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铸老师题字)
图片由兰光武老师提供
主编:姚京平
走出龙洞山
文/兰光武
诵/李华敏
世上的路有的是人走出来的,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有的路是人俢出来的,有的路是人披荆斩棘开出来的,有的路还是山水冲刷出来的如沟似渠。
女儿从重庆到北京,从北京到广州,我们也跟着闯北走南来到广州。前几天,我去爬离栖身之地不远的龙洞山。沿着一条大路走,这里树木多,到处郁郁葱葱,两边蓬着的树枝树叶把路都遮完了,阳光透过树枝的缝隙撒在路上。放眼望去,山间有个石门禅院,相传修建于唐贞观年间,这里是广州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天下名山僧先占,人们常说先有石门禅院,后有广州城。
大路通到山腰就没有路了,路的尽头豁然开朗,有块小坝子,还有一个小湖,牌坊上有四个大字“桃园广场”,茂林修竹掩映着几间房舍宛如世外桃源。
到了这里没有路了,我想爬到山顶,怎么走呢?一条山水冲刷出来的如沟如渠的路摆在面前,就顺着这条路往上爬。踩水坑走乱石,爬陡坎走到山顶,山顶的树更密了望不出去,只看见阳光星星点点穿过树叶射在空地上。一路上来未见人影,有时大吼三声壮壮胆。我不想走回头路,又找了条山水冲刷出来的路往下走。这里可能因山水汹猛,有的地方水土流失,乱石裸露,每走一步都提心吊胆,走着走着没有路了,路已被树丛和灌木完全遮住。
这下只有披荆斩棘了,斩棘说不上手无寸铁,只能硬着头皮披荆闯棘,有时蹲着走,有时勾着走,有时钻着走,有时梭着走。天气热我把衣服脱下挂在挎包上,有的地方看似灌木草丛,一脚踩下去,掉进一米多高的沟里,几次这样的掉下爬上已精疲力尽,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喊人人无声,有次摔倒在灌木丛中上撑不起来,翻了一转梭下去被一颗大树挡住,干脆躺平休整一下,我望着这棵大树出神,街上的树好看多姿,路上的树枝繁叶茂,这棵大树没有枝叶,高大笔直粗壮直插云海,栋梁之材出在深山。
在树丛中,在灌木丛中挣扎了三四个小时,有时以为走出来了,结果是回到了原处。古稀之年不是当年,摔倒在地上有时竟爬不起来,就顺势打几个滚顺坡而下,我心里在想不能倒下啊!亲人在等着我回去,朋友圈的朋友们在看着我,硬撑起来又走又钻又梭艰难的前行。
这一走,“铛”的一声右脚掉进一个深坑,右手撑着坑沿,左脚还被坑上藤条缠住,费进九牛二虎之力撑不起来,好不容易把左脚从藤条里扯出来, “嘣咚”一声巨响掉进深坑,我想这下完啦!突然觉得双脚站在了地上,前面还有亮光,原来这是个半边坑,大难不死,好险啦!
我又从半边坑的边沿抓住树根和草丛往上爬,躺平在灌木丛中回过神来。这时,我又在想,马克思或许比这种经历更加艰险,不然他怎么会写出这样精辟的话语“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有可能达到光辉的顶点。”是啊!一个人在生活上,在学习上,在工作上,在事业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何尝不是这样,不畏劳苦,敢在崎岖的小路上登攀,有可能梦想成真,有可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又几经挣扎,来到一个有两米多高的石坎,下面有一条通往山下的毛路,像是有人走过,兴奋之极,抓住树根灌木梭下去,左手的手心划了一个长长的口子,肉都翻出来了,这时才发现挎包上的衣服早已没有踪影,穿条短裤赤着上身站在毛路上,前面的山壁里有泉水涌出,我赶紧前去,洗了个脸,洗去手上脚上和身上的泥土,已是遍体鳞伤,一道道的伤痕布满全身,我捧了几捧泉水像喝 “二锅头”一样一饮而尽,然后,拖着双腿踉踉跄跄的往山下走去。总算走出了困境,总算看到了希望,总算找到了出路。
小路崎岖龙洞山,
独来独往敢登攀。
行洪水道摸爬滚,
披荆闯棘蹲梭钻。
几回迷路踩虚脚,
掉进深坑险更添。
躺平树丛喝泉水,
不出困境非好汉!
2024年8月30日
作家简介:当过知青下过乡,当过铁路养路工。
朗诵家简介:李华敏,笔名淡淡的茶香。现任《世界诗人》《诗意传情诗社》《茶韵文学诗社》《海岸诗歌金牌主播》《采菊文苑》《全球诗歌辽社文化网络传媒》多家平台主播。有作品在微刊平台出刊。市级区级朗诵大赛多次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