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凰涅槃展金翅
文/杜增才
“凤凰涅槃”是传说中凤凰历经浴火煎熬和痛苦考验后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升华,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聚。山东圣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原安丘市圣川饮品有限公司)好比浴火重生的凤凰,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 实现了凤凰涅槃羽化蝶般的华丽转身,一跃成为安丘市民营行业的佼佼者。
圣川印象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音”,仲夏的安丘大地群山苍翠、草木葱茏、湖水碧绿……目之所及,满满都是原始的绿色,映入眼里的或墨绿,或清绿,穿梭在一片绿意中,仿佛进入了“绿野仙踪”一样。夏日的绿,在天地间挥毫泼墨,赋予大地一派生机,描绘着一幅幅多彩多姿的画卷。
沉醉在月季花和木槿花的幽香中,我们安丘市作协一行20余人慕名来到圣川饮品公司参观采风。蓝天白云下,圣川公司科研中心大楼上方的“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十个绿色大字熠熠生辉。在大楼前草坪里种植的几株牛蒡绿意盎然,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其中一株牛蒡高一米余,茎叶茂盛,尽显昂然向上的姿态。据介绍,这株牛蒡属改良品种,我们感到很惊奇,争睹它的风采;几株牛蒡争奇斗艳,充满激情地吸纳着炎烈的阳光,悠悠的呼吐出清纯的气息。
在公司科研中心大楼的展演大厅,大家饶有兴味地观看了圣川饮品公司宣传片,董事长王明艳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创业史,从公司的起源、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服务客户、市场营销、企业文化、打造提升品牌等方面,她感情真挚、语音清晰,向大家娓娓道来,特别是说到自己白手起家、创办企业的坎坷经历时,激情满满,令人振奋。圣川饮品公司从最初的创业艰难阶段到现在的“破茧成蝶”,王明艳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她带领员工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正如她在讲话中所说的那样:“圣川公司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广大员工把公司当做自己的家,在公司人人都能爱岗敬业,把工作当成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使命、一种享受。”
在其乐融融的浓厚氛围中,大家乘兴参观了圣川展览大厅,货架上、展柜里牛蒡系列产品琳琅满目——牛蒡茶、牛蒡酒 、牛蒡粉、牛蒡丝、牛蒡面条、牛蒡点心等。这些产品都经过精心设计包装,系公司标志性产品。大家边参观、边品尝牛蒡糕等食品,其独具特色美味让文友们赞叹不已。此时此刻,王明艳像一个不知疲倦的企业宣传员,绘声绘色讲述了牛蒡制作的60余种系列食品及制作工艺流程,对企业的生产、研发、贮藏、产品等环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使文友们大开眼界。
牛蒡起源
牛蒡原产于我国,以野生为主,公元940年前后传入日本,并被培育成优良品种,在日本可与人参媲美,有“东洋参”的美誉。它富含菊糖、纤维素、蛋白质、钙、磷、铁等营养成分,蛋白质和钙的含量为根茎类之首,胡萝卜素含量是胡萝卜的280倍,素有“蔬菜之王”、“免疫之王”之称。作为药食同源食品,除鲜食外,其主要产品为牛蒡茶。牛蒡茶作为传统茶品,历史悠久,《本草纲目》中详载:牛蒡,味甘无毒、性温,通十二经脉、除五脏恶气,久服轻身耐老。
对于牛蒡的有关逸闻趣事,公司讲解员向我们娓娓道来:传说在很久以前,某村庄一位年轻农夫饲养的一头黄牛犊经常跑到路旁山坡处啃食一种植物的茎叶,天长日久黄牛身体非常健壮,耕地特别有力气,农夫喜上眉梢,觉得既然牛吃了这种植物能强身健体,人如果吃了它一定会有益处。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头晕、目眩、浑身乏力的母亲,母亲就让他拔了几株连根带茎熬汤喝,不出半个月,他母亲的病竟然痊愈,感觉浑身有劲了。娘俩商量给这株植物起个名字,儿子说:既然吃了它有力气就叫大力根或大力子。母亲思忖片刻说:牛吃了身体很棒,就叫“牛棒”吧。儿子拍手叫好,后来演化成“牛蒡”。
我们沉浸在娓娓动听的牛蒡故事传说中,在讲解员一路精彩解说下,兴致勃勃参观了企业文化长廊、生产加工车间、牛蒡储存库等,特别是通过参观企业文化长廊关于企业大事记、牛蒡产品的各种宣传图画、企业卡通吉祥物等内容,切实感受到了浓浓的企业文化氛围。在食品产业园全自动化生产车间我们看到,公司新引进的生产线设备正在高效运转,偌大的机器旁,工人们在有条不紊地操作。牛蒡经过清洗、切片、烘干、破壁、包装等多道工序处理,一袋袋以牛蒡根为原料制作的牛蒡茶产品正源源不断地输送出来。
牛蒡史话
据考证,安丘牛蒡原产地系东北部杞城一带。作为一种植物,最早是用于治疗积气通便的中药材。牛蒡茶制作技术起源于安丘杞城王氏家族。牛蒡茶首创人王廷瑞世居故城杞城,家庭富足,与同盟会元老刘大同同年考中秀才,精通中医。1899年,黄旗堡一带时疫流行,病人腹大不便,甚是痛苦。王廷瑞遂用牛蒡治疗,效果很好。为方便病人服用,他精心研究,选用地道杞城野生牛蒡切片炒制成茶,方便病人饮用,患者大多痊愈,于是牛蒡茶名声大噪。从此,牛蒡茶自中药材一跃成为强身健体的饮品。随后,王廷瑞精心改进制作技术,形成独特的牛蒡茶制作技术,第一个将牛蒡药食同源分离制成茶饮,王家制作的牛蒡茶得以逐渐流传。
1920年夏,王廷瑞去世前将牛蒡茶制作技艺传给了大儿子王绍。王绍精心研究家传牛蒡茶制作技术,将炒制的八道工序改进为四道工序,提高了产量,使得牛蒡茶销量大增。安丘、昌邑、高密、诸城等潍坊诸县客商慕名前来购货。王绍随后建起了牛蒡茶作坊,由自己炒制发展到雇工,使牛蒡茶成为普通百姓家节日和待客的茶饮。
王绍于1960年去世,生前将牛蒡茶制作技术传给四子王笃生。王笃生传承父亲的制茶技艺,潜心研究,进一步改进制作工艺,发明了二次炒制,炒制的茶香味更醇厚,伴有牛蒡独特甜味。1948年冬,安丘县政府征用他炒制的牛蒡茶1000斤送达淮海战役前线慰问人民解放军,使杞城牛蒡茶名声更大。1950年王笃生担任教师后,研制出了用转炉炒制牛蒡茶的新工艺新技术,既节约了人工,又保持了炒制均匀度,极大地降低了制作成本,牛蒡茶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王笃生的女儿王明艳心灵手巧,酷爱牛蒡茶制作,随着王笃生年事渐高,便将牛蒡茶制作技术传给了她,王明艳于是成为杞城牛蒡茶制作技术第四代传承人,2005年她创办安丘市圣川饮品有限公司。2013年,圣川牛蒡茶先后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成为潍坊同类产品中第一家取得QS认证的产品。牛蒡茶制作工艺获得了安丘市和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司被评为潍坊市非遗工坊。
牛蒡传人
王明艳曾是国营安丘保温瓶厂的一名正式职工,但由于企业改制,1997年她下岗了。突然的打击让她手足无措,亲朋好友都劝她在家做个全职太太。但王明艳却对命运说不,表现出“牛蒡”世家女性的坚强牛劲。她稍事沉思便着手找寻新的创业之路。她曾摆地摊卖小商品,开水行送桶装水,全然不顾别人的非议与不解。很难想象,一个身体瘦弱的女子每天扛着沉重的大桶水爬楼,爬五六层楼得歇几次,有一次为赶时间甚至连人带车掉进沟里……面对饮用水污染问题,为让周边居民喝上放心水,她奔走呼号、求亲告友,多方筹措资金于2005年创办了公司,经营圣力、海川矿泉水。该公司一经面世,便以质优价廉、服务周到赢得消费者的普遍欢迎。
在矿泉水产业稳步发展、赢得广泛好评后,王明艳再次表现出了坚强的韧性。她把目光瞄准牛蒡,她深知:牛蒡是祖上传下来的重要的“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对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病症有明显效果,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在国外特别受宠,是一种很有市场前景的健康食品。2008年当地所产牛蒡因为出口受阻而滞销,许多种植户把它当“柴火”烧掉,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种既利于健康、又有发展前景的事业为什么不去干呢?况且自己的家族还与牛蒡早就有缘。为此,她曾50余次进京去济赴青拜师学艺,并到日本做了详细的市场调研。在一次次碰壁无果和个别人冷嘲热讽的双重打击下,她“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信心走自己的路,信念的火花始终激励着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创业路上,曾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连她自己都记不清了。有一次,她带着牛蒡产品进京参展,所带产品全部卖出。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销售,当天下午她独自驾车返回安丘,装好产品后又连夜赶往北京,硬是没耽误第二天的销售……她就是凭着这样一股永不言败、敢想敢干、勇往直前的牛劲,为公司赢得了一次又一次发展契机。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壮大和业务范围的逐步拓展,王明艳的名字深深印在广大群众的脑海中,人们亲切称她为“牛蒡王”。“牛蒡王”发展不忘反哺社会,她热心公益事业,每年为扶贫济贫、抢险救灾、助学助教等各种捐款均在10万元以上。新冠疫情期间,她曾多次携员工为奋战一线的公安干警、医护人员等送去价值8万余元的牛蒡茶等保健食品。作为一名优秀妇女代表,她勇于承担省妇联的调研课题,努力为妇女工作建言献策、出工出力。作为人大代表,她设身处地履职尽责,提出的“未病先治大健康产业发展”等建议被评为优秀建议得以落实。
王明艳对公司经营发展倾注全部心血,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对于有困难的人们,她慷慨解囊,时常伸出援助之手。2016年9月,她在出发归来经过一街区路边时,发现一中年妇女守着一大堆牛蒡哭泣。王明艳立即停下车,问明缘由。原来该妇女种植的牛蒡本可以出口卖个好价钱,可供货商告诉她因质量原因不出口了。农妇心急如焚,无计可施,眼看着自己精心培育的牛蒡打水漂,她怎能不伤心。王明艳看着农妇悲痛绝望的表情,忍不住回想以前自己与农妇类似的经历,怜悯之心油然而生,她毅然答应收购农妇的所有牛蒡,加工产品。农妇遇到了“救星”,再三道谢,话语哽咽,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接续奋斗
与时代同行,以质量求胜。王明艳一直在牛蒡产业领域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她的率领下企业结出了累累硕果。山东圣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从一个牛蒡茶炒制的小作坊,历经20年的创业打拼,已发展成为集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以牛蒡为主的食药同源功能性食品深加工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占地25813平方米,建设投资6000万元,总建筑面积17387。2平方米,包括车间3个,4个低温恒温库、1个品鉴中心楼、1个科研中心楼,公司加工生产能力达到12000吨,年产值3000万元,不仅满足了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也更加激发了企业发展的新活力,企业效益持续提升。
王明艳介绍:“在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用时一年半建成了新厂区,公司的产能也翻了十几倍,光深圳一个订单就2000万元。公司还专门成立了研发团队,并获得了16项专利。下步,公司全力研发牛蒡饮料和快消品,计划今年有20多个新产品上市。”去年以来,圣川食品还重点开展了一系列特色主题“企业游”宣传推介活动。截至目前,公司共接待了全国各地的参观人员100多批次,还有来自坦桑尼亚等多个国家的旅游团队及潍坊、青岛各个旅行社组织的50多批次来公司参观学习指导人员。目前,共接待国内外学习参观团约2万余人次。
公司紧紧围绕“小牛蒡”做足“大产业”文章,始终秉承“绿色、健康、营养”的文化理念,不断创新发展,拉长特色产业链条,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产品,致力于牛蒡的研发和推广和大健康事业的推进,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一根小牛蒡,硬是被她做成进驻同仁堂唯一的牛蒡产品和首都机场、北京老年驿站蔬菜食品专供基地特供食品。公司先后与山东省农科院成立“山东省药食同源(牛蒡)功能食品研发中心”、“山东省农科院牛蒡产学研(安丘)基地”;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成立“山东省果蔬贮藏加工技术创新中心牛蒡精深加工基地”;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青岛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高校深度合作,研发生产的牛蒡基灵芝、金花菌丝茶等牛蒡茶饮产品属国内首创,形成了以牛蒡基灵芝金花菌丝茶、牛蒡茶、牛蒡酒、牛蒡超微粉等9大系列100多个品种的圣川食药同源大健康产品。公司拥有“牛蒡粉超微破壁粉碎装置”及“牛蒡粉超微破壁粉”等14项国家专利,并被确定为国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潍坊市级预制菜定点企业。公司产品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喜爱,远销韩国、日本及欧美国家和国内市场,成为安丘市、潍坊市的标志性高科技农产品,省内著名品牌,国内知名品牌。
“知缘圣川。健康百年”,公司坚持“优质、安全、绿色”的理念,致力于打造“齐鲁牛蒡。圣川有礼”靓丽名片。公司在凌河、担山等地开设了牛蒡种植基地,种植面积稳定在5000亩左右,以种植牛蒡、玉竹等食药同源作物为主,并成立了安丘市圣铭园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牛蒡合作社采取“合作社+社员+基地+公司”的模式,“六统一”管理,助力农民和下岗职工贫困户脱贫,被评为“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宝剑锋从磨砺出,多年的历练造就了王明艳雷厉风行、敢为人先的处事风格。在她的带领下,公司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绿色食品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好客山东十佳品牌”“山东省农民合作社示范合作社”“山东省旅游服务名牌” “省爱心支持单位”“到潍坊不得不买的三十种商品”、潍坊市级“工友创业园”“第一批市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等荣誉称号,并在2023年3月份与潍坊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成为潍坊学院就业实习基地。成功举办了“2024年韩国中餐料理协会中国分会、世界文化交流山东分会揭牌仪式暨中韩饮食文化高峰论坛”,加深了与韩国饮食行业的交流合作。
“凤凰来仪,于变时雍之美。”王明艳从经营饮用水到做大牛蒡系列产品,从卖商品到卖人品,从做企业到做健康,从产品开发到品牌化运营,从规矩管理到诚信服务。一路走来,对于当家人来说,既有顽强打拼的辛酸,又有成功成名的喜悦。可面对现有的成绩,王明艳和她的圣川人胜不骄败不馁,他们不断自我加压,负重奋进,以天下人健康优先的责任感抓投入、重研发、强质量、拓市场,争做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展望未来,圣川人将依托生态农业绿色发展的优势环境,视质量为企业命脉,以为客户提供最优产品为己任,勠力做大做强以牛蒡为代表的食药同源食品大健康产业,以“大干快干、实干苦干”的精气神,奋力实现新一轮“蝶变”,卓力书写圣川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简介:
杜增才,男,供职于安丘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潍坊市作家协会会员、安丘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期从事文秘工作,酷爱文学,20多年来,共在《大众日报》、《联合日报》、《潍坊日报》、《潍坊晚报》、《潍坊广电报报》,以及《中国旅游新闻网》、《山东旅游政务网》等报刊和网络发表文学稿件200多篇。创作的散文《云台山揽胜》,荣获第二届“中华情”全国散文联赛金奖。《美哉五龙山,壮哉郚山景》荣获第四届“中华情”中外散文邀请赛一等奖,有多篇文章荣获省级以上征文大赛奖。2018年,出版了散文集《醉忆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