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这支队伍是在七月一日的一次文艺汇演。
当时,这支队伍给我留下的印象简直太深了。他们服装整齐,一个节目一样服饰。朗诵诗特别长,五个人全能背着诵,而且是边唱边诵,个个优秀。他们舞蹈整齐划一,用扇子组成组成一个“党”字,至今留在我的印象里,刀刻一般抹也抹不掉。
他们除了节目好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外,就是非常懂礼貌。他们说话很规矩,个个面带笑容,张口闭口问候吉祥,礼貌中又是那么的热情。
当时没有问他们的团队叫什么名字,回到家非常后悔。
偶尔的机会,微信里结识了这个团队的队长,才弄明白这支队伍的名字叫“哈尔滨市新时代志愿者服务队”。
他们平时就是走进各社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果哪个社区需要文艺汇演了,他们会排练节目参演。他们排练节目非常快,几天就会诞生一个新节目,表演的时候特别齐,让所有人都惊呼精彩。
前几天,我专程去了他们的住处,想一睹他们排练节目的风采。
下了公交车,就见到两位他们的队员来接我,简直受宠若惊。这种热情好客的礼节很少能遇到了。
来接我的两位朋友都71岁了,他们说话很有礼貌,很热情,把我当亲人一般对待。
很快,我们来到了他们住所。住所是两层楼,一楼的墙壁上挂满了不同时期中外领袖的挂像和锦旗,两只小狗在铁笼子里不停的叫着欢迎我。他们告诉我,这两只小狗是捡来的,珍惜两条小生命,他们就这样的养着它们。
上楼梯的时候,我看到楼梯的一侧摆着小坛小罐,大概是咸菜吧。
转弯处摆了很多不同品种的蔬菜。二楼很宽敞,摆满了床,床上面的墙壁上挂满了服装,大多是他们演出用的装饰。地中央摆着又宽又长的桌案,周围摆放着椅子。热情好客的队员们都围过来团坐在一起,脸上依然是挂满了微笑。
很快,各种蔬果儿便摆了上来。他们只是让我吃,他们都不动一口。我暗想,这些是给我预备的吧。
我们开始畅谈。他们给我介绍了很多事。他们说的时候就像闲聊,很平静,没有炫耀摆功的意思。
但听者的我可是翻江倒海了,内心装满了感动、感激、感恩又心疼。
他们是2017年成立的队伍。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最大的八十一岁,最小的五十多岁。他们有外地的,有本土的。他们一律“抛家舍业”,集中住到这里。他们当中有几个人有退休金,大部分没有工资。他们住的房子是政府给的,他们的屋子里的用具都是捡来的。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没有吃的,大家就去垃圾箱拾捡能吃的东西回来吃。后来,他们发现早市下市时商贩会丢弃很多蔬果食品用具什么的,他们就捡回来食用和使用。渐渐的,他们食用的东西摆满了三个冰箱,餐桌上的饭菜也渐渐丰盛起来。
或许你会问,他们的钱留着干什么?他们都能拿出钱来,但他们需要买演出服装,更多的是捐款。哪里有灾情了,他们立即去捐款。捐款时,他们眼睛都不眨一下,捐多少都不心疼。还有一部分钱就是用来打车。他们外出做好事的时候,需要打车时,他们都是自掏腰包。在这些方面,他们从来不心疼自己的钱。
3年疫情,他们付出的最多。他们24小时站岗,排查外来人口,挨家挨户送酒精,给居民送菜送药,他们从大货车上拿下沉重的酒精桶,肩扛着上楼梯都是奔跑着,数九寒天,他们竟然大汗淋漓。有的时候去远处,他们都是要打车往返两个多小时,全部自费。
社区给他们发的口罩是有限的,有时半个月都没有发新的。他们一个口罩用一个月,晚上洗了,第二天戴,口罩都洗的起毛毛了,呼吸时毛毛直往鼻孔里钻,他们用手揪一揪,继续干活,毫无怨言。
“防疫口罩洗了就不防疫了,你们不知道吗?“我问。
“知道,可是没办法,我们不能因为担心自己的安危就不服务了呀。我们也不能因为为社区服务就伸手要东西啊!”
他们回答的是那么的自然!我的眼睛湿润了。
哈尔滨冬天雪多又大。年年如此,他们都是天不亮就一起出动,他们是除雪的先锋。晚上下大雪,他们就不睡觉去除雪。不论是疫情期间站岗,还是除雪劳动,抑或是其他服务,他们从来都是自己带饭。冬天饭冻成了冰,他们就那样的啃着吃。社区或相关部门要给他们送饭,他们从来不要。
“你们就没有一个得病的吗?”我问。
“没有,”他们笑,“我们这些人没有一个’阳的’,也没有一个感冒的。我们这支队伍的人没有一个有老年病的,每天每天没有一个吃药的。”
“奇迹!太神奇了!”
我口里这样说,心里却在想:上苍有眼,老天从来都是眷顾那些无私无我的人!”
正是因为他们真正做到了无私无我,才引起社区和相关部门的注意和关爱。警察都和他们在一个群里共同学习进步。社区经常给他们送米面。安天然气的时候,相关部门听说他们就是那只不怕苦不怕累的志愿者服务队,给他们减免了很多费用。
我要回家的时候,队长又派人送我上了汽车,还给我带了很多蔬果,让我回家给孩子吃。往汽车站走的时候,他们告诉我,学生开学后,他们要去学游泳了,自费。
我说为什么不现在去呢?他们说,现在学生放假,学生都去学习游泳,他们买不到学习卡。我问:“你们都这么大年龄了,干嘛要学游泳?不是自讨苦吃吗?”他们的回答让我惊讶的目瞪口呆。
“万一遇到洪灾水灾,我们不会游泳,怎么去救人?”
我的天,他们都是老人,他们的年龄都在需要别人照顾的范围,他们竟然这么大年岁了,还要去学游泳,目的竟然是为了救人。上哪儿去找这样的独一无二的队伍啊!上哪儿去找这样的无私无我的志愿者啊!
回到家,我想起在微信里问问他们队长贵姓。她告诉我,她姓付,六十出头儿了。她还说,她没有工资,就是一个家庭妇女。她建队的初衷就是:“要把自我交给党交给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奉献终身。”她还叮嘱我:“不要发表,我们做的还不够,为党和人民做出更大成绩,努力成为黑龙江人学习的榜样,才是我们团队奋斗的目标。我们奋斗的路径是要成为引导大家走向无私无我努力为社会奉献的先进者。“
我向前翻了翻我和她的对话。每天她给我的留言都像英雄语录一样,没有一句怨言和负面的话,全部是闪光点,催人上进,鼓舞人去忘我的为人民服务。
我回复她的话就是:“您的团队那么优秀,随时随地都有可写的东西。”
是呀,这是我见到的全世界都没有的志愿者团队,他们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东西,他们能做到的是常人无法做到的。这样好的一支队伍,我岂能不去大写特写,让他们的事迹引领更多人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