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研究//
诗城“冰狼体(四句半诗)”创作形式与内容浅析
文/诗远(山东)
“扬州是一座诗城”,这是央视大型记录片《记住乡愁》中,对扬州古街东关街的解说词开篇语。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些脍人口千古传诵的诗句,无不让人领略到诗意扬州的诗城魅力。
诗城诗韵,一直文脉相传。。近年以来,扬州诗城的诗歌界,在传承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种全新诗体——冰狼的四句半,诗歌界学者称其为“冰狼体”,新诗体的创作者是江苏扬州诗人徐冰。这种新诗体的出现,彰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给扬州诗坛,给中国现代诗坛,给城市诗歌创作,带来了一股清流、一阵新风。笔者试加以浅析。
首先、冰狼体的结构表现形式。
(一)总体上,是四句加半句的两部分的结构表现形式。
就作品的古诗新诗不同诗体相融而言。前部分四句,基本是传统古风诗的表现形式,后部分结尾半句,则是古风诗的突破,实现了从古风诗到现代诗的转化,而且最后的半句成了整首诗的沉淀或升华
就作品的表达方式而言。前四句是铺垫,是陈述、记叙,最后半句是跳跃、沉淀或升华,是抒情、论理。
(二)、两部分的字数。前四句基本是五字或七字,以七字为主;最后结尾的半句,可以是一个字到五个字,最多不超过五个字。
(三)、单一与复合。单一的“四句半”是基础,可以采取两组或两组以上复式循环使用。
其次、冰狼体的创作特点。
(一)、冰狼体的一大特点,是其内容上的厚重性与思想性。
从诗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诗体,承载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例如,在《读百度有关揭秘文章随感》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四句半的形式,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后人的期望。这种诗体不仅启开了尘封的历史,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还让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千古往事的智慧,以及历史长河中桃花流水般的变迁,激发人们在传承的基点上对未来的思考、想象和憧憬。
(二)冰狼体的另一大特点,是创作形式和取材的创新性多样性。
一方面,是形式的创新性多样性
主体的前四句一般是以五个字或七个字为主,最后的半句基本是一个到五个字,但是也有灵活性,有创新性不同。
《烟花三月扬州翠》就是一次冰狼体大胆的自我突破和创新。前四句的主体部分每句五个字,四句话连续用了八个“翠”字,最后一句仍然以“翠”字破句,则一口气吐出七个字,不仅让读者不觉得拖沓,反而让人感到酣畅淋漓。“翠水冲翠茶,翠茶吐翠芽。翠芽唤翠鸟,翠鸟鸣翠霞。翠了满城维扬花。”。这种创新中的自我突破和创新,把创作的灵活性引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有形式却不拘泥于固化的形式,依规矩却不墨守成规,进一步诠释了诗歌创作的灵活巧妙与浪漫灵动。
这种巧妙和灵动,还表现在作者的不拘一格,既有四句话八个“一”的叠复笔法的酣畅运用——“一阵秋雨一阵凉,一生哪有一歌唱。一叶零落一芽出,一世尘缘一过往。莫多想!”(《秋雨逸思》),又有接龙顶真笔法的下笔自然——“中元枝头柿泛黄,泛黄恍若纸钱扬。钱扬云深不知处,知处惟愿是天堂。感伤!”(《中元感怀》)。
另一方面,是涉猎题材的创新性多样性。既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我欲乘风会嫦娥,哪怕世人笑骂我”(《别啰嗦》)、“我请夏天喝壶酒,醉了夕阳垂暮柳”(《请夏天喝酒》),又有写实并从写实中得到拓展和提升的“骑车去上班,冻成一条狗。抖抖抖。”(《气温骤降》)和“自在沐风浸风寒,闲客说水隔水岸”(《风之禅》);既有借古喻今的感怀——“桃花流水随风去,总有后人弄新词”(《读百度有关揭秘文章随感》),又有劝世导人的温婉——“人生也就三万天,到了终究化青烟”(《冬至感言》);既有田园宁静的禅意——“莲蓬其实本心苦,从来不与他人说”(《莲蓬说》),又有沧桑变迁的心灵坚守——“李白徐凝随风去,今宵扬州谁吟诗”(《扬州岂能没有诗》)...
总的来说,冰狼的四句半,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和创新形式,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未来的展望对人生的思考,为现代诗歌创作,为城市诗歌发展,为诗城扬州诗词文化,贡献了新思路,创出了新亮点。
作者简介/
诗远,本名闫吉文,山东人。诗人、作家、媒体人、国学推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