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这首《回不去的故乡》散文诗,是我受老友之托而作。我和老友是1986年在老山前线参战时认识的,他老家在陕西渭北高原,极度缺水,基本靠天吃水。我们认识他对我说过最多的话是水,他说从小母亲对他说过最多的话也是水,母亲告诉他长大了到有水的地方去,说有水的地方能活人。他当了兵,听母亲的话,转业后他选择了浙江这个有水的地方做起了生意。日前我们在天津见了面,几杯酒下肚,他泪流满面地又对我说起了水的故事。说他的家乡最缺的是水和钱,说他这一辈子水和钱都有了,可老母亲没有等到这一天,就早早的离世,永远的离开了他。他说母亲不在了,家也就没有了,家乡成了他永远回不去的故乡。他说自己这一生最成功的是事业,最失败的是生活。听了母亲的话,离开了故乡,到了有水的地方,我活了下来,遗憾的是我却早早的没了娘,还有再也回不去的故乡。他一口酒,一把泪地对我说,不知咋地我总也忘不了故乡的那一捧黄土,一碗黄水,还有我那没有享一天福的娘。他说我只会做生意,不会写诗,总想把一肚子苦水写出来,拜托我代他写首思念故乡的诗,就写我想故乡,我想娘。我欣然答应了,写下这首《回不去的故乡》。谨以此诗表达我们对母亲,对故乡的共同情感。

回不去的故乡
一为友人而作
作者/冯冠山
向北望
我的北方
隔山隔水
你是我回不去的故乡
你坐望于黄河
脚下黄水涛涛
枯水的季节
露出干裂的容颜
如母亲的肌肤
等待着河水的滋润
我坐望于长江
脚下江水不息
源远流长
桂花飘香
而我却在这里守望
秋风乍起
落叶如雨
起身、落座
落座、起身
母亲不在了
我知道我与远方的故乡
就是这一盏茶
迎来旭日
就是这一壶酒
送走夕阳
还有点燃的那支思念的香烟
一闪一闪像夜空的星星
呆呆的挂在天上
和我一起遥望
遥望我回不去的故乡
秋天的夜空飘来丝丝的寒意
江边的秋水不停地拍打着江岸
我的心如这江水
一刻也静不下来
怎么也听不到故乡的河水声响
是河水又枯竭了
还是母亲的眼泪已流干
还是我的心不静
还是我离故乡太远
只听到阵阵北风的呼叫声
脚下江水不停的流淌
我信手捧起一捧江水放在手心
我说我爱你
我多想捧一捧清澈的江水
飞回母亲的身旁
让母亲喝一口甘甜的江水
尽管这是不能实现的奢望
年轻时总是向往海洋
像鱼儿一样
一头潜入沧浪
为了你
我离开了那块干渴的土地
也离开了肌肤像那块干裂土地
一样的母亲
离开了我回不去的故乡
故乡的山脚下有一水凹吃水要走十来里山路用驴子驼上山
我曾想三志成诚
用双脚走出一片天地
临别前母亲对我说
你走吧到有水的地方去
那里能活人
出去了就别回来
别回到这寸草不生的地方
我曾经信誓旦旦
像一个伟人发誓
学若无成不复还
而我却被母亲一语中地
早已出乡关的我
而今白发苍颜
举目四望
满眼苍凉
如今虽已安富尊荣
却成了飞不动的落雁
再也无力鼓起飞翔的翅膀
如同披枷带锁
再也回不去我的故乡
我如同落雁再也飞不回我的故乡
我再也不相信许诺
我再也不相信信誓旦旦
如许诺当真
如誓言当真
故乡的河怎能枯干
又怎能望眼欲穿
相望于长江让我忘记黄河
谈何容易
这是我一生的梦魇
容我干涸的视线
容我冷硬的心疆
忘记你
不如忘记我自己
举目四顾
人事已作沧桑
只我一人
一盏冰冷的茶
一壶浓烈的酒
一宿不眠的夜
相望若能下酒
往事便是一场宿醉
无需言语
只有坐望
坐望我回不去的故乡
作者简介
冯冠山,男,笔名晨耕,作家。研究生文化,研究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协会会员。1976年12月参军,服役期间曾在部队基层和军师团机关从事政治工作。1986年11月随部队赴老山前线参加对越自卫防御作战,荣获“老山前线作战模范政工干部”称号。经历了1998年抗洪抢险、2003年“非典”,以及2019年以来新冠病毒瘟疫等自然灾害,期间创作发表了大量反映部队在老山前线作战、抗洪抢险、战胜灾害、重温历史、歌颂祖国等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摄影等文学作品。参加编著出版了反映老山前线作战英雄事迹的报告文学、作战中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及论文汇编等。从部队转业后曾在天津市委机关和报社从事宣传和新闻工作,期间发表了大量歌颂凡人英雄和讴歌新时代文学作品,并有数十篇诗歌等文学作品荣获国家和省市奖项。著有《热血》(诗集)、《亲历》(战争纪实)、《闲聊》(生活记事),《视界》(欧洲见闻)以及《我的爸妈》等专著,分别由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和中国老年杂志出版社出版。
请点赞➕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