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为落实“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之“内外兼修,身心两健”,地处祖国边陲的勐海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在“军训”之后进行了“文训”,云南省名校长何学平主持了活动。“文训”共分四课,由孟国泰先生主讲:一、自主与独立;二、角度与心态(看见与看到);三、习惯与养成(小养成,中养成,大养成);四、方法与策略。“文训”后,孩子们进行了高快演讲,并通过班级推选,年级PK,遴选出“年级高快演讲之星”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若干名。今选二等奖获得者高一39班学生杨欣琳的演讲稿,以飨读友。
学习贯穿每个人成长的始终。古往今来,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数不胜数。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强调的是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而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强调的则是苦学态度对学习的重要性。
在我看来,学习是苦乐参半,亦是苦乐相伴的过程。乐学是学习的起点,良好的开端是学习成功的一半;苦学是学习的过程,有了辛勤的付出才能有更丰富的收获。唯有抱着“乐学以行远,苦学以励精”的心态,我们才能在学习中收获、成长,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学习应当是“乐”的,只有将学习与兴趣相结合,才能使学习的过程变得快乐,才能甘之如饴。纵观孔子一生,他对学习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不管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还是皓首苍颜的晚年时期,孔子都将学习作为人生最大的乐趣与追求,秉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人生信条,在学习中忘却人生的烦恼,最终悟得人生真正的大学问。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人才能拥有不断学习的动力,才能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
学习亦当是“苦”的,其间充满着挑战和艰辛,需要我们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态度,刻苦自励,精益求精。从一代大儒宋濂的“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到“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我们仿佛看到了无数读书人头悬梁、锥刺股的求学身影。古往今来的求学故事、劝学名言,无不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习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唯有脚踏实地地付出,持之以恒地努力,肯吃苦、敢吃苦,我们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培养才干、练就本领。
学习更多的是苦乐相伴的付出与前行。乐学已致远,苦学以励精。愿你我都能以乐学为帆,以苦学为浆,渡过无涯之学海,收获轻舟已过万重山之喜悦。
作者:杨欣琳(勐腊一中高39班)
责编: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