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性小说《多情的土地》
作者:谢云峰(江西)
第二章 农业集体化
第四节 全民义务教育
为了全面改善农村文化水平,扫除文盲,提高适令儿童的学习条件和改善学习环境,当时大队建造了初级小学学校(一至三年级小学),两个大队建造了一个高级小学学校(四至六年级小学)。日举的三个小孩都在大队初小读书,离家里只有二华里路程,每天早饭后就一起走路到学校。那时老师少,这个学校就是一个教师,语文、算术和音乐就一个人,而且一、二、三年级都是他一个人教。对一年级讲课时,二、三年级自习,对二年级讲课时,一、三年级自习,对三年级讲课时,一、二年级自习,并且都在一个教室、一块黑板中进行。但就是如此,老师非常认真吃苦,毫无怨言,学生也认真学习,自觉完成作业。
晚上则利用学校为家长们扫盲,教他们学文化知识和识字。
“现在真好,不但小孩免费读书,还给我们大人识字。"春华是童养媳,从未上过一天学,这下好了,能认字了。她感慨地说。
“是啊!这都得感谢毛主席。”坐在旁边的一妇女说道。
那时是完全的义务教育,家长不要出一分钱学费和书杂费用,老师的工资和书杂费全部由大队负责,教师也称之为民办教师。工资和粮油物资全部由大队负责发给。那时的大队干部,同样计工分,无私地服务于大队,服务于群众,一切为群众而想,为群众疾苦而思,不贪享受,只讲奉献,真是毛主席的好干部。
读四年级了,就要到远离家里五六华里的高级小学学校读书,早上要起得早些,吃完早饭要快走才能赶得上上学。这个中心小学就不同,每个年级有一个教室,每一门课程有一个教师,还有一个校长和炊事员,中午在学校吃饭,然后午休,下午上完课还要做完作业再回家,基本上在家没有任何作业。
在读小学时,由于有半年时间只读毛主席语录,什么文化课都不上,成天就是熟读《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和《纪念白求恩》三篇毛主席语录,并且还要背颂,虽然耽误了文化课的学习,但武装了头脑,灌输了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提高了觉悟,树立了好思想、好风尚和远大理想,个个都只想成为毛主席的好学生。但文化课也未耽误,补上了半年的文化课,小学推迟了半年,等于读了六年半的小学才毕业。有诗为证:
农村夜校文盲扫,普遍提高识字忙。
义务童年倾教育,人民免费赴忠堂。
手端课本精通史,胸棒红书熟背场。
主席活儿心上记,透明社会九州扬。
(未完待续)
江西省著名旅游景点系列诗之六
七律 婺源
晓言(江西)
乡风习俗婺源城,环境雅优皆著名。
篁岭古村徽派布,江湾景点七星迎。
闻观树石灵岩洞,体验家居李氏坑。
万亩梯田油菜艳,花开四季海边行。
七绝 怀念革命领路人
晓言(江西)
千年中国民生苦,全靠泽东寻路人。
命活翻新清福乐,甘心奉献渡终身。
七绝 防资有力手段
晓言(江西)
主席严防修正变,晚年文化革资生。
清除毒瘤保新制,先辈初心永远行。
作者简介 :
谢云峰,笔名:晓言,网名:叱咤風雲,中国银行宜春市分行退休干部,中共党员,大学文凭,中级职称,89年参加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全国中青年改革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在全国、省市知名报刊及媒体平台发表千余篇论文、文章及诗歌,并有获奖。在《中华山水诗刊》任总编,在当代诗人作家档案认证平台认证为金牌作家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