《醉花阴》,
调名本意即咏醉酒于花丛树荫下,又名“醉春风”“醉花去”。以毛滂《醉花阴·孙守席上次会宗韵》为正体, 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无变体。
24、《青门引》,
调名本意即以引曲的形式借长安城东门秦东陵侯的遭遇,咏叹人生贵极而衰的命运,属小令,又名“玉溪清”。以张先词《青门引·乍暖还轻冷》为正体,双调五十二字,前段五句三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

25、《鹧鸪天》,
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骊歌一叠”“千叶莲”“第一香”“鹧鸪引”等。晏几道的《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为正格,双调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此调用平韵,为换头曲,以七字句为主。但上片第二、四句,下片第三句均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式,并有两个三字句,因此与七言律诗之音响格律绝不相同,而有流畅、响亮、谐美之艺术效应。原则上要求三四句工对,最好是流水对,流水对会使句子整首词更加流畅和灵动。对句的三四句是词眼所在的地方。大家一定要把握好。一般来说,要以景语做结。要出味要味长,一定要用景结。因此调多七言句,切勿以诗法入词,宜流动婉美,善于以意象表现。题材亦极广。用以叙事、写景、祝颂、感怀、言志。
26、《思归乐》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柳永的“天幕清和堪宴聚”为正格。
27、《鹊桥仙》,
调名以咏牛郎织女相会事。又名“鹊桥仙令”“忆人人”“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以欧阳修《鹊桥仙·月波清霁》为正体,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另有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等变体。
28、《蝶恋花》
原是唐教坊曲,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以南唐冯延巳《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为正体,此体为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另有变体二种。这首词牌上下阕格式一样,吕调。用韵为上、去(不用入声字)。起句,最好兴起,就是景起。本词牌没有对偶要求,上下阕最后两个七言句随意。这首词牌句式以近体五、七言为主,比较适于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感情内容。
29、《临江仙》,
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调名本意即咏临江凭吊水仙女神。“临江仙”变体甚多,而且并无正体、异体之分,格律俱为平韵格,双调小令,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种。惟以前后段起句、结句辨体,常见者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以张泌《临江仙·烟收湘渚秋江静》为代表的词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此词上下片两结俱四字一句、五字一句。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以贺铸《临江仙·巧剪合欢罗胜子》为代表的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其前后两起句俱七字、两结俱五字两句。
30、《踏莎行》
调名本意即咏古代民间盛行的春天踏青活动。又名“踏雪行”“踏云行”“柳长春”“惜余春”“转调踏莎行”等。以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为正体,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另有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双调六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变体。代表作品有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等。此调为重头曲,前后段相同;每段由两个四字句和三个七字句组成,第三句与第五句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式,因而奇句与偶句较为协调。每段两个四字句以对偶为工。
31、《步蟾宫》,
又名“折丹桂”“折月桂”“钓台词”。以黄庭坚《步蟾宫·妓女》为正体,双调五十九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六句三仄韵。
32、《恨春迟》双调五十九字,前后段各五句、两平韵。 宋词中只张先的“好梦才成成又断 ”一词,故词中并无可平可仄字,那用字就要严格一些。
33、《一剪梅》
又名《腊梅香》、《玉簟秋》。此调以周邦彦词《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为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周词三平韵,吴词四平韵。区别在与第四句是不是押韵。每两个四字句都有对偶或流水句,用韵较稀,四字句占全词三分之二,而且前后段两结句均为仄仄平平式,故音节和婉明亮。这个词牌对偶的特点:不但不拘平仄,而且有意用了重字,所填的内容都是略悲伤的,都有些愁苦,相思啊,送友啊,郁闷啊之类的,但是,都没有到死去活来的程度。所以我们填的内容也要略伤感一些、缠绵一些。
34、《玉堂春》,
北宋词人晏殊所创,调见《珠玉集》。此词牌双调六十一字,前段七句两仄韵、两平韵,后段五句两平韵。
35、《破阵子》
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 晏殊的《海上蟠桃易熟》为正格。本词牌的特点:这首词牌上下阕格式一样,吕调。没有领字。平声韵,隔句一韵。韵字和谐。起句,最好兴起,就是景起。上下阕两个六言对偶句式 声。情和婉,平仄相谐,但六言句式是赋的句式,庄重些。两个七言句式除了句脚,其余字都是顺拐的,形成拗怒形式。这点要注意。上下阕的第一二句(两个六言句)和上阕的三四句(两个七言句),要求对偶。没有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对偶句里面大家注意有规则的重字。虽韵字和谐,但是两个七言句式平仄顺拐,成拗怒形式,所以内容声调相对偏激昂。
36、《苏幕遮》,
词牌名,亦称《鬓云松令》《古调歌》、《云雾敛》、《般涉调》等。范仲淹 的《苏幕遮 碧云天》为正格。双调,六十二字,上下阕各四仄韵。用韵为上、去声(不用入声)。上下阕的首二句,也就是上下阕的两个三言句要求对偶句或者流水句。两个三字句,最后一字安排动词,效果会更佳。
37、《定风波》
又名“卷春空”“定风波令”“”醉琼枝”“定风流”等。以欧阳炯词《定风波·暖日闲窗映碧纱》为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此调以七言句式为主,每句用韵,于平声韵中包孕三换仄韵,插入三个两字句,调势于流畅时忽然顿挫转折,因而韵律复杂,个性突出。此调适应之题材较广,但因韵律复杂,其中之两字句很难处理,用此调时应注意格律与词意之转折变化。
38、《行香子》,
词牌名,又名《爇ruò心香》,“行香”即佛教徒行道烧香。调名本此。平韵双调,六十六字,始见《东坡词》,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晁补之 的《前岁栽桃》为正格。此调短句多,上下阙的第一二句和第四五句可对偶,七字句的三四结构:上下阕结尾以一字领三个三言句,可对偶,可排比,须递进。前人在句中这一字常用相同的字,尤为别致。音节颇流转悦耳。多数内容,短句较流畅、轻松,感情基调为中性。
39、《青玉案》,
又名“一年春”“西湖路”“青莲池上客”等。以贺铸词《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为正体,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另有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等十二种变体。其调名源自东汉末年张衡《四愁诗》的青玉案本身便包含有政治不得意、满腹愁苦无奈的声情内涵,在后人的创作之中,所传达的情感以激越豪壮者为少,大多传达绵长悠远、温婉、悲凉的情思,通过格律声韵的组合转化,使情感的传达更加迂回曲折。《青玉案》调篇幅精悍短小,其情质朴独特,不仅适合秦楼楚馆里的唱词,表达缠绵悱侧的感情,亦可以表达仕途之沉浮,符合士大夫的审美诉求,其风格的综合性,或是其在宋金元词坛长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40、《风入松》
又名“风入松慢”“松风慢”“远山横”“销夏”。以晏几道《风入松·柳阴庭院杏梢墙》为正体,双调七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另有双调七十二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双调七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等变体上下片的两个六言句要求对偶。注意 在上下阕的第四句(七言句)是上三下四的的句式,有顿,词中无领字。内容中性。纵观此调宜于感旧、悼亡、写景,要求词意婉约而意象优美。
41、《一丛花》,词牌名,又名“一丛花令”。以苏轼《一丛花·初春病起》为正体,双调七十八字,前后段各七句、四平韵。无变体。代表作品有张先《一丛花·伤高怀远几时穷》等。
42、《安公子》,
又名“安公子近”“安公子慢”。以柳永《安公子·长川波潋滟》为正体,双调八十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七句三仄韵。另有双调一百零六字,前后段各八句、六仄韵;双调一百零二字,前后段各九句、六仄韵等变体。此调为换头曲,前段以六字句为主,调势平稳;后段句式富于变化,结句仍为六字句,声情具有凝涩压抑的特点。
43、《雪梅香》,
柳永自度曲,调名本意即咏古代妇女头戴簪花头饰的发香。《乐章集》入“正宫”。以柳永《雪梅香·景萧索》为正体,双调九十四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另有双调九十四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的变体。”此调传统词作多见于抒情、感怀,多写男女恋情委婉缠绵,今人亦有用来表现畅达乐观心绪。
44、《古香慢》
,南宋吴文英自度曲,调名本意即以慢曲的形式歌咏沧浪亭旁桂树花朵所发出的香气。以吴文英《古香慢·赋沧浪看桂》为正体,双调九十四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
45、《满庭芳》
又名“锁阳台”“满庭霜”“潇湘夜雨”“话桐乡”满庭花“等。以晏几道《满庭芳·南苑吹花》为正体,双调九十五字,前后段各十句、四平韵。另有双调九十五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等变体。此调为换头曲,过变首句用韵,亦可不用韵,或可连接下面之三字句为五字句,是此调之显著特点,宜遵从之。此调多用四字句、六字句与上三下四句法之七字句,但韵之稀密适度,常以四四六或六七句或组成句群,尤其两结为三四五句式之句群,故于音蓄顿挫中忽又流动奔放,因用平韵,而且过变处用短韵,使声韵颇为响亮。此调之适应范围很广,可用以抒情、议论、写景、叙事、祝颂、酬赠。
46、《八声甘州》
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双调九十七字,前后段各九句、四平韵。前后段共八韵,故名八声。激楚苍凉,是八声甘州的主要情调,慢曲长调,它的句式的错综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极参差错落之致,藉以显示摇筋转骨、刚柔相济的声容之美。
要点 : 上阕 第三句一字领三个四言句,要求三句中有一个对偶句。下阕第六、七、句,上三下四的句式,有顿,
第八句上三下四的句式里,在顿处,下四句也是上一下三。也就是第四个字领一个三言句。(句中领字)
47、《念奴娇》
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 以苏轼的词为正格,词情较悲壮豪放。
48、《解语花》,调名本意即咏唐明皇把杨贵妃比作会说话、解人意的白莲花。以秦观《解语花·窗涵月影》为正体,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六仄韵,后段九句七仄韵。此调为换头曲,前后段自第四句起句式相同,以四字句与六字句为主,四个七字句皆作上三下四句法,两个九字句皆作上三下六句法,故此调极平缓,低沉而和谐,适于叙事与写景。
49、《雨霖铃》
词牌以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为正体,双调一百三字,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宋人用此调亦多写离情。此调为换头曲,前后段句式组合全异。前段起三个四字句,继一个六字句,两个四字句,故迂缓沉滞;结句为两个七字句而使调情流畅。后段起两个七字句,继为六字句与七字句,故调情在过变后再呈奔放之势,但结为上三下四之七字句和五字句,则使调势归于收敛。
50、《眉妩》,
又名《百宜娇》。调名本意即咏丈夫为妻子画眉,喻夫妇和谐相爱。以姜夔《眉妩·戏张仲远》为正体,双调一百零三字,前片十一句五仄韵,后片十一句六仄韵。另有双调一百零三字,前段十一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等变体。
51、《绮罗香》,
又名“绮罗春”。以史达祖《绮罗香·咏春雨》为正体,双调一百零四字,前后段各九句、四仄韵。正体换头曲,前后段第四、五、六句句式句法相同,尤以连用两个上三下四句法之七字句为突出之特点。调势柔美而含蓄,南宋婉约词人喜用此调。
52、《望海潮》
北宋新声,属仙吕调,是柳永首创的,以柳永词《望海潮·东南形胜》为正体,词牌与词的内容以及地域性特点密切结合。双调一百七字,前段十一句五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
53、《疏影》,
姜夔自度曲,又名“疏影慢”“绿意”“绿影”暗绿“佳色”“解佩环”。调名本意即咏梅树枝条疏朗的影子。以姜夔《疏影·苔枝缀玉》为正体,双调一百十字,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此调为换头曲,前后段自第四句起句式相同。此调与“暗香”之音谱俱在,已翻译为今谱。两相比较,“疏影”之调声较为低缓而沉重。宋人多用以咏物。
54、《贺新郎》,
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金缕词”、“金缕歌”、“风敲竹”、“贺新凉”等。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本词牌共有 11 种格式以叶梦得词为正格。双调一百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前后段各十句、六仄韵。此调声情沉郁苍凉,宜抒发激越情感,历来为词家所习用。代表作有南宋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南宋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南宋刘克庄《贺新郎·北望神州路》。
55、《拨珠令》
词牌特点是,句子罗列起来犹如每次拨动一粒算盘珠样子﹐故得此名。
词牌格律:平仄通叶格,句句带韵
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中平仄,平平中仄平。
平平仄平,中仄平平。
中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中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中仄平,平。
56、《喝火令》,词牌名调见《琴趣外篇》载北宋黄庭坚词。
始见北宋黄庭坚《山谷词》。调名本意即以令曲的形式歌咏喝下带火烧酒以求偶的风情逸事。双调六十五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七句四平韵。正格要求---想象和细节描写以及虚实结合等手法运用的熟练程度。
《喝火令》的特色:
二仗一叠三枪一破一衬一应。(213111)
两仗:两个对仗句,分别设在上、下片的发端(起首)
一叠:指一个叠词(晓也)
三枪:也叫三叠、三拍。是由三句复式结构的句子组成的:
一破:破,摊破。指下片三个叠句是由一个六言句摊破而成。
一衬:衬句。三叠句中藏有一个衬句。
一应:将下片三个摊破句,收拢成没有摊破的六言句后,加上结句的五言句一起,与上阕相同位置上的两个句子构成对应句。所谓“对应”,是指两个句子在各个对应位置上的词性应相同。
57、满江红,
词牌名,又名“上江虹”“满江红慢”“念良游”烟波玉”“伤春曲”“怅怅词”。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另有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十句五平韵等变体。此调为换头曲,后段自第六句始与前段相同。后段第一句之三字句第一字应为平声,岳词作“靖”,偶异。词中可平可仄之字较多,宋人作者极众。调中有三个四字句,一个五字句,两个灵活的八字句,四个可以对偶的七字句,六个三字句。其基本句式为奇句,三字句与七字句的配合,造成奔放与急促的声情;又由于有三个平声句脚与仄声句脚相配,形成拗怒的声情;四字句、八字句及对偶句的穿插又使此调和婉而多变化。因而此调之表情既丰富又具特色,可表达清新绵邈之情,亦可表达悲壮激越之情。代表作品有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厉声教《满江红·浩浩长江》、辛弃疾《满江红·敲碎离愁》等。
58、“水龙吟”最早是南北朝时北齐的一组古琴曲。中国古代的《易经》云:“云从龙,风从虎。”故人们以为龙吟云起,虎啸风生。每当干旱之时,君王便下诏祈雨。由唐代这种风俗文化出发,很容易由《龙吟声》或《龙吟歌》演变出《水龙吟》的曲名曲调。对于词名的来源,毛先舒《填词名解》卷三认为李白诗“笛奏龙吟水”是其调名之来源。《水龙吟》的异名亦多。如秦观词有“小楼连苑横空”句,故名“小楼连苑”;吴琚词结句为“片片是,丰年瑞”,故别名“丰年瑞”;方味道为赵丞相祝寿词结句为“长是伴,庄椿岁”,故亦名“庄椿岁”。欧阳修词“缕金裙窣轻纱”名“鼓笛慢”;史达祖词名“龙吟曲”等。《词律》《钦定词谱》均列此调,所举体格颇为纷繁。《词谱》共列体二十五种,并谓“此调句读最为参差,今分立二谱”。一谱为起句七字、次句六字者,以苏轼“霜寒烟冷蒹葭老”一词为正体,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一谱为起句六字、次句七字者,以秦观“小楼连苑横空”一词为正体。又,《高丽史·乐志》所录无名氏“玉皇金阙长春”一词,虽亦为双调一百零二字,然句读韵律与苏词、秦词迥异,名“水龙吟慢”。
其馀添字、减字,句读、押韵不同者,各以类列。此调之源流正变,尽于此矣。 此调前后段第三句至第八句例作四字句。前后段第九句五字,第十句四字。前结六字折腰,后结四字。宋人精于审音,添字减字、摊破句法,悉中律吕。其谱不传,填者但以苏词、秦词为式可也。 此调前后段第九句以下,如谱内苏词,则前段五字一句、四字一句、六字一句,后段五字一句、四字两句。秦词则前段九字一句、六字一句,后段九字一句、四字一句,均为合格。 此词可平可仄参下类列八词。惟赵长卿“酒潮匀颊”词前段结句“声”字平声。秦观“乱花丛里”词后段第二句“玉”字仄声,宋词如此填者堪少,故不注可平可仄。
《盘古诗联学院编辑部》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主审:杨秀红 天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张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李晓华 田卫 冰冰
野鹤 段志军 张丽辉 汪凤森
张旭祖 郑举纲 黄伟琰 徐家齐
收稿: 徐成美 臧岚
制作:李凤梅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4.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