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综合中新社上海8月25日电 :“细推物理 何用浮名”为主题的、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悼念追思会”,昨天上午在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举行,全球各界人士与李政道家人等共聚一堂,表达深切缅怀。美国当地时间2024年8月4日,李政道博士在旧金山家中逝世,享年97岁。
昨天8月25日星期日一早,各界人士手持白菊,缓步至李政道的照片前,鞠躬献花。走进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追思会现场,李政道生前曾多次引用的“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两句诗中的8个字——“细推物理 何用浮名”定格在大屏幕上,人们起立默哀。为沉痛悼念和深切缅怀李政道先生,遵照家属意愿,追思会以上海交大李政道研究所为主会会,同时通过网络直播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设分会场。主客会场的中心大屏幕上,白色鲜花交织而成的超大镜框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的面容依然和善、双目仍旧有神。
李政道先生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中国上海市,祖籍江苏苏州。1943至1945年就读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入读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1950年6月获博士学位。1950至1953年在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1956年,李政道与杨振宁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论断,翌年经实验验证后,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爱因斯坦科学奖。他的研究工作对粒子物理学和量子场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推动中国人才建设方面,李政道先生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因为忧虑中国教育和科学人才匮乏难题,他建议设立 “少年班”、“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博士后制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这些项目、机制培养了无数科学、技术和商业等人才。
2024年8月4日凌晨2时33分,享誉全球的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意大利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李政道先生在美国旧金山家中去世,享年97周岁。
追思会上,李政道先生长子李中清教授代表家人,对社会各界在李先生辞世后给予家属的慰问和支持表示感谢。“父亲教导我探索知识、追求真理,专注工作、谦逊为人、富有责任心、保持民族自豪感、正直为人、欣赏艺术、重视家庭与友谊,以及追求有所作为,而不是追逐金钱,物质与浮名。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爸爸还说,‘我永远会是你的一部分;你永远会是我的一部分’。尽管这个时候只有家人在身边,但我想,父亲这句话既是说给我们的,更是说给他多年来的各位老师、同道、朋友,永远的科学和祖国。”
追思会上,李政道的长孙李善时教授全程用英语向与会人士表达哀思,不过,他称呼“爷爷”始终用的是汉语。李善时教授尤记得,爷爷有3个爱好。“小时候,热爱物理的爷爷全身心投入物理研究,当他在家的时候,经常在书房里花大量时间手写物理计算,写满了好几页纸和笔记本。”“爷爷的另一个热爱是投身教育发展,培养下一代的学者,并促进各国之间的科学合作。”李善时透露,闲暇之余,李政道会专注于他的第三个爱好——写生和艺术,“他经常为奶奶画一些他所到访过的景点风景画。奶奶去世后,他还为家里其他人画画。”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研究所首任所长、现任首席科学家弗朗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在追思会上,表达了他对李政道的深切哀思,并特别回忆自己研究生期间和当时已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李政道初见时,“李先生让我感到非常亲切,让我觉得像同事一样被尊重。”“李政道先生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等诸多领域都作出了开创性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出贡献。这些成果中,除了有6项诺奖级成果之外,在许多领域也都是奠基性的贡献。”
追思会上,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政道“忘年至交”张杰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中美高能物理合作、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博士后制度,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李政道研究所,李政道屡屡建言,推动教育体制、科研机构等的建设。张杰表示,1972年至2010年,李政道38年间回国49次,为促进中国科学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2010年最后一次回国期间,李政道与张杰数度“秉烛深谈”,决定将自己收藏多年的手稿、奖章、艺术珍藏和故居等托付给上海交大,以激励后学。
笔者志清注意到,如今,上海交大闵行校区的西北角,李政道图书馆静静矗立。米黄的外墙淡雅低调,与红棕的诺贝尔山相得益彰,李政道捐赠给上海交大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章和无偿赠予的数万余件珍贵资料,都保存在这里,展示、传播他的科学精神与爱国情怀。笔者志清认同,李政道晚年对设在交大的“李政道研究所”成为一个世界级基础研究机构的期待,仍是进行时,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为此特赋《忆王孙》为评为纪。
守恒量子夏王孙。
诺奖菁英今思魂。
燕李高能政道闻。
爱心纯。
滋润华园功满门。
一一2024年6月26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冰心文化传媒网顾问、《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