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妇打滚与草书的使转
兰州吕爱斌
泼妇打滚,这是我的原创新词。相比泼妇骂街来说,这是个中性词,不褒不贬。因小时候见泼辣厉害的村妇在地上打滚印象深刻,至今难忘。大凡在一个地方称得上厉害的泼妇,地上打滚是必备的基本功,那说倒就倒、倒下后时而双手交叉抱头连续翻滚、时而伸拳蹬腿左右侧滚,并伴随着对地面的撞击、口吐白沬的嚎叫,甚是好看。遇上晴天滚的尘土飞扬,遇上雨天哪儿有水往哪儿滚,滚的浪花四溅,随着围观愈众,泼妇滚之愈烈愈狂,不达目的滚而不止,引得众人又好笑又好怕,而且地上打滚的威慑力要比男人的动拳动棒的格斗厉害得多,因为你不知道她会不会滚着滚突然起身扑向你来,也不知道滚着滚着突然不滚了,咽气了怎么办?那可是人命关天呀。当然一般不会,也正是因为不会才被泼妇惯用。这一招在农村吵架中唬住对方是很管用的。泼妇打滚这个动作作好了,那就成了十里八村人见人怕、人见人躲、人见人让的真泼妇。所以从小就听大人讲,某某是个大泼妇,让着点,离她远些。现在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泼妇打滚”这一堪称“非遗”乡村文化现象很少可见,但取而代之的“中国大妈”又出现了。两相比较,我更爱看传统的“泼妇打滚”。
这些年,我在练习书法草书过程中,时常联想“泼妇打滚”指导我练好使转动作。孙过庭《书谱》云:草以点画为性情,使转为形质。要练好草书必须要过使转这一关,通俗话说,毛笔上下左右正侧都要会画圈,画的自然,画的出其不意,画的流畅而有别于他。于是我便借鉴了“泼妇打滚”的动作,指导我的圈圈练习,收到了明显效果。日前有幸观看书法国展,每每注足精彩之处,我便想起了几十年前留在我心中深处的“泼妇打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