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路上的锋芒
-----《道德经》启示录之五十六
作者:焦仕启
经文诠释:老子《道德经》下篇--德经。
第56章原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
第56章译文: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向人民施加政令的,施加政令的人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堵塞嗜欲的孔,关闭欲念的心门;永远也不显露锋芒,解除俗事的纷扰,收敛他们的光耀,混同他们的尘世,这就是玄妙齐同的境界;达到“玄同”境界的人就不分亲,不分疏;不分利,不分害;不分贵,不分贱;所以为天下人所尊重。
思绪流萤:
老子曰:“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这是说人若关闭了不应有的随意妄念和嗜欲,永远也不去故意显露锋芒,不把俗事视为纷扰,也不随意收敛百姓的光耀,主动混同于百姓的尘世,就是与客观规律相一致的境界。
本文述之“锋芒”,意在探讨人生路上的自我表现状态和方式;“锋芒”,本义指锋利的刺,后引涉为刀剑等锐器的刃口和尖端、事物的突起部分、书画的笔锋、锐利的气势,或比喻细微或言词的尖利等,这里主要指人自我表现的状态;人外在的锋芒,属于自主意识通过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个人特有气质,有张扬、平和、含蓄之分。
《史记》中记载,孔子曾经拜访老子,老子告诫孔子道:“一个聪明而富于洞察力的人,身上经常隐藏着喜欢批评别人等危险,而学识渊博雄辩的人,也会遭遇相同的命运,是因为只顾去暴露别人的缺点;因此,一个人还是节制为好,即不可处处占上风,而应采取谨慎的处世态度”;老子还说:“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这是指有“卓越才能”和才华横溢的人,外表上看去,应与笨拙的普通人无差别;据《庄子》记载,有个叫杨子的人去请教老子时,老子也告诫不要太盛气凌人,而应谨言慎行,谦虚待人。
有些人常会认为,谦虚和谨慎,是一种消极被动的生活态度。然而,如果一个人能够谦虚诚恳地待人,便会得到别人的好感;若能谨言慎行,更会赢得人们的尊重。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这说明做人宁可显得愚笨一些,也不可显得太聪明;宁可约束一下,也不可锋芒毕露;宁可随和一点,也不可趾高气扬;宁可谦让一点,也不可太激进,可谓适时“难得糊涂”,是做人的一大法宝。
藏锋露拙与锋芒毕露,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处世方式;同样,有才能本是好事,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在恰当的场合,以恰当的方式,去显露出自己的才能,亦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显露自己的才能,应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有合适的度,如时时处处显露才华,显山露水,就不是智慧的行为,只会招致嫉妒和打击;所以说,有志做大事业的人,最忌讳锋芒毕露,懂得含而不露,该装傻的时候就装傻,才为上策。
比如,杨修为人恃才放旷,多次冒犯曹操的忌讳,曹操曾建花园一所;去观看时不言褒贬,只取笔在门上写一“活”字,杨修便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他开始翻修,曹操得知是杨修析其义后,内心已忌讳杨修了;又有一日,塞北送来酥饼一盒,曹操写“一盒酥”三字于盒上,放在台桌上,杨修入内看见,竟取来与众人分食;曹操问为何这样?杨修答:“你明明写‘一人一口酥’嘛,我们岂敢违背你的命令?”曹操虽然笑了,内心却十分不满;一天,曹操想试试曹丕、曹植的才华,命令他们各出邺城的城门;却私下吩咐看守大门的士兵,不准放行他们,曹植听说士兵阻拦出城,就请教杨修,杨修说:“你奉王命出城,如有阻拦,将其斩首即可”;曹植听信后,就斩了阻拦的士兵,打马出城,曹操认为“有才能”,后得知是杨修赐教的计谋,遂大怒,再后来终于设计杀了34岁的杨修;杨修之死,植根于他的聪明才智,也警示了后人:遇事不可露尽才华,不要随意捅破事实的真相。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以下问题:有一些事,人人已想到、认识到了,却无一人当众说破,这并非大家愚钝真傻,而是都学精了,是谓“人所共欲而不言,言者乃大傻也”;有一句话叫“枪打出头鸟”,有些话如争着说,必定犯忌,或说中别人之痛处,就会倒霉;杨修的死令人叹息,也让人深思;所以,有一种智慧叫装傻,有一种境界叫大智若愚;装傻,强调的是一个“装”字,而不是真的“呆痴、愚昧或傻里傻气”;聪明和傻,是人际关系范畴内不可缺少的技巧和艺术,而本身也没有优劣之分,只不过太聪明的人,学点儿“装傻”的妙处,对自己大有益处。古人云:“心底无私天地宽”,只要天地一宽,对一些琐碎小事,就不会太认真了,苦恼也不会来了,怨恨更谈不上;装傻是为人处世的高深学问,员工可傻在升职加薪、平步青云;老板可傻在业务兴隆、鸿图大展;朋友可傻在相知相惜、有情有义;男女情爱可傻在相依互浓、天长地久……聪明人挑剔,傻瓜糊涂,越少要求,机会越多;越少计较,收获越多;看起来聪明的人,未必真的聪明;傻态的人,未必是真的傻。
生活或工作中,有些人也因此困惑:不露才气的锋芒,怕得不到重用;露了才气的锋芒,又顾及会招来小人围攻,不知如何处理?老子说:“良贾深藏宝若虚,君子盛德貌若愚”;明代学士吕坤在《呻吟语》中说:“愚蠢的人,别人会讥笑他;聪明的人,别人会怀疑他;只有既聪明而看起来又愚笨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可见,藏巧于拙,是明智之举,宁可随和一点,也不易太自命清高;《左传·隐公11年》载:郑庄公为了讨伐许国,打算在比武大赛中挑选人才来做大将军,派人拉来一辆战车,并下令:“谁抢到手,谁就是大将军”;公孙子跑到一半时,跌了个跟头,等爬起来,颖考叔已抢车在手了,公孙子就怀恨在心;后来,进攻许国时,颖考叔率先冲上许都城头,眼见要大功告成,公孙子却抽出箭来,瞄准城头上的颖考叔射去,结果颖考叔死了。
有才华和锋芒,在特定场合显示一下,有时也很有必要,但如不加注意,不仅会刺伤别人,最终也会损伤到自己;因为,人无论身在何处,都处在一个利益的混合体内,混合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想用自己的表现来争取利益;所以,当自己要展示锋芒时,先要审时度势,做好是否需要展示的判断和如何展示,以及展示多少和方式的斟酌,才好再做展示与否的决定,且不会引来反感,可谓“真正的聪明,是不到关键时刻不显露”,特别是在能力超过上司时,更不要在工作中自作主张,而应时刻让上司感觉到自己愿接受控制,甚至可当众报告,实则却是自己在控制全局的形势,岂不快哉?!
同样,大家都知道善良是美德,对人要和睦,处事要豁达,可现实社会里,常有“越善良越被欺压”的现象;于是人们说:“善良也要带刺,否则就是软弱”,这说明善良也存在“锋芒展示”的问题;因为,遇到饥寒交迫的人,给一碗米,就解决了大问题,会换来感恩不尽;但是,如不断的施舍,就会换来“理所当然”的理解,这是人性的贪婪所致;如此,人们又得出结论:“你若好到毫无保留,对方就敢坏到肆无忌惮”;这又是因为,心肠太软,易被当软柿子捏;心眼太好,易被当缺心眼看;也许,一次行善布施,是举手之劳的小事,然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如善为没让一个小人得到满足,就会反咬一口,施善者就可能成为无辜的受伤者,最初的善意帮助,或许就会变成最后的恶意后果;可见,善良亦需要底线和原则的锋芒。
还有,“硬话软说”,避开锋芒,也是方法和分寸的讲究;比如,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双方的利益摆到桌面上,通过真诚的交流,让大臣明白得失,硬话软说,就收到了削弱大臣兵权的目的。
静水深流,波澜不惊;生命之树,茂而不妖;青荫下凉,人聚避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惟愿平和、包容、谦让的姿态,汇成人间共融祥和的一片葱郁景象。
作者简介:
焦仕启:笔名“秋鸿”,辽宁省营口市人,在北京工作近30(京籍),先后毕业于营口教育学院、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MBA专业硕士研究生);曾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当过记者、政府官员、民营大型产业集团总裁和央企高管。因茶余饭后喜好摆弄文字,先后在地方、国家报刊发表和出版了近千万字各种体裁及题材的作品,主要著作有:诗文集《春华秋韵》,纪实散文集《眷恋与希望》,人生启示文集《悟性的境界》,企业实操指导丛书《企业:“经营和管理”意味着什么?》,长篇小说《潮湿的季节》、《那风那草那情》等,多次获国家级奖励。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