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绮梦
作者/袁德利
冬雪轻舞落人间,
银装素裹映山川。
寒风送来洁白梦,
纷飞飘落似羽仙。
树枝披上晶莹衣,
大地沉醉入梦甜。
孩子欢笑追雪影,
嬉戏打闹乐无边。
夜幕降临星点亮,
雪花闪烁如珠帘。
冬日虽寒心却暖,
共赏雪景醉无眠。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的这句诗,将冬雪的美丽与春日的生机巧妙融合,一夜之间,万物似乎都披上了春日的盛装,而那洁白无瑕的雪花,正是那满树绽放的梨花,给人以无限的惊喜与遐想。行走在这样的景致中,每一步都踏着诗意,每一眼都是风景,心灵仿佛也被这纯净的白色所洗涤,变得异常宁静与清澈。
在冬日的沉寂中,一场不期而遇的雪,悄然织就了天地间最温柔的绮梦。雪花纷飞,如同天空中飘落的羽毛,轻盈而纯净,它们不急不缓,以最优雅的姿态,覆盖了大地,装点了人间。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古人那些关于冬雪的诗词,字里行间,皆是对这份冬日奇观的无限感慨与赞美。
毛泽东主常曾以细腻的笔法,描绘过北方冬季的自然之美,诗句有气吞山河的气势。如今,我面对北方雪的一雪,不由得想起他的那句诗:“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确,冬季北方的大地,如同一层白色的轻纱所笼罩着,令万物归于沉寂,仿佛一切都在静静地等待,就像那幅《江雪》中的情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北方的冬日,皑皑白雪覆盖大地,世界在这一刻仿佛凝固,草木皆沉眠,做个冬日之梦。寒风凛冽,窗外飘着纷纷扬扬的雪花,似云彩般轻盈,飘舞在空中。家家户户围炉而坐,温暖透过窗棂溢出,映照出一片温情。北方人习惯在这严寒的季节“猫冬”,不仅是为了躲避寒冷,更是在为来年的生计做准备。取暖、储备粮草,犹如《诗经》所言:“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在寒冬中付出耕耘,待春来时收获秀丽。
正值腊月,春节即将来临,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大街小巷,挂起了红灯笼,贴上了春联,孩子们的脸上挂满了期待和欢愉。放礼花、燃放烟花,璀璨的光芒点亮了夜空,仿佛在告诉每一个人: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欢庆的时刻已经迫在眉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的这句诗,则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又略带孤寂的画面。在风雪交加的夜晚,远处柴门处传来阵阵犬吠声,那是归人踏雪而归的讯号。这画面,既有着冬日夜晚的清冷与孤寂,又蕴含着家的温暖与期盼,让人在寒冷中感受到一丝丝温情与慰藉。
冬季的脚步渐渐远去,迎来了春的召唤。“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天带来的是生命的复苏,是温暖的希望。白雪融化之后,生命又将重现,万物复苏,草木蓬勃。那份温暖,仿佛是春日的阳光,透过每一个角落,洒在每个人的心田,驱走冬天的寒意,抚慰着每一个向往光明的灵魂。
在这个辞旧迎新的季节,除了欢庆与祝福,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像唐诗《静夜思》中的思乡情愫,或许在冷冽的冬夜,也会有那份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愿在新的一年里,我们都能收获幸福,享有快乐,追逐希望,生活如同春花般灿烂。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中,冬雪未至,而诗意已浓。诗人邀请友人共饮新酿的米酒,围坐红泥小火炉旁,静待天边的雪花飘落。这份闲适与惬意,是对冬日生活最美好的诠释,也是对友情最真挚的呼唤。在这样的时刻,雪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心灵的慰藉,它让人们在忙碌与喧嚣之外,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安详。
冬雪已悄然飘逝,留下的是大地的清新与期待。踏雪而归的我们,将带着冬日的沉静与内省,迎接春的到来。愿在新的岁月里,生活像雪一样纯白,情感如春花般绚烂。正如李白所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这漫长的旅途中,勇敢前行,追寻心中的那片花海。
冬雪,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份珍贵礼物,它不仅美化了这个世界,更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柔软与温情。每当雪花飘落,那些关于冬雪的古诗词便会在心间悄然回响,它们穿越时空的界限,与我们共同感受这份冬日的静谧与美好。让我们在冬雪的陪伴下,继续追寻那些被遗忘的诗意与远方,让心灵在纯净与宁静中得以升华与净化。
袁德利,男,1968年8月5日出生,辽宁盖州人。1989年7月25日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本科,学士学位。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临床工作34年,独自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两项,专著两部。发表专业性学术论文68篇,生命健康教育性科普文章六百余篇,省市级科技成果7项,发明实用型专利两项。热忠于公益事业,助残帮扶,资助大学生,多次到地震灾区去医疗援助,被多家电视电台报道过。《人民公仆》2014年8月刊以《廉洁行医,无私奉献的好医生》在全国独家报道。2015年被第二届医药行业“青年才俊生命英雄”当选为“探索之星”。
音乐代表作品《北海潮鸣》等。著有文学作品集《仰山之恋》《乡书何处》被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营口市政协文史馆永久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