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力”赵福成
马延明
说起“赵福成”这个名字, 现在村里人根本不知道是谁, 根据其后人提供的家谱推算, 此人应该就是传说中出生在东梁王村的那位“神力”人物。赵福成生活的年代,根据其 后人的讲解和推算应该是清朝中晚期。
“神力”的由来——据传赵福成“神力”无比,他的“神力”是由“神”所赐。据 一位已故的“村贤”讲,在东梁王村北头,原来有一座庙 , 庙门口有两个石狮子,赵福成二十几岁的时候, 在庙北边有一个他自己的菜园子, 他干活累了的时候就到庙里边歇息。 有一年, 一个夏天的中午, 赵福成正在庙里午休, 梦中有人在和他说话, 对他说, “你看,我脖子里长了一个大疮, 也没人给我治, 疼死我了……”赵福成一下子被惊醒, 睁开眼一看, 发现“神像”的脖子里有一个“蚂蜂窝”,一群蚂蜂正围着蜂窝嗡嗡的叫着,他吓得立 即跑了出去。到了晚上,趁着夜深人静,赵福成找了一块布,来到庙里,用布蒙住“蚂蜂窝”将其摘走, 并烧掉。第二天中午, 他又来到庙里午休, 梦中神像突然又和他讲话, “谢谢你,把我脖子里的疮治好了,好舒服啊! ”又说, “你给我治好了病,我有两样东西可以送给你, 一样是钱, 一样是力气, 不过这两样您只能选一样。”赵福成又被惊醒, 想了想,钱有花完了的时候,还是要力气吧!于是,他跪在神像前磕了三个响头,祈求神像赐给他力气,自此,他就有了“神力”。
“饭量”惊人—— 据说赵福成自从有了“神力”,吃的特别多,很少吃饱过。 有一次,邻居家里办喜事,他去帮忙,帮着在灶房里拉风箱 , 蒸窝窝头。那时穷人家里 办喜事能吃上窝窝头就算不错了。(风箱,现在年轻人已经见不到了,我小时候,家里 还用过, 就是用手来回拉动鼓风催火势的灶房用具, 现在电影、电视剧里还偶尔看到。) 蒸了一锅又一锅, 赵福成看着蒸出的热腾腾的窝窝头, 闻着扑鼻的香味, 嘴里直咽唾沫, 肚子咕噜咕噜直叫……
他忍不住对“主事的”说:“能不能给我几个窝窝头吃?”
主事的:“你要几个?”
赵福成:“你给我几个我就吃几个!”
主事的: “福成,都说你饭量大,这样吧,看到门口这根扁担了吗,从头排到尾, 你如果都吃掉,你晚上走时再给你‘一扁担’窝头,怎么样?”
赵福成半信半疑的问:“真的?”
主事的:“真的!”
赵福成喜出望外, 一口气真的吃了“一扁担”的窝头。当然, 走时还拿了“一扁担”。
打赌“换缸”—— 相传赵福成赶集挑着担子卖菜经常中间不歇息,累了只是将扁 担从这个肩上挪到另一个肩上,即使小便也是挑着担子找个没人的地方解决。传说,他 有一次挑着菜去赶邢村集,邢村离我们梁王村大概有近十公里的路程,他一路没歇过。 卖完菜后, 他到卖粮缸的分市上, 打算买几个缸回去。他来到卖缸的摊前, 边挑选边和“摊 主”拉起了家常。
赵福成:“老哥,你这缸怎么卖?”
摊主:“大哥,您先挑,挑好了再说!”
赵福成:“那好!”
摊主问:“大哥,您家是哪里的?”
赵福成:“梁王的!”
摊主:“梁王离这里可不近,大概有二十里吧?”
赵福成:“差不多吧!”
摊主又说:“您怎么来的?”
赵福成:“挑着菜来的!”
摊主:“那您买了缸怎么回去?
赵福成:“挑回去!”
摊主:“挑回去?您在说胡话吧!”
赵福成:“你若不信,你给我套好两套缸,跟我走,看看我能不能挑回去”
摊主: “大哥,您别说挑回去了,您假如挑着出了村,一路不休息,这两套缸我就送给您了!”
赵福成:“说话当真?”
摊主:“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当真!”
于是,摊主真的套好两套缸,据说有五百多斤重,赵福成蹲下身子猛一用力,将两套缸稳稳地挑了起来,摊主一直跟着,赵福成也没换肩,一直走出了村子。摊主吃惊的 看着赵福成越走越远……。
惩治“地痞恶霸”——传说当年在坝子村的集市上有一伙地痞恶霸,为首的是一个 会武术的家伙,每逢集市时,此人除了带着一伙人收缴地摊费外,还在集市西头的路中央放了一双新鞋,谁要动了就要和他比武,说是有许多人不是被他打死就是被他打伤。
有一次,赵福成挑着菜去赶坝子集,走到半路,天下起了雨,脚上的鞋子本来就破 了,经雨水一泡烂得没法穿了,他只能光着脚走路。他来到坝子集市的西头,看见路中 央有一双鞋在那里放着,就问, “这是谁的鞋? ”见没人应声,他就放下挑子,擦了擦 脚, 将鞋穿在了脚上, 感觉正合适。这时, 旁边走来一人对他说, “大哥, 您惹上事了!” 赵福成不解的问: “怎么了? ”那人摇了摇头走了。赵福成挑着菜,来到集市的中间找 了一个合适的位置,摆好菜,开始卖菜。一会儿,就听见一伙人“咋咋呼呼”的从西边 过来, 其中一个打头的人跑到赵福成的菜摊前, 指着赵福成的脚, 回头对着一伙人说:“鞋在这里了!”这时, 只见那伙人飞快地跑了过来。“领头的”是个长得五大三粗的家伙, 一脸的凶相,大概三十七、八岁的年纪。

“领头的”对赵福成说:“你胆子不小啊!你知道你脚上这双鞋子是谁的吗?”
赵福成:“不知道!”
领头的:“这双鞋是我的!”
赵福成: “大哥,我当时问是谁的来,没有人应声,我就穿上了!既然是您的,我 脱下来还给你,行吧?”说着就要脱鞋。
领头的: “不行!第一,你给我把鞋弄脏了;第二,我订了一条规矩,谁要动了我 的这双鞋子,必须要和我比武,谁赢了我,鞋子就归谁,赢不了,被我打死或打成重伤 我不管,自己负责!”
赵福成:“大哥,您行行好, 我真不知道是您的鞋子, 如果知道是您的, 借给我个胆儿, 我也不敢穿!”
领头的:“不行!必须和我比武!”
赵福成:“大哥,要不这样,等我卖完了菜给您买双新的,您看如何?”
领头的:“别啰嗦 ! 我在集市西头的空地上等你!”说完往集市的西边走去。
赵福成一看没有办法,只得答应卖完菜后比武。
卖完菜后,赵福成扛着扁担来到了集市西头的空场子上,空场子上聚集了很多人, 人们一听说比武,人是越来越多。人群中有人看到赵福成来了,喊了一声“来了! ”人 们看到赵福成来了,赶紧给他让出路来。赵福成看见“领头的”正坐在一把太师椅上, 翘着个二郎腿儿,叼着个旱烟袋,旁边站着几个年轻的壮小伙子。赵福成走上前放下手 中的扁担,对“领头的”鞠了一躬说: “大哥,我怕你还不行吗?咱别比试了,你把我打死或把我打伤,我怎么办?上有老人,下有孩子,谁管?”
领头的:“那我管不着!”
赵福成一听,有点生气,说道 :“非比不可吗?那我把你打死或打伤怎么办?”
领头的:“我们立下生死状,无论谁死谁伤,各自负责!”
赵福成:“那好吧!”

于是, 两人立好了生死状, 开始比试, 只见赵福成站在那里像一座铁塔, 纹丝不动, “领头的”上来就是一拳,赵福成不慌不忙,身子往旁边一躲,顺手抓住“领头的”打过来的胳膊,往外用力一扔, “领头的”一下子飞出去五六米,倒在地上动弹不得,疼的嗷嗷直叫。赵福成看了一眼, 拿起身边的扁担扬长而去, 脚下留下了一双深深的脚印, 大概有四五公分深。好久,人们才反应过来,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叫好声。
又据传,事过八年后的一天上午, “领头的”和一个人到我们村北的庙前,打听赵 福成这个人,当时正好问到赵福成本人,因为事情已经过去了八年,再加上赵福成光着膀子戴着个破草帽。“领头的”没有认出来, 可赵福成认出了“领头的”,对“领头的”说: “你打听的这个人,是我的哥哥,早在三年前就死了,我的本事不如他,你要不再看看我的本事吧!”于是赵福成来到庙门前的一个石狮子前, 用右手抓住狮子的腿, 往下一蹲, 浑身用力,竟然把八百多重的石狮子稳稳地举了起来。“领头的”见此情景,顺势用手向旁边的一块五公分厚的石板砸去,石板断为两截,然后和同伴愤然而去……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