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浦》阅读有奖征文043
《万松浦》 万人读
林殿正
去年12月的一天,忽然接到范惠德老师的电话。他说:“咱们山东又出了一本文学大刊,名曰《万松浦》,是由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栖霞骄子张炜先生发起、策划和创办的,此刊甚佳。咱们是以读《浦》俱乐部的名义集体订阅,价格有优惠,你想不想订?”我一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万松浦》到底是何方神圣都一无所知,怎么订?于是,回答说:“不好意思,范老师,请容我考虑考虑再说,好吗?”“当然可以!”
放下电话,我的心里就如翻江倒海似的泛起了波澜,生命里与书有关的事情,就如同一盘倒转的光盘,渐次浮现在眼前。
由于我父亲读过几年书,闲暇时就会捧着一本书悄无声息地看个不停。也许是受到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知不觉养成了平生无以好,唯有爱读书的习惯。只要有书看,忘了吃饭、睡觉是常有的事。但是,由于家境困顿,父母从未拿出一分钱给我买教科书之外的书,我所看的书,都是从同学朋友处借来的。来路十分广泛,以致我所看的书是包罗万象,如同杂食动物,逮着什么吃什么,根本没有路数和章法。直到上高中,我在当时的栖霞一中图书馆,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了书库里那一排排高到房梁的、摆满书籍的大书架和库房里一堆还未上架的新书。“原来天底下还有这么多的书啊?”我的心里感到了无比的震撼和惊奇。面对这浩瀚的书海,自己暗下决心,一定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多读书,读好书,让前人的智慧和学识伴我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随着读书脚步的深入,渐渐觉得读书人没有属于自己的书,总觉得有点寒酸,于是心里就产生了极力想拥有自己的书的强烈愿望。可哪里有钱买呀?总不能像孔乙己那样“读书人窃书不算偷”吧?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打起了父母给的每月3块钱的生活费的主意。经过几个月的准备,终于从牙缝里抠够了订一份刊物的钱,就毫不犹豫地订了一份心仪已久的《萌芽》。当第一次拿到属于自己的刊物时,那个兴奋劲真是难以言说,就好像这本刊物是自己创作出版的似的。第二年,觉得还不满足,又在一分钱掰成八半花的情况下,订了一份《小说选刊》。说实在的,这些刊物对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立下了奠基性的功劳,不是那几个钱可以衡量的。
参加工作后,觉得身心一下子比学生时期轻松了许多。尤其是八小时以外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那可真是天赐良机。于是,我就重新打开了读书模式,把别人逛街、打扑克、神侃、谈恋爱等所有的休闲时间统统利用起来,全部投入到看书中去。而晚上又不像在学校有统一熄灯时间,更没有人约束,常常是一读就是大半宿。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就养成了晚上从没有在11点前睡觉的习惯,直至今天仍没有一点悔改的迹象。尤其是自己有了微薄的工资后,订刊物的欲望更强了,除了之前订的刊物外,我又陆续订了《电影文学》、《电影剧本》等期刊,使我的藏书逐渐丰富起来。就这样,除了上班外,几乎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由于整天浸润在书香的氛围里,感到日子过得既清贫又富足,既空灵又充实,是我学生时代后的又一个与书共舞的丰盛时期。
说到这里,肯定有朋友会提出疑问:“既然这么爱看书,读书时吃不饱穿不暖都能抠出钱来订刊物,现在退休了,总不至于一个月挤不出十块八块的订本刊物吧,为什么还要考虑考虑呢?”问得对极了。不过,说起来您又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由于我从小嗜书如命,崇尚文学,心里早早就种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并立志将来要从事自己喜欢的文学工作。然而,谁能想到,参加工作后,阴差阳错,竟干了一种与文学八竿子不沾边的工作。失落吗,懊恼吗?怎么办,干不干?考虑再三,为了生计,不但要干,而且还要干好!就这样,不知不觉忙忙碌碌,跌跌撞撞一干就是三、四十年,苦吗,乐吗?当然更有甜。
稀里糊涂终于熬到了退休,上班的脚步戛然而止,这大把的时间如何消受?真是鬼使神差,也不知哪根神经在作祟,一时心血来潮,就想把自己大半生虽无波澜壮阔,但沟沟坎坎经历的也不少,尤其是读书的苦乐、生活的艰辛、工作的辛劳、人际关系的繁复以及自己在人生路上歪歪扭扭的足迹和所经历的点点滴滴等记录下来,形成文字,印成小册子,将来留给自己的后代子孙看一看,也许能让他们少走弯路,起到激励和警示作用,也不枉来世上走了一遭。然而真正要动笔写,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上班时虽然代人捉笔、领命操刀的勾当干的不少,但那都是替他人做嫁衣裳,且基本都是些官样文章,与文学是搭不上边的。没办法,只好“笨鸟先飞”,整天趴在桌子上瞎划拉。
妻子看我倒了油瓶也不扶,从不帮着做家务,就笑聊挖苦我说:“都六十多岁的人了,还忙活啥?你再忙再写,还能写出个‘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孟郊第二?”但她说她的我写我的,我仍按照自己的想法我行我素一意孤行。这样一来,反倒把坚持多年的读书习惯弄没了,致使这几年一本书也没看。就连去年春天在我外甥女家看到书架上放着本早就想读的《白鹿原》,也不管这是外甥女婿刚买的,就拿回家想先睹为快。你猜怎么着?我这看到好书就拉不动腿的主儿,一年多的时间也就看了个十页八页的,让一本众人都争相阅读的好书,竟躺在书柜里安然睡了四、五百天的大觉,你说这不是对这本荣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的亵渎吗?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先生曾说过:“向书本学习,这是所有的成功者没有一个能够逾越的一个过程。”高尔基也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交谈。”难怪一些著述颇丰的作家,每年都要在百忙中抽出一定时间读书充实自己。而咱一个拿起笔“瞅屋笆”比下笔写的时间都长、词穷语尽、黔驴技穷的初涉文墨者,有什么本钱和资格不继续充电读书学习?怎奈现实就摆在那儿,要读书就没时间写作,要写作就只好打消读书的念头,这真是两难选择呀!你说,在这种情况下,我再订本《万松浦》,放在家里束之高阁,这不是暴殄天物吗?
就这样纠纠结结考虑了两三天,忽一日我抬眼一看,案头范惠德老师精心打造的140多万字的长篇巨制《孪生梦》赫然入目,我的心“咯噔”一下,像打开了一扇窗。范老师是我心中一直非常敬重的老作家,是一个学识渊博、稳重谦谨、学养深厚、和蔼可亲、笔健文丰、德高望重的师长。这不是糊涂透顶了吗?还考虑什么,听范老师的没错。于是,就立即去电:订!

当我打开刚到手的今年第一期(总第八期)《万松浦》,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让我大喜过望。纵观这本文学大刊,从封面到装帧、从版面设计到栏目设置、从容量到内涵,尽显泱泱大风。真敢与国内久负盛名的《收获》《十月》《当代》等文学大刊相媲美。不愧为是一本代表中国纯文学水准、具有国际和现代视野的文学期刊,现已跻身全国主流纯文学期刊第一方阵。
翻开封面,封二上方的一行“纯粹、雅正、现代”字样,又像一道闪电划过长空,照亮了我的心灵。如此旗帜鲜明地把办刊宗旨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并高高竖起,这无疑是在向世人宣示自己的勇气和决心,这样的刊物,难道不值得信赖?更让我瞪大眼睛的是,在封二下方万松浦信息栏里,赫然印着“名誉主编:张炜”字样。张炜者,栖霞骄子、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协副主席也。遍访中国文学期刊,由这样档次的文学大家任名誉主编,不敢说绝无仅有,也不可能有多家。有这样的大家坐镇指挥,充当旗手,这本刊物已具备了问鼎中国期刊巅峰之实力,不想成为名刊都难。
看到这里,自己在心里暗暗庆幸,终于又一次结缘了一本好刊物。同时,也从心底涌出了强烈的感激之情。多谢范老师,又为我打开了一扇知识的大门。并暗下决心,好东西最忌独享,我也要以范老师为榜样,今后碰到喜欢文学和阅读的朋友,一定推荐他订阅《万松浦》,以期在全市形成一个万人读《浦》的盛大潮流和局面,让“中国文学之乡”这一文学高地,处处呈现出一派文学新气象。
众所周知,一本杂志仿若一座大型商超,商品包罗万象,种类繁多,以备顾客的挑选。正如百货送百客,尽在不言中,我当然也不例外。每当一本文学期刊到手,首先翻阅的一般是小说、故事、散文、诗歌等。但是,除此之外,我还有一大爱好,就是喜欢关注它的《编读往来》和《访谈录》等栏目。因为从中能窥探到这本杂志的办刊宗旨、发稿指南、及编辑老师在工作中发现的一些写作问题以及应该克服的错误倾向等。再加上一些作者和读者的来信,虽然反映的是他们的问题,但基本上件件都能在自己这里对上号,这无疑对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文学涵养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若哪期能登载一篇名家访谈,那简直是如获至宝了,非仔细研读几遍是不能罢休的。然而,我翻遍《万松浦》,也没找到这个栏目。后来发现“万松浦通讯”好像与这个栏目相类似,于是就读了起来。谁能想到,这一读不打紧,真乃踏破铁鞋,不同凡响,一个响当当的金牌栏目瞬间展现在我的面前。
“文学实在是太有魅力了。”“一方面文学看起来如此寂寞,另一方面却又是一场酣畅淋漓的生命狂舞。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愿意忍受艰难困苦、呕心沥血和惨淡经营,这其中必有原因”。(张炜:《孤独写作及人性常数》,《万松浦》总第十期p.172)。接着张炜先生又说:“他(创作者——笔者注)是这个世界里至高无上的‘缔造者’,他寂寞吗?清苦吗?不,没有比他再恣意、责任再重大的了。每当写出个好句子,描述出一种不可言喻的、精微难言的心绪、思想和场景,获得的欢愉是他人无法想象的。”“创作者所得到的生命滋养与快乐,永远是站在这扇窄门之外的人难以体味的”(张炜:出处同上)。听,寥寥数句,张炜先生就把创作的艰辛和寂寞以及创作成功后的欢愉和快乐说的清清楚楚,我们还好意思再因写作不畅而烦恼和撂笔吗?这样可就永远体味不到创作的酸甜苦辣滋味全了。统观全篇,实在是金句叠出,名言联袂,举不胜举。还是请书友们自己去精读吧,您的体会一定比我还要深刻得多。当然了,听了张炜老师一席话,我想您一定也早已下足了决心卯足了劲,要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文学这清苦又寂寞的“苦海”里,去追波逐浪,扬帆远航,开创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回报张炜先生的一片苦心和希冀。
张炜先生又说:“现代人离未加雕琢的大自然实在是越来越远了。”而“半岛地区对我的写作一直起到极重要的作用,是我的精神寄托,也是生长的土壤。这个半岛是写不完的……。”这真是名作家的肺腑之言啊!有道是“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连身兼数职、浪迹天涯的家乡游子、著名作家张炜都把胶东半岛当成了自己的写作沃土和大本营,我们这些整天生活、工作在这“写不完”的“半岛”上的土生土长的子民,有何理由不拿起笔来大书特书自己的家乡“果都栖霞”呢?
听!说到这里,一阵朗朗读书声又从《万松浦》读者俱乐部里飞出,传遍了栖霞的山山水水、城市乡村。“好的写作,仅有才华是远远不够的,但没有才华是万万不行的”,“最有想象力的文字,一定是一次次贴近和靠近,是朴素,是深入腠理之下的生命探究,是共情力和体验力。”(张炜:《再读淡灰色的眼珠》,《万松浦》总第八期p.194,p.195)。愿这读书声永远在栖霞大地上回响,为果都栖霞这一文学之乡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氛围和文学滋养。
如是,我们读《浦》这篇大文章,才能散枝扩叶,遍地生香;读《浦》结出的硕果才能光彩夺目,一路芬芳。

作者简介
林殿正,男,山东栖霞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交通报》《中国纺织报》《山东交通报》《山东工人报》及《中国作家网》《山东写作》《首都文学》《齐鲁文学》等,数十篇作品被收入各类文集,获多项奖励。

附:
《万松浦》阅读有奖征文启事
《万松浦》由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山东文艺出版社主办并编辑出版。《万松浦》纯粹、雅正、现代,是一本代表中国纯文学水准、具备国际和现代视野的文学双月刊,设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诗歌、万松浦通讯、访谈录等栏目。自2022年底创刊以来,以纯粹、专业、高品位、高质量的形象,迅速跻身于全国主流纯文学期刊第一方阵,刊发作品多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重要选刊选载,受到广大作家和读者的好评。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了更好地将文艺工作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进一步发挥“万松浦”在文学领域的积极作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读者的文学素养与能力,经《万松浦》读者俱乐部与《万松浦》杂志编辑部研究商定,即日起,面向全国作家、作者和广大读者,举行《万松浦》杂志阅读有奖征文活动。
一、举办单位
主办:《万松浦》读者俱乐部
承办:《都市头条》 竹庐书院
二、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分散文和读后感两种体裁。围绕《万松浦》杂志的阅读,或整体评价感受,或对某一篇作品谈阅读感悟、体会、评价,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要求3000字以内。
三、稿件要求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严禁抄袭,若发现抄袭,取消活动参赛资格;
来稿须注明“《万松浦》杂志阅读有奖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四、征稿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4年4月12日起至2024年8月31日
投稿邮箱:1025924131@qq.com
微信:13325115197
五、作品刊发及评奖
本次征文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刊发推介,或于《万松浦》杂志公号发表,经由作家、编辑、教授等组成评委会,评选出获奖作品。
六、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奖金3000元;
二等奖3名,奖金各1000元;
三等奖5名,奖金各800元;
优秀奖若干名。
获奖者将颁发荣誉证书,并奖励当年度或下年度《万松浦》杂志。获奖者将优先成为《万松浦》俱乐部会员,优先参加《万松浦》读者俱乐部举行的各种活动。
七、颁奖
将在济南举行隆重颁奖典礼,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万松浦》读者俱乐部
2024年4月12日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