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当下,云南省的“三新课改”(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我身处祖国西南边疆,作为祖国西南疆勐腊县第一中学的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很迷茫,很无助,不舍跳出舒适区,不敢面对新教育。
但在2024年8月30日上午8点,我遇见了当代教育思想家及实践家、全国课堂改革十大样本“三标课堂”创始人孟国泰先生。孟先生深度点拨,我有如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了许多,对“三新课改”“三标课堂”信心满满。
当时,我带领“小老师”们复习《北宋的政治与军事》,“小老师”书写课堂目标、阅读目标、解释目标,从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角度围绕“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范仲淹改革——王安石变法”设置课堂目标。
孟先生要求我对课堂目标进行解释,解释完毕后,要求“小老师”们从三省六部制与二府三司制的比较、范仲淹改革与王安石变法的比较,范仲淹改革与王安石变法的主要背景三个问题着手,限定10分钟个人自读自学,“小老师”们充分参与、认真思考。
“小老师”们首先围绕本节课的课堂目标完成个人限时自主阅读与思考。限时的时间到,对子高快互讲,“小老师”们用对子交流的方式起身互讲解决了自学中的问题,小组选优展示、经验交流,反馈目标,整个过程从设置目标、达成目标、反馈目标,实现了“小老师”在一轮复习中知识点体系的自主学习和建构。
经过孟先生对师生的点拨,孩子们在认认真真大声朗读了相关课文内容后,开始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周拥同学以独特的视域、精巧的建构,获得“高快建构之星”称号。
孟先生在教学过程中点拨: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核心理论)、时空观念(核心思维)、史料实证(核心方法)、历史解释(核心能力)、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高三复习的全过程,也要是全过程聚焦核心素养。孟先生在诊断教学过程中,针对历史学科知识点夯实不牢的问题提出了要相应举措。
《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内容和命题改革的核心指南。“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一核”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层”是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四翼”是基础性、应用型、综合性、创新性。2023年高考评价报告中指出: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情境载体串联线。围绕立德树人,以情境为问题载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考查学科素养、思维品质。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着力点、考查要求和命题规则都体现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
课后之余,回顾孟先生的点拨,如获至宝。复习备考有了方向,霎时觉得这历史教学课堂实实在在,也不会误人子弟了。不禁满心欢喜,赋诗一首,万分感谢孟先生:
爨源南度•三标课堂
亚圣七十代嫡孙,教育大家孟国泰。
个体出发己文化,自主管理指挥术。
吾欲准备满堂灌,怎知主演变导演。
先生点拨获至宝,三标课堂显真谛。
老鹰换喙再三十,突破围城育吾汝。
作者:杨兴超(勐腊一中专职副书记,高三年级历史教师)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