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华诞看今朝文学作品征文108
今朝酒,一种情怀
孙英姿
酒作为一种特殊的食物,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一壶浊酒喜相逢。”自古以来,酒如同人的血液一样在中国文化的脉络里涓涓流淌,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在人生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在大大小小的传统节日里人们会举杯同庆,来表达欢乐喜悦的心情。还是在传统的民俗文化中,酒的存在感也别有意义。新生儿出生喝满月酒、百日酒、周岁生日酒;高寿老人喝祝寿酒;亲朋团聚喝团圆酒;家中白事喝丧酒;拜师学艺喝拜师酒;金榜题名喝升学酒;送别喝饯行酒;秋收农时喝丰收酒。若遇赏心悦事,抑或愁苦悲伤,也会以酒会友、送酒志贺、借酒消愁。人们的生活因酒而饱满。大事小事,事事不离酒,正所谓百态生活源自于对酒的品味。
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酿酒业也已逾几千年。中国人对酒的酿制十分讲究,酿制出了不少中外享誉的好酒。我国有众多名酒并且每种酒都有着自身的“品味”。它们分别是茅台喝“贵”;五粮液喝“尊”;剑南春喝“喜”;国窖1573喝“历史”;郎酒喝“红”;水井坊酒喝“高尚”;洋河喝“情怀”;金六福喝“福”;董酒喝“密”;古井贡酒喝“年份”;泸州老窖喝“老”;酒鬼酒喝“醉”;汾酒喝“馆藏”;还有我们济南商河的今朝酒喝“现实”。这些美酒的“品味”也是顺应人们的饮酒需求而滋生出的观念性词汇。
在众多酒品中,我对今朝酒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我出生在农村,父母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七八十年代,农村生活是贫困的,贫困的生活现状下,农人们对自身孩子们的知识重视程度就差,在我的印象中,周围很多孩子年龄不大就辍学了,尤其是女孩子。但我的父母却持有不同观点,他们认为“知识能改变命运!”就是在这种执念的促使下,父母们为了我们兄妹三人能走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难日子,为了我们能成才,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二老付出的太多了。起初,父母整天早出晚归侍弄农田里的禾苗,但也仍旧是村里面的“贫困户”。每年我们兄妹三人的学杂费、生活费就是一个大数目。记忆中,我没有任何亲戚,他们都躲着我们这个家。
“穷无根,富无苗。”母亲是一个有远见的人,她常给我们说,“贫困是暂时的,我们总有出头的那一天。”
为了筹集我们兄妹三人的学杂费,在酷寒的冬日里,父母到百里路外拉芦苇,编制成苇箔,到集市上卖掉。
为了供给我们每月的生活费,父母去建筑工地当泥瓦工,拌土、和泥、推运砖石,手被磨出水泡、血泡。
为了这个家,父母冒着炎炎烈日去沙场筛沙,在酷热难耐的骄阳暴烤下,被灼伤的肌肤疼痛难耐,作为儿女的我们看着心痛啊!
为了挣钱,父母在河水上涨的汛期,鱼儿繁殖的的旺季,去沟壑中捕鱼,一去就是一整天,也就是一饿一整天。二老啊,你们用羸弱的躯体扛起了这个家,从不在孩子们面前叫苦、叫累。我每每夜不能寐时,忆起这些,泪洒枕边。
就是靠着父母挣来的血汗钱,我们兄妹三人从小学读到初中,又从初中升到高中,再从高中步入到大学,最后从大学顺顺利利踏入理想的工作岗位,大哥作为一名记者工作于市融媒体中心,二哥和我是光荣的人民教师。就在我步入工作岗位的第一年春节,在那顿年夜饭上,母亲拿出了两瓶今朝酒,酒是大哥去济南采访时带回来的,二老没舍的喝。母亲让我们打开酒盖,把酒都斟满。母亲端起酒杯,情绪激昂的说,“孩子们,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们过得太苦了,但这些苦都不算什么,我一直坚信,你们好好学习,迟早会改变我们全家人的命运,我们的好日子马上来到了。今天为啥喝这今朝酒呢?因为这酒代表从今天开始,我们的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听着母亲这朴实的言语,字里行间凝聚的苦痛我们深有体会。
从此我喜欢上了今朝酒,它不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对生活的向往,它让我们不会忘记那曾经的苦难,而由苦难而滋生的不服输的精神。一路走来这么多年了,我们兄妹三各自成家,生活条件都不错了,但我们无论身处何处,却时常想起那年喝过的今朝酒,那独特的酒香,牵动着我们的心,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朴实而厚重的力量。而这种朴实而厚重的力量,将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今朝酒,朴实而醇香,它蕴含着一种深植于心的乡土情怀,让我们回味悠长。
个人简介:孙英姿,女,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现工作于山东省邹平市青阳镇初级中学。现为滨州市作协会员;邹平市作家协会理事;邹平市第五届“范公文化奖”散文、诗歌类一等奖获得者;邹平市优秀志愿者;邹平市优秀教师;滨州市青少年普法教育优秀教师。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