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棵树苗换大餐
文图|崔方春
7月27日中午,广聚老哥邀几位文友小聚。仓促中,我顺手从在楼下养了十几年的树上,摘了半纸袋刚开始成熟的无花果带到了餐厅。

热情的服务员洗净装盘端上饭桌。很可惜,就是数量少了些,每人只能分两三个。少就少呗,礼轻情谊重嘛。那想,大家品尝后赞不绝口,让我心里美滋滋的。
两天后的晚上,我正在郊区的房子里看电视,好友荆山打来电话。说完其他事情之后,先生告诉我,那天中午的无花果又甜又糯,口感真好,问是什么品种,好不好淘到苗子。
听到朋友的肯定和鼓励,我立马来了精神,大着嗓门对荆山先生说:“是大青皮,无花果中的上品。我前后养二十几年了,楼上楼下邻居多数栽的这个品种。”“树苗嘛,我可以想想办法。”说这大话的同时,我脑子突然一闪:坏了,目前已过夏季育苗的最佳时机。
“但是,今年可能没有把握了。因为,已经过了夏季扦插的最好时段。”我极力作着解释。为不使荆山先生过于失望,又补充道:“不过,我可以试试,看能不能鼓捣出几棵小苗来。”我话音转弱,心里很没底气。
电话那头,荆山先生却哈哈一笑,风趣地来了句:“没关系,试试看。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我都请你吃大餐!”“谢谢鼓励,我努力一把,争取秋天给您送树苗、吃大餐。”我亦打着哈哈。
无花果既可庭院种植,也可进行盆栽,只要管理得当,都会长得很好。成熟的果实营养丰富,价值很高,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而且还可以做果酱晒果干,深得人们喜爱。

扦插是无花果育苗的主要方法,它又有冬季扦插和夏季扦插之分。冬季扦插,是入冬前将合适的枝条按要求插入土壤,浇水敷土防冻,第二年春天发芽成苗。夏季扦插,7月上中旬最为适宜,这时气温高湿度大,一般三周左右发芽,成苗率较高。
显然,7月底扦插有些晚了。因为,不几天便是立秋节气,入秋后勉强出芽也是弱苗,甚至根本发不出芽来。再说了,这时正是济南的雨季,很容易造成烂条烂根,失败是预料之中的事。但是,既然对荆山先生表态了,哪有不试的道理。再说了,不试怎知成败,试就有百分之五十成功的可能。
7月31日,也就是从郊区回到市里的第二天,天刚亮我起床了。先从地下室找出一大三小四个花盆,到院子里树下讨了一桶松软细土,又翻出一包网购的养花专用腐植物,然后开始寻摸扦插用枝条。当然,最理想的是当年萌发、褐绿皮色、芽口周正、外形圆滑的新枝壮条。
然而,简单的事情却遇到了麻烦。我手持树剪转了自家的大树小树五六棵,愣楞没找到一根合适的枝条。原因是,去年冬天的强寒流对无花果造成了严重伤害,当年萌发的壮枝少之又少。偶遇一枝,还挂着几个未熟的果子,实在不忍心下手。那就矮子里拔将军吧,七根十几厘米长的芽条被我攥到手里。
拌土,打底,填盆,浇水,插条,土封,小盆一支,大盆四支,分配还算均匀。一套操作下来,汗水湿透了我的长裤短褂。哼哼乱飞的蚊子,叮我胳膊,叮我脚踝,叮我两腮还不过瘾,硬硬隔着两层布叮了下蹲的屁股,挠痒痒都不方便。真烦人!
阴放一天之后,我把四个花盆搬到一棵大无花果树的朝阳一侧,开始了它们的生芽之路,也开始了我的漫长等待。处在中伏的泉城,高温多雨湿热难耐,人们巴不得躲到空调房里永不出来。我却希望这样的天气能多一些,因为它有利于无花果枝条生根发芽……

盼发芽成了我的心事,瞅花盆成了我的任务。但枝条好像并不理解我的心情,一天一天地不见动静,更不愿偷偷给我个惊喜。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始终不见芽芽露脸。
我心里急躁起来,嘴里老嘀咕:“完了,完了,今年没戏了,小苗落空了,荆山先生的大餐吃不上了。”有时,巴不得扒开土层,看看枝条长根了没有。甚至想,弄几片小叶安到枝条,人造一盆葱绿,换来无花果幼苗。然而,植物有其生长规律,心急不解决问题,不到时候小苗是不会与你见面的。
三周后的8月21日早上,起床散步的我照样去看花盆,看枝条是否出现了芽芽。下蹲身体的瞬间,差点儿让我蹦起来。啊!芽芽,芽芽,三根枝条上同时冒出了绿豆粒般的嫩芽。怕昏花的老眼看不清楚,我找出纸巾擦了擦双眼,结果一样。随即拍照留存,才放下心来。
照片很快发给荆山先生,同时附言:插七根活三根,成活率百分之四十二。荆山先生“厉害,厉害,点赞,点赞”的回帖,让我觉得比吃他的“大餐”还受用。接着,我一个帖子跟过去:“养出根后,10月上旬送给您”。
时至今日,先发芽的三支已吐出了嫩叶,细细的枝条变成了可爱苗苗。让我没想到是,大花盆里的另一根枝条也悄悄地萌出了新芽,成了它们的“四小妹”。
看样子,荆山先生的“大餐”我是吃定了!

作者简介
崔方春,山东青州人,中国金融作协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协会员。已发表诗歌散文数篇,出版长篇传记《往事记忆》,《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