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著的追求 扎实的功力——再访著名画家张晓慧女士
(接昨天)坦率地说,作为《青波访谈》公众平台作者的我,作为一位写作者的我,我知道自己对著名画家张晓慧女士的诸多评论,在很大程度上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但专家学者的评论,注定会有着很大的说服力。这里我记录了部分书画家、评论家对张晓慧女士的评论,也一同呈现在读者面前。
原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央美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画家戴泽先生评论道:张晓慧的作品,从文学素养、历史知识、技法创新等方面都能体现其新意。作者以长期积累起来的审美经验,将生活筛选、提炼而成为意象性形象,从而使作品产生神韵。神韵产生虽然还有赖于对中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等各方面营养的吸收,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靠画家心灵与自然万象的交融。而张晓慧女士恰到好处地做到了这一点。
清华大学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画家谷磷先生评论道:一件作品的内涵,是艺术家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以及复归本然的表达。张女士用她大气而又优雅的画笔,一扫市面上已然商品化的庸姿俗态,还了花鸟画清丽超尘、灵动鲜活的本来面目。其画中浮动之暗香,脉脉之柔情,令人陶醉令人向往,仿若淡去了在都市喧嚣间的纷纷扰扰,将无数清雅收伏在她的笔墨丹青里。于是,一幅幅以静作为旋律的作品正在文化艺术的终极意义上走向充实。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书画家赵军先生评论道:画传心音,画是作者心境的显现。她的作品,神幽品逸。她笔下的花朵,优雅大方、蔼然含笑,低调不张扬,超尘脱俗的味道中不失亲和友善;她笔下的雄鹰,姿态恢弘、英气凛然,仿若神物空降人间,令人敬畏。其作品的构图和笔墨的运用,都是无可挑剔的精美之作。这是长期绘画经验的积累,以及作者深厚扎实的艺术功底,亦是作者强大的悟性涵养。
原吉林省群众艺术馆馆长、著名画家、中国美协会员冯志彬先生评论道:作为画家,要获得完美的审美气质,除了要有高质量的审美水平外,更要具备发展其思维的多向性。聆观画家张晓慧的作品,无论在笔墨、造型、章法、意境、题材等方面都处处显出禅风意趣,冷峭、高逸、超尘、凝练之气跃然纸上。可看出,她大气中蕴含的细腻入微,强大气场中显现出的娇美稳重。我想她的作品是她收放自如、拿得起放得下的精神历练的结晶。
著名旅美画家、中国美协会员、原南宁群众艺术馆馆长韦智仁先生评论道:张女士的作品中,既渴求形神的恰到好处,又遵从着自我风格的独立显现,她摒弃了功利艺术的禁锢和束缚,还原了花鸟灵动的容颜,就像贴近一个异己的生命,将中华民族的绘画艺术刻画到精致细微,将中国花鸟绘画艺术升华到更深远更高妙的格次。而最重要的,是她把自身的情操品格融入画中,向社会向祖国昭示了自己的思想和精神风貌。在这一点上,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听了张晓慧女士的诉说,看了几位著名画家、评论家的评论,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张晓慧是一位功力扎实、技艺高超、成果丰硕的画家。
我们坚信,执著追求绘画艺术的张晓慧女士,一定能走向更加美好、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