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山上故事多
(一)三台山的传说
淄川磁村境内有个三台庄,三台庄旁边有座三台山,此山海拔162米,三座山峰每座都有一个大平台,故名“三台山,”又因三座山峰鼎足而立,呈三角形排列,故也有人叫它支锅山。
三台山上,山峰突兀直立,植被茂密,苍翠欲滴,山顶庙宇蔚然,红墙黛瓦,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

三台山寺院建筑群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这三台山名声在外,有的说是朱元璋怨恨财主刻薄,杀牛支锅煮肉大块朵颐的缘故,但自幼在三台山下长大的王大鹏先生认为,这个传说并不靠谱。
王大鹏先生在《童年的三台山》一文中写道:“当年姥爷在刘瓦老公路上指着那山对我说:中间那个高的叫三台山,左边那个矮的叫扁山,右边那个净石头的叫光油头山。”
文中又说,“身为古般阳二十四景之一,传说自是不少。于是你(三台山)便成了朱元璋幼年杀牛的所在,哪管朱元璋是不是江北人。你(三台山)也成了朱元璋乞讨路上造饭的三块石头,可是呢,朱元璋即使到过山东,估计也未必到过淄川吧!?”
我也以为王大鹏先生所言极是,历史没有记载朱皇帝来过淄川,更不可能去过三台山。三台山颇富盛名,我想,应该和山上那座建于唐代“三教合一”的佛庙寺院有关。
我的堂姐王俊兰婆家三台庄,她和堂姐夫王延潭持这样一种说法:

传说,泰山奶奶的娘家邹平长白山,泰山奶奶的三姨嫁到了三台山附近。少小时的泰山奶奶常来姨家走走亲戚,荣升泰山奶奶后驾临三台山探望姨母,自然要建一行宫以示母仪天下。于是,便在此仿照泰山碧霞祠模样等一应建筑修建行宫驿站,便于日后往来小憩,然后就有了这座“三台山寺院。”
时光荏苒,岁月悠长。吃不饱肚子且胆子又小的穷老汉,看见这三山状如支锅,也只能臆想出牛肉飘香,借了个胆大的朱皇帝圆圆自己大块吃肉的梦,来聊以自慰。
泰山奶奶建寺有心,文人骚客笔下有意。千年来,文人闲士在此诗词歌赋流传至今,如清代淄川诗人张笃庆游三台山后吟诗一首《游三台山》:
游 三 台 山
清 张笃庆
蜡屐丁丁思欲飞,青峦千仞霭霏霏。
苍茫大野流岚度,历落长天远树稀。
一上丹梯凌石壁,平临海色漾晴辉。
天风吹我蓬瀛去,十二楼中驾鹤归。

明嘉靖戊午举人张敬亦有诗《三台山中读书咏落叶》留存:
万壑秋声爽气回,密林风雨妒相摧。
款飞峡蝶横窗下,摇落黄花傍酒来。
断岸平铺浑欲合,闭门不到落为开。
谁家寒夜梅花笛,犹自披衣上吹台。
此山有幸,列为古般阳二十四景之一。
(二)泰山奶奶
泰山奶奶正式名号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称“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或“泰山奶奶。”被尊为“泰山圣母碧霞元君”,是道教尊奉的吉祥神。
人们对于泰山奶奶的信仰主要集中在我国华北地区,主要是以泰山为主要道场。淄川地理上属泰沂山区北麓,文化信仰上自然以“泰山老奶奶”为尊。

泰山奶奶被认为能够“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的信仰,体现了人们对平安、健康和幸福的渴望。把泰山奶奶的娘家说成邹平的长白山,又说泰山奶奶的姨母嫁来三台山,虽说是神话传说,却也表达了人们对泰山奶奶的敬仰并世代保佑鲁中地区百姓生活幸福的渴望。
因为信仰,所以淄博各地多有泰山奶奶庙或碧霞元君行宫等建筑。例如,座落在博山凤凰山峰顶东侧的碧霞元君行宫,初建于明万历30年,占地6000平方米,为三进院落,建有石坊、山门、正配殿、阁、厢、厅、钟楼等48间,红墙碧瓦,飞檐走兽,气势磅礴、规模宏伟,是淄博最大的高山建筑群。旧时,“岱北人民有香愿不能至岱者,多在此酬祝”。
三台山又称为“小泰山,”其寺院的庙宇布局与泰山一模一样。有七殿、三宫,四洞、二阁,钟楼鼓楼。之初,该寺院崇尚道教,其后,顺应中国三教(道教、佛教,儒教)合流,逐步有佛教在此安家,汇成本土儒教为主,“三教合一”的教风风格。

三台山中天门
(三)三台山的战斗故事
在淄川境内,三台山与马鞍山、岳阳山、二郎山对峙相望,是源泉镇与淄川区淄河镇界定的天然屏障。山势南北走向,处于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之中,战略上也是阻挡东、北、西三面来敌的战略要地。这里大小十余个山头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特别是西南的山峰,地势陡峻,易守难攻。在山上,直面西南山脚下的公路,东、西、南三方尽在守方射程之内。
1938年初春,黑铁山起义军一部,在廖容标司令带领下曾在这里整军练兵,并以此为依托,开辟了三台山和商家周围地区的抗日根据地。
挫败日寇袭击刘瓦村
1940年6月,我党在淄西建立抗口根据地后,在县委书记边一峰、县长赵一川的领导下,抗日队伍不断壮大。赵一川率领县大队神出鬼没地对日伪军发动袭击,一到夜间,游击队就从马棚一带下山进入敌占区开展活动,夜间的敌占区常常变为游击队的天下,惊恐万状的日本兵只好在太阳没有下山时,就赶忙紧闭城门,严密警戒。
1941年9月,敌人计划用重兵对淄西山区我抗日根据地形成包围圈后.再一点点紧缩包围圈,名为“铁壁合围”;然后一个山头一个山头、一条山沟一条山沟、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逐一进行“地毯式扫荡”,实施所谓的“梳篦战术”。妄想用反复拉网式的“扫荡”战术,一次性彻底把淄西根据地的八路军和游击队全部消灭。
一天,日本鬼子部队由张博铁路开始西进,在放火烧了贾官庄、康家坞后,企图越过三台山,洗劫刘瓦村。

刘瓦村新貌
我游击队迅速同刘瓦村民抢占三台山据险反击,用土枪、土炮居高临下猛烈地打击日寇。五子炮不断喷出的铁砂,打得鬼子浑身是血、四处逃窜,日本兵用生硬的中国话喊叫着:“铁扫帚,大大的厉害!快快地撤退!”最后没有冲过三台山,抢起几具躺在公路旁的鬼子尸体,气急败坏的逃回了据点,刘瓦村最终避免了一场劫难。
三台山阻击战
1946年5月,蒋介石撕毁国共《停战协定》,开始向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重点进攻。
鲁中地区处于山东腹地,自然成为国民党大规模围剿和进攻的重点。蒋介石命令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全权指挥,一边调兵遣将,1946年6月,把73军由湖南调往山东济南,由西向东进攻并驻防淄川,主要担任胶济路西段守备任务和局部地区机动作战。一边下令驻扎在胶东的第8军从东向西夹击淄博,企图用“钳式夾击”攻势一举荡平我鲁中抗日根据地。

张店火车站
抗战胜利后的战争阴云重新笼罩在淄博上空,对于国民党的突然进攻,善良的淄博军民猝不及防。为了给部队医院和地方政府机关赢得转移时间,我九师二十六团在冲山部署了一个营,在滴水泉东边山上布暑了一个连,在三台山部署了一个排,三面牵制、阻击国民党73军。
从团部接受战斗任务后,三台山阻击排长迅速带领战士们登上三台山西南的主峰,进行作战前动员。排长坚定有力地说:“同志们,蒋介石派他的73军来了。我们的野战医院和地方机关转移需要时间,上级要我们扼守公路,坚持6个小时,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完成这次阻击任务!”

“保证完成任务!”战士们的誓言响彻云霄。 三台山主峰之巅,建有南天门,南天门内有两座大殿,前面大殿是玉皇大帝,后面大殿是如来活佛,南天门东西两面建有鼓楼、钟楼。主峰南面的山坡上建有一道长长的石砌围墙,据说是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时,官府和地方豪绅出资修建的,企图用来抗衡捻军。三台山上还有“龙王洞”“八仙洞”“弥勒佛洞”3个山洞。这些庙宇、山洞、围墙都成了打阻击战的掩体和屏障。
战士们把机枪架在蜿蜒的围墙上,把手榴弹摆在自己的身旁,个个精神抖擞,严阵以待。 早晨,当73军沿公路行至三台山下时,阻击排的机枪“嗒嗒嗒嗒”响了起来,子弹从喷着火的枪口,雨点般的劓向山下的公路。73军被山上的火力压在三台山下,不得不停止向前。山下的73军,黄压压的一片,就像蝗虫一般。

遭到我军阻击后,蒋军组织攻山,并架起大炮向三台山开火。炮弹带着刺耳的尖叫,呼啸着落在三台山上,巨大的爆炸声震耳欲聋。战斗经验丰富的战上们张大嘴巴,保护着自己的耳膜不被巨大的爆炸声震破。
一阵炮轰之后,一个连的敌人,端着枪,弓着腰,从山下蹚过范阳河向兰台山进攻。阻击排的战士们个个生龙活虎,机枪又喷着火舌向敌人扫去。当年官府阻挡捻军的围墙今天成了阻击73军的掩体。73军没想到,经过炮火的猛烈轰击,山上的火力丝毫没有减弱。攻山的敌人,只好掉头往山下跑。

稍微喘息,73军的炮火又一次向三台山上袭来。攻山的敌人增加到一个营的兵力。战士们不顾一切地向敌人射击,蝗虫般的73军像砍秫秸一样成排栽倒。之后,阻击排又扔出一排排手榴弹,手榴弹在敌群中爆炸,炸的敌人东歪西倒,血肉横飞,敌人又一次退下山去。
山下的敌军官看清了阻击排的具体位置是在山腰,于是敌人的炮火对准山腰狂轰乱炸,又投入一个团的兵力,开始了第三次攻山。这时,阻击排已出现伤亡。可是,战士们不怕牺牲,顽强地抗击敌人。战士们只有一个信念:拖住敌人!给我方转移赢得时间!
阻击排凭着有利地形和一腔热血,奋勇杀敌,给敌人以重创,敌军因为伤亡重大,不得不败下阵去。阻击排击退了敌人的第三次冲锋,又一次把73军压在三台山下不能向前挪动半步。
蒋军攻不下山头,调来了飞机助战。天上响起“嗡嗡”的轰鸣声,两架敌机从西边朝三台山飞来。三台山的“龙王洞”“八仙洞”“弥勒弥勒佛洞”成了阻击排的防空洞,战士们迅速躲进洞里。敌机飞到三台山上空,一个俯冲,美式冲锋枪的一排排子弹,从天上“嗒嗒嗒嗒”疯狂地扫射下来,打得山石啪啪直响,火星四溅。

敌机一仰头,呼啸着,带着风直刺天空,飞向东面,在不远处,转了个弯,又飞回来,再次俯冲,射击,拉起飞走,反复几次扫射三台山”飞机过后,大炮又向三台山开火。一个接一个的炮弹在山上咆哮着,爆炸着,碎石横飞,硝烟冲天,四处弥漫,炮弹像耕地一样,把三台山翻了个遍。
来自空中的射击和高密度的炮击,给阻击排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伤亡。英勇的战士们不负使命,在血与火中坚持了6个小时,击退蒋73军整营、整团的进攻。打死蒋军100多人,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为我军战地医院和地方机关及部队安全转移赢得了时间。
战斗中,阻击排也付出重大牺牲,只有少数人撤出战斗,十多名战士把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三台山上,他们的鲜血洒在了这片热土上,留下了一个个悲壮的革命故事。
三台山上灭残匪
1948年3月11日,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兵团七纵包围了张店,3000名守敌弃城而逃,七纵追至野外,敌人全部投降。

周村火车站
经过长途奔袭,九纵又包围了周村,于3月12日凌晨4时发起攻城,经过19个小时的激战,全歼周村守敌15000人,击毙中将周庆祥,解放了周村。解放军来势迅猛,势不可挡,仅用两天时间就解放了张店、周村两座城市。3月13日,驻守在博山的国民党博山“还乡团、”沂蒙大队、保安队,加上驻防在博山的县大队和部分机关人员家属,共2000多人,坐立不安,慌忙奔逃,博山获得解放。

博山火车站
从博山逃出的国民党杂牌军.一时不知到哪里去好,他们北上淄川,盼望进得“固若金汤”的淄城保全性命。然而,淄川城内此时有10000多人,弹药、食物非常紧张,已是人满为患,警备司令吕祥云不肯接纳这些杂牌队伍,命人将四个城门用土屯住。这些残匪成了丧家之犬,徘徊在淄川城西的孝妇河滩。

淄川西关大桥
15日夜,我七纵十九师攻打西关的战斗打响,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枪声炮声响成一片。激战中博山的杂牌军被夹在中间,大批人员被打死在孝妇河滩。剩余的不足千人,夹着尾巴连夜逃到西南20里处的三台山,企图借三台山庙宇和围墙作掩护隐蔽起来,挨过白天,夜间再逃往济南。
三台山周围的村子里驻扎着鲁中二十师的解放军,任务是阻击淄川援敌和打击淄川出逃之敌。16日(农历二月初六)早饭后,驻许家村部队的连、营、团干部一行多人登上三台山观看地形。刚刚从枪口下逃生的博山杂牌军,如惊弓之鸟,见有解放军向山上走来,还以为又被发现,惊慌万状不知所措,没等头目想好怎么应对,就有人对着上山的解放军开了枪,双方开始了猛烈地对抗射击。
许家、刘瓦、三台各村的驻军听到枪声迅速集结,上山发起围剿。炮弹呼啸着落在三台山上,子弹雨点般地飞向匪军。逃军乱作一团,在我军强大的攻势下,挑出白旗投降。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全歼山上之敌,打死打伤敌军200余人,俘虏近六百人。我军伤60余人,牺牲18人。

站在山顶主峰,三台山与东边的昆仑山遥相呼应,刘瓦水库荷花盛开的美景尽收眼底。每逢农历的三月三、六月六和九月九庙会,附近村民都前来烧香拜佛,以虔诚的心灵面对三台山报以深深的敬仰。

这里长年游人如织、香火不断

三台山,美丽的山,吉祥的山,英雄的山 ,祝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永远安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