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著名书法家艺术家
张同力先生书画作品
(二)
泰安市著名书法艺术家、
泰安市老年书画研究会
秘书长张同力先生篆书
济宁市 老年 书画研究 会
书画艺术家丁丰田等书法
济宁市老年书画研究会
书画艺术家:
丁丰田、赵绍宇、
邢铁华、魏爱国、
翟洪昌、韩秀凤、
常 涛、李长宁、
王传胜、邱启会等。
泰安书法家艺术家
张同力先生

1、
六尺篆书释文:
郑立霞撰联
百姓安居歌盛世
九州乐业颂恩情
2、
六尺篆书释文:
范西进撰联
百年伟业江山共贺
万里征程日月同歌。
3、
六尺篆书释文:
张建民撰联
赋笔吟笺歌咏党
山城坐榻忆思恩
4、
六尺楷书:
万仞春山清梦
六朝烟雨画屏
释义:
万仞春山清梦,六朝烟雨画屏的寓意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历史文化的缅怀。
“万仞春山清梦”描绘了一幅春山高耸入云,如同在梦中一般的美景,寓意着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赞美。
“六朝烟雨画屏”则是对六朝时期历史文化的缅怀,烟雨中的画面如同历史的长卷展现在眼前,寓意着对历史文化的追忆和敬仰。
整体来看,这句话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表达了对美好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与怀念。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尊重。
5、
楷书:
华晟
释文:
华,象征光辉、生华,引申意为精华、美丽光彩、繁荣。
晟,光明、兴旺、昌盛。
华晟:寓意美丽而有光彩,繁盛,精英之意。晟字用做取名寓指前途光明、兴旺发达、乐观之义,寓意吉祥又有内涵。
华晟名字寓意深刻、乐善好施、有/决心,也寓意为人睿智,见多识广,处事冷静,事业高升,财源广进。
6、
六尺篆书释文:
谢英芳撰联
四海举杯歌大业
百年追梦见辉煌。
7、
六尺篆书释文:
赵闽玉撰联
繁荣文化兴家国
锦绣神州耀世人
8、
六尺篆书释文:
宗成泰撰联
不忘初心行大道
常圆好梦步康庄
9、
六尺篆书释文:
李 敢撰联
党恩浩荡万民乐
国力腾飞百业兴
10、
篆书释文:
刘 霞撰联
政党丰功绩
公心福泽民
11、
篆书释文:
祗修自勤
释义:
意思是敬谨修身,自身勤力。这句话出自晋代陶渊明的《感士不遇赋》一文,表达了作者对于自我修养和勤奋努力的重视。在文中,这句话的具体表述为“独祗修以⾃勤,岂三省之或废庶进德以及时,时既⾄⽽不惠”,强调了个人应该不断地自我反省和努力,以期在适当的时候能够有所成就,而不是错失良机。
12、
六尺篆书释文:
庞 君撰联
几代先驱多壮志
九州盛世换新天
13、
六尺楷书:
种德槐应茂
锄经桂自芳
释义:
楹联含义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育和耕读文化的理念。
这对联中的“种德”源自《易经》,指的是儒家道德,包括孝悌、慈爱、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通过“种德”,意在强调通过教育和行为来培养和传承这些美德,如同种植树木一样,需要时间和耐心,以期家族或社会能够生生不息,延绵久远。“槐应茂”则暗示了槐树作为坚强、长寿的象征,进一步强调了道德培养的重要性和长期效益。
“锄经”一词源于汉朝的典故,讲述的是倪宽带着经书下地干活,休息时抓紧学习的故事,这是古代耕读文化的典范。耕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通过农业劳动和读书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统一。“桂自芳”则是指桂树,在传统文化中,桂树是书生举子刻苦读书、科举成功的象征,寓意着通过学习和努力,可以达到高尚的境界。
综上所述,这个对联通过“种德”和“锄经”表达了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来培养美德,以及通过劳动和学习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的理念。同时,通过“槐应茂”和“桂自芳”的比喻,强调了美德的培养如同树木的生长,需要时间和耐心,以及通过学习和劳动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14、
六尺篆书释文:
刘凤联撰联
红船引路身经百战,共圆中国梦
利斧开山功盖千秋,同咏九州兴
15、
六尺篆书释文:
程义男撰联
征程万里初心记
伟业百年使命担
16、
六尺篆书释文:
程义男撰联
行舟破浪民协力
把舵乘风党领航
17、
六尺楷书:
松柏有本性
山水含清晖
18、
章草千字文
19、
六尺篆书释文:
曾艳平撰联
锤镰焕彩新时代
华夏增辉美画图
20、
六尺篆书释文:
熊火根撰联
党旗指引光明路
宗旨开淘幸福泉
21、
六尺篆书释文:
严传高撰联
马列光辉昭大地
人民业绩耀新天
22、
六尺篆书释文:
李义年撰联
执政为民星拱北
安邦治国水朝东
23、
章草书法释文: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该句意为:在这陋室之中,与我谈笑风生的都是博学多识的大学者,交往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人。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陋室铭》,全文如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是刘禹锡被贬和州任通判时所作,时年五十三岁。此铭托物言志,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文中,“鸿儒”指博学多识的人,“白丁”指不识字或学识浅薄的人。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表明自己的处境虽然清贫简陋,但精神生活却十分充实,交往的朋友都是志同道合、品格高尚之士。
《陋室铭》一文语言精炼,对仗工整,意境清幽,历来受到喜爱和推崇。它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人生哲理的宝贵财富。
24、
六尺篆书释文:
袁端阳撰联
旗手英明,勇启新程飞异彩;
舵手伟大,喜开盛局看今朝。
25、
六尺篆书释文:
曾艳平撰联
一艘画舫,顺应民心存万世;
百字宣言,开宗明义话千秋。
26、
六尺行书:
刘建平撰联
弦歌融匯山川景
薪火播扬社稷春
27、
六尺篆书释文:
雷盈祥撰联
岁月峥嵘兴伟业
锤镰璀璨建丰功
28、
六尺楷书:
具寿者相
得坚固身
释义:
意思是指在一期的生命中,执着于寿命的长短,这种执着使得个体对生命的认识变得固执和坚定。
这个表达出现在佛教文献中,特别是在讨论“寿者相”的概念时。在佛教哲学中,“寿者相”指的是对个体生命持续存在的执着,即认为个体有一个不变的自我实体,这个实体通过生命的不同阶段和形态表现出来。然而,佛教认为这种对“寿者相”的执着是导致轮回和痛苦的原因之一。
具体来说,“具寿者相得坚固身”意味着个体在生命的过程中,对生命的长度和持续性有着强烈的执着,这种执着使得个体对生命的认识变得非常坚定和固执,不愿意接受生命如幻如梦的本质,从而难以超越生死轮回。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可以参考佛教中关于“无我”和“空”的教义。佛教认为,一切法(包括生命)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固定的自性或不变的实体。因此,执着于“寿者相”实际上是对生命本质的一种误解和固执,这种误解导致了痛苦和轮回。
综上所述,“具寿者相得坚固身”强调了对生命持续存在的执着,这种执着是导致个体无法解脱的根本原因之一。
济宁市老年书画研究会
书画艺术家作品
(34幅)
济宁市著名书法家艺术家丁丰田先生整理编辑
张同力先生作品
29、
隶书释文:
山高崇岱嶽
字古奉殷商
30、
六尺篆书释文:
国玉明撰联
中华崛起迎盛世
科技腾飞颂党恩
31、
六尺篆书释文:
林青枝撰联
锤镰领路开新宇
主义凝心展画图
32、
六尺行书释文:
术业宜从勤学起
韶华不为少年留
释义:
意思是一个人应该勤奋地对待学业,美好的年华不会在少年时停驻。
术业:指学术技艺、学业。
下句出自北宋秦观《江城子》,用于劝诫人勤奋学习、珍惜时间。
33、
六尺篆书释文:
刘顺贵撰联
锤镰合力三山倒
党政同心百业兴
34、
隶书:
见贤思齐
35、
六尺篆书释文:
郑贞武撰联
道衍南湖,陆沉古国开新宇;
船航正向,愿刻初心策锦章。
36、
六尺楷书:
清·刘墉联
论德已齐长寿佛
起居竞拜太夫人
释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谈论道德和德行已经与长寿佛相提并论,日常生活中的起居饮食都以尊敬太夫人为先。这句话通过比喻和对比,表达了对某人道德品质的高度评价,以及对其家庭中长辈的深深尊敬。其中,“长寿佛”在佛教中象征着长寿和智慧,而“太夫人”则指家庭中的长辈女性,通常是指丈夫的母亲或祖母。这句话的整体含义是,某人的道德品质被高度评价,甚至与佛教中的长寿佛相提并论,同时,在家中,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重要场合,都以尊敬和孝顺长辈为先。
37、
六尺篆书释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麦红光撰联
文明社会千家旺
锦绣河山五谷丰
38、
六尺篆书释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李涛撰联
七五春秋辉日月
万千儿女壮山河
39、
六尺篆书释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周 钧撰联
百业腾飞中国梦
全民奋进九州春
40、
六尺楷书:
慎言语,节饮食;
永祐庆,长寿康。
意思是:
要谨慎言语,节制饮食,以此来祈求长久健康和幸福。
这句话包含了两个主要的建议:一是“慎言语”,强调的是在言语上要谨慎,避免因言语不当而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或损失;二是“节饮食”,指的是在饮食方面要有节制,避免过度饮食导致身体不适或健康问题。这两个建议共同指向一个目标,即通过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达到长久健康和幸福的生活状态。
这一理念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体现了古人对于修身养性、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这句话被用来作为家风传承的一部分,强调了家庭教育中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具体的家规、家训来实现个人修养和家庭和谐。此外,这句话也被用来提醒人们要节制自己的欲望,不随心所欲,以此来避免生活中的祸患,追求福祉。
41、
六尺篆书释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楹联
和西典撰联
全面改观新代旧
一心跟党稳登高
张同力先生简历
张同力,男,1954年3月出生,山东省微山县人,中国电力书法家协会会员、泰安市老年书画摄影研究会秘书长、党支部书记、泰安市老年大学关工委办公室主任、泰安市老年大学、泰安军休大学、国家电网技术学院书法教师。
原创:张同力
主编:王恩祥
审核:郑守生
济宁市老年书画研究会
二零二四年八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