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故乡》
李振和
我的故乡海伦,在黑龙江省通肯河畔,土地肥沃,是产粮大县。可惜没有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发展速度缓慢,让我时常感叹,多好的自然条件,却没有发挥出她应有的的魅力。
没想到今年同学聚会,在海伦市逗留数日,看到正大街在拓宽,市容市貌焕然一新。我很疑惑,贫困县哪来的资金建设这些?同学告诉我是那些从海伦出去的人有能力了,反哺家乡,为家乡做的贡献!
听到这些,我不禁为他们点赞!虽然我不能在物质上为家乡做多少贡献,但我能从精神上,从我擅长的方面,写下这篇小文来纪念一下我的家乡。
我是十九周岁入伍时离开了故乡,在外漂泊五十多年。我想,每一个离开了故乡的人,也许都会和我一样。那故乡,无论是穷乡僻壤,无论是都市深巷,只要是离开了她,心里总会惦记着她,时不时还会因为她而失眠,因为她而欢呼,因为她而啜泣,因为她而出神地望着窗外密集的雨帘,忘记了自己“独居异乡为异客”的那份孤独。
人与故乡,丝丝缕缕地好像联系着什么,是与生俱来的恋乡本能,是骨肉相连的血缘基因,是人类灵与肉的自然反应,好像是,又好像不是。任何一个人,不管什么原因,只要你一旦离开故乡,成为异乡游子,你便开始思乡,你便开始在喜悦之余、悲痛之后、为难之中、静卧之时魂不守舍地思念故乡。那人、那村、那家、那个简陋小马架。那时候,哪怕是夹在书中的一片家乡的树叶,都会使你感觉特别亲切,特别温暖,特别领悟“故乡”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当你离开故乡,有了思乡的体会,你会觉得这些诗词绝妙地道出了你此时的心情,同时,你又会觉得这些诗词居然是那么苍白,那么无力,那么难以释放游子的思乡情节。哪怕是最优秀的唐诗、宋词,那意境再深远,再博大,再无限,你依然会觉得诗人的力不从心,因为,故乡是一种无以名状的“心动”。
故乡是什么?我有时候会经常问自己,而每一次自问,却又无法自答。游子的游走,大都是无奈之举,时间久了,游走便是一种“理所当然”。夜晚,躺在床上,望着窗外明月,回想着儿时在母亲的膝下嬉戏,放学路上和同学们骑自行车赛车,高粱地里和小伙伴们“打乌米”,烧玉米、烧小麦、烧黄豆的日子;深秋,冷雨敲窗,看着窗上的雨水曲曲折折地顺流而下,如同儿时在故乡学堂里的恣意涂鸦,模糊了童年的幻想,模糊了游子的乡愁。当生活与工作的困难幻化成今日游子的惆怅和彷徨,思乡,便会是一种解脱,故乡,便是远方的乌托邦。
如此说来,离乡不再是一种苦闷,“乡愁”不再是游子们的一种精神创伤,相反,离乡增添了我一份特别的人生阅历,“乡愁”成了我一种精神财富,让我切切实实地触摸到了故乡的存在,感受到了故乡的慰藉和温暖。当我离开了我的祖国,我的故乡,孑然倘佯在巴厘岛的海滨,游走印度尼西亚的赤道,唯一给我慰藉和力量的,便是强大的祖国,我的故乡。只有离开了你的国家,你便读懂了什么是祖国;只有离开了你的出生地,你便读懂了故乡的含义。
“春雷群语忆当年,未忘家乡校友缘。
每念恩师如昨日,长思慈母遂终天。
求知欲望门前立,作赋心声梦里传。
盛夏归回情叙旧,悠然感慨泪潸然。”
完稿于乌苏里江畔八五九农场2024.7.27.甲辰年六月廿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