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皂角树
作者:雷学文
我的故乡在湘西南边陲的城步苗族自治县兰容乡尖头田村的一个苗寨山村,小地名叫大坪寨。
这是个风景秀丽的苗家山寨,山寨的木楼依山而建,一层一层鳞次栉比,从低向高直延升到山的脚下,寨子里有一百余户人家近400多苗族同胞,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祖祖辈辈平平安安地生活在这块古老吉祥而神奇的土地上。
全寨子的房屋大都是座西朝东,对面是一坐很高很高的大山,每天一轮红彤彤的太阳从对面叫“冬瓜岩”的山顶上直射村寨,开门便迎来日出。寨前有一条小河自北向南日夜奔流,河水唱着欢歌流向县城的巫水河,这便是巫水的源头,是巫水河流向沅水的发源地之一。
我的家在寨子的中央,是一块地处较平坦的开阔地,一条小溪从屋后的山上自西向东流向寨前的小河,小溪将整个寨子划分成南北两半,小溪沿岸从西到东有八九座小木桥,我屋后有一座小桥,溪边有一棵千年古树名叫皂角树,小时候我常与童年的小伙伴们爬在树上玩耍,采树上结的皂角洗头发和衣服,所以,这棵古树常常唤起我童年的许多往事和回忆。
而今这棵古树老了,老得连树干只有一个圆型的半边了,就象一根大楠竹破去了半边一样,但它依然挺立顽强地生长着,枝头年年发新芽,树上岁岁添新绿。据寨里的前辈讲,这棵皂角树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了,那硕大的半边主树干便记录了它历经的风雨和沧桑。但它依然昴扬向上,焕发出绿的勃勃生机,岁岁年年依旧日夜聆听着小溪流欢快的歌谣。
为什么这棵皂角树没有被砍伐而留到了现在呢?后来我才知道,是因为皂角树生长着一种扁扁的果子去污能力特强,在没有肥皂,洗衣粉的年代,苗胞先民用这种皂角洗衣服,洗头发,不管时代变迁,岁月流逝,尽管今天人们再也不用这种皂角去污洗衣物了,但人们还是舍不得将它砍掉。
据寨里的老人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居住的这个寨子是一片原始森林,有野兽和原始野人出没,而在北边名叫寨坪子才是人居住的地方,离此地约半华里路程。于是,我又想起了先辈给我讲的两个故事。
传说人们住在“花果山”上没有水源,而在原始森林里名叫“水部里”的地方有一眼好井水,这口井至今仍保留着,当先民们来此挑水时,原始野人便要拉着人的手紧紧握住不放,然后闭上双眼傻笑半个时辰,等笑醒之后,那长长的头发全身是毛,手指长长的硬硬的原始野人便对人发起攻击。先是拔光人的衣服,再用手指甲开膛破肚把心脏挖了出来,将血淋淋的心脏一口吃掉,这是多么恐怖残忍的一幕。后来,还是人类比原始野人聪明,在了解了野人的特性后,再来挑水时,将竹筒套在手里,野人握着竹简傻笑时,人的手便从竹简里抽开偷偷地走掉了,当野人笑醒后人却早早地跑远了。
还有一个故事也耐人寻味,野人想生火做饭,但又没有锅,要向山上的人家借锅,人们听说野人要来借锅,真是左右为难,借吧肯定有去无回,不借吧怕惹怒野人又被报复和攻击。聪明智慧的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用竹子制作了一口大锅,糊上纸再涂上黑黑的锅炉墨,野人借走了锅,将锅放到火里时一把火全烧了,野人又惊又怕,心想怎么去退还人家的锅呢?于是,从此之后,野人再也不向山上的人家借东西了。这是两个远古时代的神话故事,是否真有此事,也无从考证了。
过了多少年多少代,苗胞先民们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任人间的烟云和岁月沧桑,任寒来暑往风雨雪霜,在小桥流水的溪边,这棵只有半边树干的皂角树依然年年展新枝,岁岁发新芽,给我的故乡带来一片片新绿。
时至今日,洗衣粉,洗洁精,肥皂,香皂等去污的产品五花八门,用皂角去污洗涤污物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但我每次回到故乡,看到这小溪,这小桥,这挺拔绿满枝头而古老得只剩半边的皂角树时,心中充满无限的感慨,便想起古人和一首诗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是呀,老树依旧在,小桥流水人家代代传,古道西风的凄凉,游子在外怎不怀故乡?而今我的爷爷,我的母亲均已离开我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多年了,这棵皂角树见证了我的先辈我的亲人的生离死别。先辈们用皂角洗刷了陈年的衣物,也洗涤了多少辛劳的汗水与污垢。同样,先辈们也曾见证古树的沧桑,而今先辈却长眠地下,而古树依然挺拨健在,依然年年迎接着和熙的春风。想起来又使我多了几分的思念与优伤。皂角树啊!虽然你已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只有那半边的身躯了,但你的生命力比起人类来要顽强多少倍啊,你还要见证人类的生离死别,还要迎接多少春夏秋冬,寒来暑往……
人类,只有保护好生态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反之则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只有保护好大自然,生命才得以永恒。如果我们的先辈早早将它砍掉做柴烧了,我们今天怎能看到这古老的树种呢?又正是因为它身上有着被人类利用的价值,人们才将它保留至今。是呀,在这原来的原始森林里,多少树种灭绝了,唯有这独一无二的皂角树孤独地站立在我故乡屋后小桥流水的溪边,年年听着小溪流的歌,看着今日苗乡大地变迁的新天地,它还要见证我及我的儿辈,孙辈们的繁荣与兴衰……
【作者简介】
雷学文,苗族,中共党员,中专文化,1962 年出生在城步苗族自治县兰蓉乡尖头田村。1976 年 12月参加工作,爱好文艺,喜欢唱歌、 写作,曾在省、市、县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歌词及通讯报道数十篇。也曾多次在省、市、县声乐比赛中获过奖。现系湖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省声乐研究会会员,省音乐创作研究会理事。现在城步苗族自治县图书馆工作,任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