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家及实践家孟国泰先生在“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体系中,提出了教育的“新五乐”,即:体乐、情乐、智乐、创乐、和乐。对于“体乐”,他是这样表述的:体质良好、体格健全、体重均衡、体态优雅、体魄魁梧。现就“体乐”内容,创作小品文系列(一)——健康,是未雨绸缪。
孟国泰先生认为,健康是未雨绸缪,在人还没有出现病症的时候,就要及早预防,强身健体,千万不要等到病了的时候,才想到锻炼,才去临时抱佛脚,到那时可为时已晚。他在《不看病歌》写道:花钱看医生,不如用它来养生;每天笑三笑,病魔也会被吓跑;每天跑三跑,医生可能去上吊。
孟国泰先生关于对健康的深刻认知,我深有同感。
一位保健专家曾对我说,人们在自我保健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区:
渴了才喝水。渴是体内缺水的信号,如等到渴了再补水为时过晚,不但身体会发生故障,甚至会引起疾病。
饿了才吃饭。等到饿了再吃饭,极易伤胃,也会削弱人的抗病力。
困了才睡觉。困倦是大脑相当疲劳的表现,养成按时就寝的好习惯,不仅可以保护大脑,而且还容易入睡,减少失眠的发生。
老了才锻炼。近年来,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骨质增生等老年病已呈年轻化趋势,年轻人患脂肪肝的数量更是惊人,这些都与他们平时不加强锻炼有关。
其实,人生也同样存在误区,比如,逆境时才想到努力,挫折时才想到奋起,失败时才想到补救……这些,都属于人生的误区。
另一位保健专家告诉我,人不是有病的时候才病的,人在健康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病了,那病菌一直潜伏在我们的身体里,与我们健康的肌体进行着无休无止的斗争,只是我们健康的肌体暂时把它们压制了。其实,人从一出生,那些病菌就与健康的肌体同生共存。
同样,人不是失败的时候才失败的,不是在忧伤的时候才忧伤的,不是在恨的时候才恨的,在我们成功、快乐和爱着的时候,那失败、忧伤和恨就已经潜伏着、存在着。
所以,当我们在成功、快乐和爱着的时候,如果疏于防范,麻痹大意,那成功就有可能转化为失败,快乐就有可能转化为忧伤,爱就有可能转化为恨。
人不是有病的时候才病的,所以,人在没病的时候、在健康的时候,就要对病有防范之心。
平时,我们很少关注我们的身体,只有当身体有了毛病、有了痛楚、有了不舒服时,才会去关注它。
出了问题,才去关注,这似乎成了我们现代人的通病。
生活中,我们看到的那些忙忙碌碌的人,几乎都在忙于“亡羊补牢”的事。
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说到“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对于治病来说,治未病之病,防患于未然,是为上,是为高明。这个古人早就明白的道理,为什么到我们现代人这儿就犯糊涂了呢?
上医、高明的医生、高明的人,不见他们做“亡羊补牢”的事,是因为他们早就做好了防患未然的事。不想亡羊补牢,那就防患未然。
健康,要未雨绸缪。

黄小平简介
江西新余人,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万余篇。已出版文集12部,发表、转载文章8000多篇次,作品被100多种文选文集选录,不少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多篇作品选录全国语文教材。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
责编:铁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