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勘李公桥
(外一首)
作者/马民权
英山李公桥又称”花桥“,位于杨柳漉溪冲。现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英山县志载:“清光绪壬午年(1882年),洪水冲毁,1917年由石匠周大发、木匠吴道成、砌匠徐自发等重修。整座桥均为砖木结构,属风雨桥,上盖小青瓦,桥头堡为猫拱式,在墙上并绘有山水画,水上桥梁为木质结构,整个桥面为四根大木所架,两侧均是木质扶板。
杨柳杨树堰,有座李公桥。
块石垒固基,砖瓦木构造。
横跨山溪间,连接茶盐道。
始建年代远,后修于清朝。
时在小满后,老朽接特邀。
实地作踏勘,同行乐逍遥。
更有张氏女,兴致特别高。
上下左与右,凝神仔细瞧。
嗟叹未料想,家乡有此宝。
夜宴摆桥畔,村居电灯照。
痛饮欧洲酒,土菜美味肴。
追溯桥历史,江淮古塞要。
十里一街铺,茶亭五里遥。
茶施远足者,挑夫管喝饱。
荆州至杨州,通江达淮阜。
而今高速路,高架凌古挢。
隧洞通英岳,平湖倒影照。
灯下频举杯,众友齐呼好。
古桥历风雨,江山分外娇。
高歌新时代,迈步阳关道。
即席诗打油,拙作任君笑。
但愿重整修,古桥化金桥。
千年李公桥 百代历繁华
作者/马民权
英山杨柳杨树堰,一座木桥越千年。
十里街铺五里亭,茶施挑夫担茶盐。
毕昇故里宋活字,李公维修桥依然。
百世繁华风雨路,唯留此桥立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