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威犹在
文/ 秦牛
伏去余威在,
云飞骤雨来。
风狂杨柳倒,
雹打果禾哀。
谷损千农苦,
鸠啼百里咳。
天心怜弱草,
德厚免遭灾。
作于2024 -08 -27
八宝楼吉语百印
印文:喜福安
文/屈军强
中国人要懂中国字,学书法更应知文字由来和寓意,人言为信,止戈为武,吉者善,乐者福,谦则久,惜之长,一笔一划中可识世界大美。
中国书法美在何处?线条优美,结构形美,章法意美,诗文奇美,气韵流美。所以说,书法是无声之乐、无图之画、无言之诗。
书法贵在写"意",意者从心、言志、抒情,写意表达心意、书发情感,塑己意境。书法写意既要体现内容的多样性,又要重温历史的传统性,更要强调学养的文化性,能引人共鸣,激发联想,古人有言"圣人立象以尽意。"
篆刻艺术虽方寸天地,但气象万千。余依为品印贵能"悟",悟文字表达能力,悟天地万物空间,悟苦功之后的感觉,悟人生修养哲学,悟情境飞跃过程,一个"悟"字可以让美永远定格石上。
书法家的标准是什么?只有三个字"苦"、"悟"、"杂",一是要笔秃千管,墨写古今,成为一位吃苦耐劳的钻研者;二是心悟古法,大写我趣,成为一位灵感求变的艺术家;三是善学旁观,另辟蹊径,成为一位功夫颇深的杂家。
书法家一辈子就得守好两个字,"静"和"动"。静心不浮,动则不躁,一静一动中求笔法,懂墨法,知章法;在一静一动中思快慢,把节奏,扬韵律,让人回味"书圣"的笔意,复述兰亭的故事,如诗如画,惠风和畅!
一生喜欢"味"字,生活有"百味",艺术有"趣味",人生更应有"情味。"书法之味,在笔势、墨香、诗意之中,古帖传美,技进于道,德布章法,诗词彰彩,造化气象,每有风骨,可谓古味、意味、真味,如此有悟:一字一书有韵律,一情一味求艺通。"
昨天参观渭华起义纪念馆
人生1 2贵
文/屈军强
世间之大人为贵,人生福慧好吉祥。
行善积德仁为贵,仁爱吉善传四方。
待人之道诚为贵,诚信待人乐未央。
识人效贤德为贵,德厚载福花倍香。
收获之喜勤为贵,勤在耕种迎朝阳。
朋友相处情为贵,情深似海写意长。
今天结缘和为贵,和气融融素心良。
爱好陶情雅为贵,雅趣盎然留诗行。
每天开心健为贵,健康平安莫争强。
感恩回馈报为贵,报答难忘尽心肠。
你诚我敬品为贵,品赏鼓励信心昂。
天天开心乐为贵,乐观豁达常安康。
秋之韵-浅忆
文/杨达
【处】静林幽凉意生,
【暑】消荷瘦晚风轻。
【安】闲岁月心常泰,
【康】泰年华梦不惊。
处暑来临夜渐长,
金风瑟瑟送新凉。
残荷影里秋声起,
瘦柳梢头月色黄。
稻穗低垂翻作浪,
果园丰硕散幽香。
凭栏远望心沉醉,
且把诗情赋韵章。
处暑已至,伏天的余威仍在,但已有了丝丝凉意。抬头,白云悠悠,点缀着湛蓝天空。百鸟欢唱着丰收的赞歌,那声音似是在催促着秋的脚步。
风,悄然拂过,带着秋的气息,驱散了些许溽热。虽还有秋虎拦路,可那凉意已在不经意间渗进每一寸空气。秋意渐浓,心间对亲朋好友的牵挂愈发深切,唯愿这凉凉秋意,能捎去我的祝福,温暖他们的心田。
浅秋荷瑞,晕浸时光
文/何俊锋
浅秋,似轻柔微风,抚慰岁月心灵,吉祥鸟低吟而来,衔秋荷一缕香,纳荷瑞于心间,予你我秋安,河塘呢喃,荷叶绵绵。秋风送爽,留一抹清凉,漫步河塘畔,观鱼戏水波,沉醉超脱尘嚣的恬淡;静坐静思台,凝眸鸟舞荷畔,于静谧处体悟生活,忆荷香一缕,秋香留痕;念夏荷满塘,时光悠然,往昔炎热成忆,今朝清风送凉,心境豁然开朗,不焦不虑,不为凡尘所扰,自在如随风,淡泊宁静,心若止水。
浅秋时光,愿有良人相随,赏秋荷渐黄,于亭中细语,享宁静时光,品秋之温婉,愿清风不燥,缓缓而来,轻拂世间尘嚣,还心灵一片净土,细品生活美好。时光漫漫,浅秋盈盈,愿吉祥羽翼,轻拂心灵,携欢笑安康同行,秋荷吐芳,梦染诗香,昼夜皆美,河畔荷影摇曳,细语浅秋清韵。愿此丰盈季节,你我皆能收获满满,安康常伴,心向远方,诗意栖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