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随笔)一一闲情系列之一
周祥鸿
阅读,已经成为“悦读”。悦读,即是读书人要有个愉悦的心情,书要能给人以心情的愉悦。悦读,这是读书人多年养成读书习惯并爱上读书、快乐读书直到读书快乐的一种切身感受。即便是“苦读"也能感到是一种“悦读”。
我在读书中就有这种快乐的愉悦感和获得感。读书,成为我生活与生命中不可忽缺的重要部分。“书中自有黄金屋”,我认为的“黄金”,不是指金钱和财富,而是撷取知识、吸取营养,增长见识、扩大视野,助我成长与成熟乃至成功的“黄金屋”。在书中,我能结识到人生百态,我能经历到万种地域风情,我能把一生活成三生三世。一个人有几十几百人的阅历和经历,一个人能活到几百几千年。可想而知,好比插上了双翅,自由自在地天马行空,翱翔在万物宇宙之中。因而,在不同时间不同书籍的阅读之后,大多都留下了我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人生的起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从读书开始。
回望来路,回顾过往,人生的每一段路,过往的每一个经历,尤其是对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特别是每个阶段每取得的一点收获与成功,似乎与读书都有关联。生活,离不开书。书伴随我从幼稚到成熟,由奋发努力到有所作为。书籍,对于整个人类是这样,对于我个人来说亦是如此。
书中,有厚重的历史;
书中,有曲折的故事;
书中,有英雄的形象;
书中,有创业的奇迹;
书中,有传奇的人生;
书中,有忠贞的爱情;
书中,有广博的知识;
书中,有神秘的幻境;
书中,有陌生的世界;
书中,有共鸣的心声……
一本本书,包罗万象,就是一部大百科全书。
看了这一本本书,好像踏上了一层层台阶,领略了整个世界。我有了读书的感悟,写下了一篇篇谈论读书的文章,如《向上的力量》《从读书开始》《案头一本书》《做读书笔记好》等。
也写下了读书的读后感和书评,如《民营经济发展的先行者一一悦读〈年广久口述史〉》《在报社的日子里一一读〈芜湖报业百年〉有感》《美食与乡情一一读〈一城百味〉》《把情诗写在小河上一一赏析〈故乡的小河〉》《玫瑰的情愫一一赏析〈时间书写着甜蜜的往事〉》《永远的乌什塔拉一一赏析〈乌什塔拉〉》《山水青阳,心中的歌一一赏析〈最初的青阳〉》《回眸岁月皆是情一一读〈岁月回眸〉有感》《与前贤超越时空的对话一一读〈名流世家〉》《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一一读〈印象苏州〉》《抒情主体的真实体验一一读〈荡口游记〉》等等。
我读书既没有固定的书目,也没有规定的时间,很随意,有时抱着本大部头连日阅读,有时想起一本书就放在案头翻阅,是畅销书也好,还是冷门书也罢,是名作家的著作也好,还是本土的作者的书也罢,英雄不问出处是也。这样读书,一没有固有的偏见,二没有时间的限制,三能可读可弃也还可以记下一己之见。如读《年广久口述史》这本书,我竟然是看一节写下一段笔记。全书二十一节,我写了二十一段读书笔记。这21则笔记中,不仅仅从作品的人物事件抒发内心感受,而是结合自身与之有关联的人物和曾经耳闻目睹的亲身经历中,扩展开来,让读后感更加亲近可信,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而不至于空发议论。21则笔记最后形成了一篇近3000字的读后感。何因?乃是口述者是本土在改革开放中脱颖而出的“中国第一商贩”,有一段传奇的人生经历。这部书出自本土知名作家何更生之手。我就更有兴趣阅读了。这篇读后感《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者一一悦读〈年广久口述史〉》还在报上发表了。另一部《一城百味》,是作者托人转送给我的书,对作者并不熟识,从未晤面,只因书的内容是写家乡美食的,林林总总几乎囊括了我的这座城市的所有餐饮小吃,看到百年老店的名点小吃虾子面、酥绕饼、小笼汤包和耿福兴、马义兴、同庆楼、四季春、金隆兴、鸿运楼等金字招牌,看到的八大菜系和杭帮菜、徽菜、川菜、火锅、家常菜等在本土的独特风味让人馋涎欲滴,洋洋洒洒60万字的篇幅我在两天时间里就读完了,并且还写了一篇2000多字的书评《美食与乡情》。
对中外名著,我也是随性而读。忽然哪一天就想起一本书来,就在书橱里抽出这夲早已看过的书,颇有兴致地又重读了一遍。不知以前看这夲书时有何感想,但总有新的收获,对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又有了新的认知和某些启迪。过去偏重的是好看,现在注重的是不仅故事情节,更有对人物的人生感悟,并加进了个人的经历和阅历,而得出新的结论,让读书的境界得到了升华。
悦读,也不是拿到什么书就读,当然也要有所选择。与自己兴趣有关的书,与人生有益无害的书,与时代息息相关的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书,而不是无病呻吟的小资书,更不是误人子弟的糟粕之书。
悦读,就要让自己心情愉悦,就要开卷有益。《人民日报》的一篇谈为什么读书的文章中指出,“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过程”。“多给自己一点时间,静下心来读书。它会一点一滴地滋养你、改变你,让你获得更好的自己”。
读书吧,读书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