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 会 文
朗诵:马踏飞燕
说起老家,人们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感受,或愉悦或伤感,或缠绵或苦涩,或无奈或遗憾。那种无以言表的感动,往往成为离开家乡游子的一种心魔。
在我看来,游子心中的老家其实是一种情怀,一种挥之不去的惦念。它已不是一个物的概念,而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疏离的意境。
我的堂兄十三岁那年考上了武汉十五中,那是一个教堂办的中学。那时的录取通知是在家乡的《沔阳报》上公布的,不像现在是把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或网上公布。堂兄能考上武汉的中学,当时在小镇上也算一大喜事。堂兄十三岁离开家乡后就再也没有回老家了。他初中毕业后考上了空军飞行员,在部队二十多年,辗转于广州長沙之间,直到转业。
组织上征求他的意见,是否想回老家,堂兄说,哪能回得去呀,妻子在长沙巿政府工作,两个女儿在长沙念书,拖家带口回老家几乎不可能。即便自己想回可孩子们是不会同意的。于是当地政府安排他在湖南省机电公司担任了一个领导职务。当时的机电公司是热得烫手的单位,堂兄高兴都来不及,自然更没有回老家的念头。
堂兄退休后回过老家几次,他说他对老家一点印象也没有,也不认识什么人。也难怪,十三岁就离开了老家。他不念家乡吗?肯定不是,大多是工作与家庭牵绊之使然。
我记得很清楚,堂兄生病住院,我和老伴去看他,他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要常回家祭祖,不能忘了老家。实际上多少年来我们都是这样做的。
我的哥哥也是十二、三岁离开老家去县城念初中的,初中毕业才十五岁就去长沙念中专,后又随学校转到武汉念冶金专科学校,毕业后学校升格为武汉钢铁学院,就是现在的武汉科技大学。他分配到武汉中南工业设计院,工作不到半年,碰上国家工业下马,设计院全体人员下放农村劳动锻炼,此时他正好二十二岁,参军去了武昌南湖陆军汽校学习并任教。可是又碰上了台湾反攻大陆的叫嚣,汽校关门,全员开赴山东胶东半岛前线,这一去就是十多年,转业后又去了长航和省三建局,最终才干上了老本行,搞建筑设计。
哥哥一生也是四处奔波、四海为家的。他一生都在外飘泊,可老家情怀还是很深,他几乎每年都要回老家一趟。退休后还专门带着孩子去老家看了他曾经居住过的老屋。看到物事人非,老屋已易主他人,哥哥感叹万分,几丝无奈几丝惆怅,不是滋味。
哥哥虽然爱着老家,却苦于事业,哪里回得了老家?老家没有他的事业,也没有了他的亲人,更没有他认识或熟知的人,他自然也是回不了老家的。
哥哥和堂兄一样,魂断他乡也没能落叶归根。是啊,已在异乡客居的人们,都是很难魂归故土的,这自然是一种无奈与遗憾。
我比两个兄长离开老家要晚一些,二十多岁才离开老家去了县城、地区和省城工作。
我们那个年代,去哪里工作都是组织安排调动,自己是完全没有选择权的。同时,你离开组织是找不到工作的,连粮票、油票、糖票、盐票、布票之类的日常用品的票证都没人发你,组织是人们须臾不可翻越的樊篱,否则根本无法生存。哪像现在想干啥就干啥,想去哪里求职就去哪里求职。
所以那个年代即便有回老家的念头也实现不了,除非组织调你回老家。但人都是向往高处走的,人人都想离开老家去更好的地方,一旦组织给了你这个机会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外面的世界很吸引人。
一边说爱着老家,一边又恨不得尽快离开老家,真是一个解不开的心结,一个矛盾纠结的心魔。直到老了才明白,这爱与怨也是可以转换的。
我每次回老家都有一种“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尴尬,总觉亏欠了什么。但老家碰上一个我熟悉的人,老家也没有什么亲人,又觉得老家空空的,似乎老家成了他乡。
有一次回老家专门去了我曾经居住的老屋,老屋已面目全非了,屋基被抬高了很多,大门口的那块宽一米、长三米的青石板不见了,四合大木门换成了一合铁皮门,夕日的清风古韵荡然无存。老屋大门紧锁,没有见到现在的房主,这是我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吗?
门前的那条街上的石板不见了,街头的那一对石鼓也没了踪影,这是我曾经居住过的老家吗?我不敢相信,此时,一丝惆怅涌上心头,真有一种“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怅然。
是啊,我们慢慢成了老家的客人。我在老屋门口站了十多分钟,没见到一个行人,更别说熟人了。也许我认识的老人已乘鹤西去,也许我认识的年青人和我一样去了外地谋生,也许老家的这批居民都是新进小镇的移民,早一批的老家人,去天涯海角又巢织了新的老家。如我一样,我在武汉工作生活了近四十年,武汉能算一个新的老家吗?不知道人们对老家的定义是什么。
所以,在我看来,老家,其实是一个很难回的家。老家只是一个在户籍定义的籍贯,老家只是向外面的世界输送人力资源的发源地,老家只是一个没有家、没有父母亲人的空泛概念,老家只是一个异客他乡游子心灵深处的一个牵挂,老家只是人生最难割舍的生命底色。
虽然我们不能在老家工作和生活,但是对老家的眷恋是丝毫没有抹去的,越是老去这份情怀越是深沉。老家是祖祖辈辈生息繁衍的故土,老家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老家还有我童年的记忆,老家的乡俗乡规、乡愁乡情是所有游子共同的文化认同,老家是飘泊他乡过客魂牵梦绕的心灵归宿,那一抹乡情乡恋,是永远抹不去的情怀。只有当老家成为乡愁的时候,我们的感受才会更加沉甸甸。
作者简介
石会文:银行高管退休,大学,高级经济师。中国金融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武汉作协会员、武汉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乡村》杂志认证作家、《首都文学》《现代作家文学》签约作家。
主播简介
马踏飞燕:原名 赵丽华。千艺才俊传播中心一级金牌主播,大连中山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喜马拉雅电台:马踏飞燕ZLH。
声明:本平台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