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文 王明军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
2024年白露具体时间为:9月7日11时11分06秒,星期六,农历八月初五。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冷空气转守为攻,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逐渐拉大。
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历史渊源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这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历书说“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
进入"白露",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昼夜温差拉大,夜间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虽然暑热可能不会一下子退场,但是闷热感会逐渐褪去,早晚添了一份秋天的凉意。
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太阳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
白露,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散,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夜晚渐凉,昼夜温差拉大,寒生露凝,这是“白露”名由之一。
白露三候
白露节气,暑气渐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鸿雁和燕子等候鸟开始南飞避寒,而南方的玄鸟也飞归北方,各类鸟儿都开始储食御冬。
一候·鸿雁来丨白露一到,寒气渐生,鸿雁南渡避寒;秋自北来,春向南飞,称为“来”;
二候·玄鸟归丨玄鸟即燕子,春分时自南往北飞,白露则南飞返乡,是为“归”;
三候·群鸟养羞丨百鸟感知到秋的肃杀之气,也开始储存食物以备冬,如藏珍馐。
白露物候,均与鸟有关。在鸿雁、燕子的迁来归去中,古人品读季节交替,也感应着身心的秋凉意。群鸟尚知如何为秋冬预立,我们更须妥帖照顾自身。
“露凝而白,气始寒也。”说是寒,虽有些夸张,但秋意已经早晚不饶人。
谚语有云,“过了白露,长衣长裤”“白露身不露”。白日且多备好薄外衣,以免秋凉入体;夜深露重时,闭好门窗,撤去凉席,盖以薄被,将寸寸思念,一并交给梦中的安睡,方不负夜短情长。
农事活动
“白露”代表着由热转凉,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白露时节,正是中国各地大忙时节。
东北地区,开始收获谷子、高梁和大豆,一些地方开始采摘新棉;同时,要给棉花、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等选种留种,及时腾茬、整地、送肥,抢种小麦。
华北地区,此时也是秋收大忙季节,各种大秋作物已经成熟,开始进行收获;秋收的同时,还得抓紧送粪、翻耕、平整土地等,及早做好种麦的准备工作。
西北地区开始播种冬小麦。西南地区到了白露时节,到处呈现忙碌的景象,因为“白露白茫茫”,谷子满田黄,水稻和谷子得抓紧时间收割。晚秋作物如玉米、甘薯等得加强田间管理,促使其早熟,避免低温霜冻造成危害。
华中地区,抓紧时间收割迟、中水稻,夏玉米也开始收获了,棉花也分批采摘,晚玉米得加强水的管理。
白露节气后,冷空气日趋活跃,常出现低温天气,影响晚稻抽穗扬花。
黄淮、江淮及华南等地,要抓住气温较高的有利时机浅水勤灌。
白露期间,华南日照较处暑骤减,且降雨多具有强度小、雨日多、常连绵的特点,所以农谚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说法。
对此,要采取相应的农技措施,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同时注意防治稻瘟病、菌核病等病害。
传统习俗
相对于二分二至,白露在二十四节气中并不十分出名。但实际上在我国民间,白露前后的民俗活动却是比较多的。这些活动大都是一些区域性的活动,或者与历史传说有关,亦或者与当地这一时段的气候有关,总之地方特色比较明显。
[祭禹王]禹王就是传说中治水的大禹了。在今天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西山岛上,有一座禹王庙。相传大禹治水,最终在太湖将兴风作浪的鳌鱼镇压。太湖沿岸的大禹祭祀一年四次,分别是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其中又以清明和白露这“两祭”最为隆重,历时一周。
[吃龙眼]在福建福州一带,有“白露必吃龙眼”的习俗。龙眼是福州当地特产,颗大核小,剥开都是洁白剔透的果肉,一口咬去便是满嘴的清甜。龙眼具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的功效,福州人认为,白露这天吃龙眼能除秋燥,更是大补,甚至可媲美吃一只鸡。
[白露茶]白露时节采摘的茶是为“白露茶”,它不同于春茶的鲜嫩、夏茶的苦涩,而是浓郁的甘醇味。老南京人特别喜欢,也十分讲究,煮茶要用桑、槐、桐等不含油脂的树,怕生异味,水至三沸则倒入宜兴紫砂壶,而用白露清晨收集来的露水煮茶,更是茶中一绝。
[白露酒]旧时江浙一带人家,白露一到,家家会酿白露米酒,称为“白露酒”,待客接人必喝。听说最好喝的是用程江水酿的“程酒”,古为贡酒。程酒的酿制除了要在白露当天取程江水,有人也会埋藏或窖藏数年才饮用。埋藏愈久,色呈褐红,清香扑鼻,且后劲极强。
[收清露]白露节气,民间有“收清露”的习俗。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因白露之日的露水,水质清净,甘平无毒,《红楼梦》中便用此做药引,制成了薛宝钗的冷香丸,留下一段清奇佳趣。
[十样白]浙江温州等地有白露节气,吃“十样白”的习俗。人们要采集十种带“白”字的草药,以煨乌骨白毛鸡、鸭子或猪肘子。据说食此药膳可在秋天滋补身体,去关节炎。何为“十样白”?即白芍、白芨、白术、白扁豆、白莲、白茅根、白山药、百合、白茯苓、白晒参,与“白露”字意相应。
[吃番薯]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含糖量达到15%~20%。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中医视红薯为良药,有“长寿食品”之誉。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生活起居
白露时节,早晚温差较大,所以一定要注意穿衣。“白露节气勿露身”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气候已凉,如果打赤膊就容易着凉。
在饮食上也得多多注意。《难经》记载:“人赖饮食以生,五谷之味熏肤(滋养皮肤),充身,泽毛。”意指在这一节气要预防秋燥,因为燥邪伤人。
要预防秋燥,可适当选用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和水果,如雪梨、甘蔗、柿子、马蹄、银耳、菠萝、燕窝、猪肺、蜂蜜、乌鸡、鳖肉、龟肉、鸭蛋等,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
《清嘉录》记载:“谚云:‘白露身弗露。’言至是天气乃肃,可以授衣耳。”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尚热,但早晚天气已凉,如果打赤膊就容易着凉。
“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养生保健要诀。当然,秋冻并非人人皆宜。像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关节炎患者都不适合“秋冻”。
养生保健
白露节气已是真正的凉爽季节的开始,很多人在调养身体时一味地强调海鲜、肉类等营养品的进补,而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了身体的损伤,影响了学习和工作。
凡是因过敏引发的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平时在饮食调养方面,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鲜、肥腻的食物,最常见的有带鱼、虾类、韭菜花、黄花、胡椒等,宜食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吸烟者秋季除要多吃养肺的食物外,还需经常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胡萝卜、花生、玉米面、维生素;还需经常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豆芽、白菜、植物油等,以补充维生素。
另外,还要经常开窗通风,让居室内外空气流通,以保持室内空气洁净新鲜;不要到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去;有晨雾的天气尽量不外出,更不能在晨雾中锻炼。
文学意境
白露除了是气象的节气,也是诗意的节气。中国古代以白露为诗词的有很多,那就让我们跟着古人的诗词,感受一下节气白露的诗意之美、自然之美。
[白露是爱情的画卷]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们已经意识感受到了白露这个节气的美,虽然此时还没有白露这个名称的节气,但这首诗90%的人都听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句诗出自于《诗经·国风·秦风》,想象一下在河边生长着茂盛的芦苇,颜色苍青,而在那芦苇叶上凝结了一层露水,远远望去就像白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而朝思暮想的佳人正伫立在河岸边。这充分表现了一个年轻人,看到自己喜爱的佳人时候的那种紧张、激动而又兴奋的情绪。
这幅以白露为背景塑造的爱情的画卷,充满了爱的诗意,现代人如果要表达爱意,文艺一点可以用这一句诗,说不定成功率会大大提高呢。
[白露是秋天的画卷]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中国正式有了二十四节气,而白露节气所代表的由热转凉的秋意也被诗人利用起来。
唐朝时期,时任丞相的元稹向全国颁布了二十四节气诗,其中《咏廿四气诗·白露八月节》说的就是白露节气:露霑蔬草白,天气转青高。叶下和秋吹,惊看两鬓毛。养羞因野鸟,为客讶蓬蒿。火急收田种,晨昏莫辞劳。
元稹通过节气诗描述了一个白露时节美秋的画卷,白露到了,晶莹的露水凝聚在草木和蔬菜上,天气也慢慢变的秋高气爽,高大的树木开始落叶,意味着深秋即将来临,而当你照镜子的时候便会发现,两鬓的头发又白了一些,不知不觉又老了一岁。
大自然的野鸟开始活跃起来,在户外捕捉虫子,储存食物,为了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好准备,人类也开始忙碌起来了,开始收割丰收的粮食,早出晚归也不觉得辛劳,这是丰收的季节。
元稹的寥寥几句诗,就把白露时节秋天的画卷徐徐展开,一方面感叹时光过得飞快,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丰收的喜悦。
[白露是思念的画卷]杜甫是诗圣,他所处的时代是开元盛世后期,又赶上了安史之乱,所以杜甫的诗中总是表达对老百姓的关心,对国家的担忧。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是在安史之乱期间,杜甫写下的《月夜怀舍弟》,表达了杜甫在白露时节对自己兄弟的思念。
白露节气的到来,意味着丰收时节的到来,天气逐渐转凉,越是这个时节越容易勾起人们的相思欲望,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导致杜甫和自己的弟弟分散各地。
白露时节到了,露水从今夜开始挂满草木,月亮挂在了天空,但怎么看都感觉还是家乡的月亮更加明亮,这分明是在表达思念之情。
杜甫和弟弟都分散在各地,想通过书信进行联系,但总是送不到弟弟手上,只因为战乱没有结束,阻塞了送信的道路。
或许只有经历过分离和战乱,才懂得团聚和和平的弥足珍贵,杜甫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偏偏又让他碰上了战乱,中国古老的家国深情,在这首诗中得到最大的展现和升华。
人间洒落一滴露,世上凝结一个秋。年年白露,年年回望,当新露染菊黄,当蒹葭又苍苍,那浅笑嫣然的伊人,是否还在水的一方?
白露愿你将快乐暴露,让愁烦跑路;将健康展露,让伤病无藏处;将成功表露,让失败退步;将幸福公布,让生活甜蜜度。
白露将至,祝你身体健康,幸福无恙,快乐吉祥!

作者简介:王明军,河南汝南人。毕业于解放军信阳陆军学院,在山东省军区所属部队从事政治工作,现转业到威海市公安局。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前卫报》《中国青年报》《法治日报》《中国体育报》《新闻出版报》《大众日报》《威海日报》《齐鲁晚报》《威海晚报》《山东法制报》《山东青年报》《人民公安报》《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文艺》《军营文化天地》《基层建设》《政工导刊》《政工学刊》《基层政治工作研究》《后勤政治工作研究》《司务长》《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纵横谈》《部队基层政治工作创新与发展》《现代世界警察》《参花》等报刊发表新闻稿件、文学作品和理论研究文章2600多篇,其中有30多篇文稿在各类征文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