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方藏着大画家
文/李安全
8月11日上午,四川省眉山市三苏文学社聘请我担当执行社长,社长兼主编赵文碧老师到我家送聘书,常务副社长王宇春老师、青神作协散文学会会员吴华老师到家祝贺。一起交流中谈到《三苏文学》艺术顾问陈永华老师情况,他们说陈老师是国家级书画名人,很了不起。我热爱名家字画收藏,迫不及待问这个老师在那里,听说居住在离我不远的青神县城郊附近,我当即说邀请来一起聚聚,吴华老师马上电话联系并去接他。
这是我和陈老师的第一次见面,只见他穿着朴素,中等身材偏瘦,性格豪爽朴实,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透着一股精明劲儿。我了解到陈老师于1960年出生于峨眉山市新坪镇万福村,他几十年勤奋耕耘,在绘画艺术道路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有《陈葡萄》、陈氏梅花创始人、《牡丹王》之誉。现为西安观赏石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名家西部分院副院长,四川省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峨眉山市美协会员,北京中名联签约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国礼书画家,国宾礼工作室。
我被陈老师骄人的业绩深深打动,认真观赏研究了《三苏文学》每篇文章后面陈老师的作品,以及他微信朋友圈发出的作品图片,我情不自禁被一幅幅精美的画作所吸引,简直爱不释手,我对他肃然起敬!同时心里有个疑团:泱泱中华国家级的书画名人怎么隐藏在青神县这个小地方呢?
8月23日,陈老师的陈氏梅花绘画技法申请获得了国家专利,在书画界和三苏文学社引起强烈反响,大家奔走相告,纷纷表示热烈祝贺!陈老师作为三苏文学社的艺术顾问,他的成就也是三苏文学社的光荣和自豪,社长兼主编赵文碧老师给我布置任务,要求我采访陈老师,撰写文章大力宣传,我接到指令后立即联系并深入采访了陈老师。
青神县城区过岷江河第一座大桥(人们称为老桥),过桥向东直走50米,靠左上山再行100米,进入一道铁门,铁门墙上写着“四川省汇浠泽润商贸有限公司”,四周围着砖墙,里面有两个篮球场大,依山修建一栋楼房和一排平房,虽然偏僻,但环境优雅,大名鼎鼎的陈老师就租住在靠岷江河平房中的两间屋子里,一间做卧室兼办公室,另一间做画室。卧室兼办公室的门框上悬挂着中国首批国宾礼名家工作组委会颁发的“中国首批国宾礼陈永华名家工作室”烫金黄色牌匾。陈老师说他和青神有缘,他爱青神,他选择居住在这里,首先非常清静便于创作,加上担任青神退役军人文创中心艺术顾问、《三苏文学》艺术顾问,又是虔诚的佛教信徒,常年在青神县玉蟾寺修行,出行方便;还有更重要的是青神县虽只是一个小县城,却有着大大的魅力,它是心灵的港湾,是梦想的栖息地,让人一旦遇见,便会深深爱上。难怪青神县小地方能隐藏这名如雷贯耳的大画家,解开了我之前的疑团。
走进陈老师画室,映入我眼帘的是宽大的长方桌上摆放着写字画画的各种用品,靠里面整齐堆放着装裱好的他创作的各类作品,门口的小桌上整齐码放着一堆他的荣誉证书和收藏证书,以及奖牌、奖章,墙上悬挂着他的精品梅花和葡萄作品。我刚坐下便快言快语问陈老师的那些作品被国家征收作为礼品赠送外国友人,陈老师当即打开一个精美的小箱子,拿出一本烫金黄色书籍,封面底部横着印有一排小字“美术档案出版社印刷”,竖着印有一排大字《新中国传世名家名作》,旁边还有一排小字《中国艺术外交国礼珍藏版金书》,书里全部是陈老师创作的作品图片,分别是梅花、葡萄、花草、牡丹、竹子等共计28幅精品,书的最后一面印有定价36800元。我全部拍了照片,太让我震撼了!
陈老师坚持自己的主见,不重复别人,不重复自己,把绘画当做一门学问去严肃认真的研究。通过长期积累,孕育出独特画风,梅花、竹子、葡萄更是自成一体。他的作品,大小、轻重、虚实、厚薄、聚散、繁简、隐现、浓淡干湿的水墨掌控与潜心研究,调和过的彩墨运用,点的活化穿引及忽聚忽散的追逐跳跃,横直斜曲,整散枯润与长短线之游走,都极有韵味。他醉心于典范的精微,对苏葆桢的葡萄持续不断的研究,凝聚成逐渐深刻的体悟,且摆脱取貌,吸他所长,大胆突破,形成独特画法。
国色天香的牡丹因其色彩艳丽,花朵饱满,极具富贵相,是繁荣昌盛、富贵和平的象征,历来都是画家热衷的题材,而陈老师的牡丹与各家有所不同,他的作品追求优雅与空灵的气息,令人愉悦的色彩关系,舒适和谐的笔墨构成,恰如一缕春风,轻轻掠过观赏者的眼目。
中国画重在笔墨,而画荷是用笔用墨的基本功,陈老师的荷花墨韵沉酣,浓淡过渡自然,色阶变化丰富。
竹子作品源于山间,生活在峨眉山脚下的他,总是进山中,寻觅云淡风轻之境,林野幽栖之景,观竹,赏景,早已眼中有竹、胸中有竹、手中有竹。所画作品清劲秀美,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竹子高低错落,浓淡枯荣,无不精妙。
陈老师的作品功力深厚,不仅展现其笔墨清新自然,大气磅礴,更表现出他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意,没有骄横浮躁,而是平和恬淡,优雅和趣味,其作品创意新颖,笔墨传情,耐人寻味。
陈老师对我讲,艺术来源于生活,必须高于生活,要独树一帜很不容易;作品不是专一想画就能画好的,好的作品来自于心灵的碰撞;如果作品只是鲜艳、好看,千篇一律就没有影响力,必须要神似、耐看,越看越有味道,有自己的特色才是一幅好的精品。陈老师始终坚持自己的风格,他的所有创作都是不拘一格,自成一体,与众不同。前几年,甘肃省一名酒厂的厂长重金向他求一幅画,要求画一幅大红大绿的花鸟画作品,陈老师当即予以拒绝,他回答这名厂长说,自己的作品有自己的特色,不是你说怎么画就怎么画,要什么就满足画什么的。他坚持自己的特色,不为金钱所动令书画界人士无比钦敬。
几十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在漫长的岁月里,陈老师从未停止过对梅的探索与追求。从最初的临摹古人之作,到后来的尝试创新,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他曾在寒冬腊月,痴痴地守在梅树下,只为观察梅枝在寒风中的姿态;也曾在炎炎夏日,埋头于书房,反复琢磨梅的神韵如何在笔下展现。他用画笔描绘着梅的风骨,努力展现出它在逆境中不屈的生命力。每一笔每一划,都倾注了他对梅的深情与敬意。他突破了传统的画法,传统的是点梅,到今天教学中也是点梅五瓣,他的梅花叫写梅,点线面相结合的花蕊,以梅林之意出现在世人面前,这是他的创造,称为陈氏梅花,申请获得了国家专利。
他的成就得到很多人的认可,2019年墨韵杯获得四等奖,2O2O年墨韵中华全国书画展获得了金奖,2O2O年国粹文化传承人活动获得了金奖,在中华网,人民网等几十家媒体宣传。同时,他的作品被西安历史博物馆和多个国际友人,以及社团、藏友收藏,多次参加天津索富比国际拍卖公司拍卖,受到业内人士高度好评和书画爱好者的普遍喜爱!
采访结束后,陈老师执意要创作一幅梅花画作品送给我,满足我收藏名人作品的强烈愿望,我感激不尽!陈老师边创作边对我讲,中国画有白有黑,有疏有密,要神似,写它的意境,精神所在,不能画出来完全和现实中的物品一模一样。创作梅花作品,要画出梅花的精神,以大写意形式出现,是写梅,不是点梅,写的是梅花的神韵。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从陈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照搬照套,死搬硬套,认准了的事情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走出自己的特色才是成功之道。我非常崇拜陈永华老师,祝贺他在书画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撰稿人:李安全
2024年8月25日
作者简要情况
李安全,男,汉族,1964年9月出生,籍贯四川省青神县,大学本科毕业。1981年7月参加铁路工作,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西安铁路局、郑州铁路局、中铁快运、成都铁路局工作,从一名普通铁路职工,成长为铁路基层站段领导干部,2013年7月从中铁快运调入成都铁路局安全监察室工作至今。工作中大部分时间长期从事文字工作,主要负责单位文件、电报起草,以及年度总结和先进材料、通讯报道撰写等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至今撰写的各种体裁文章数百篇先后被国家、省、市报刊和杂志刊登。
联系电话15884338679
邮箱3751439749@qq.com
总价值八万元的文学大奖三苏文学2024年“陈氏梅花杯”中秋诗词大赛启事
“天上满月,人间团圆”,中秋是团圆的节日,中秋也是诗词的盛会,在2024年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三苏文学特与国礼书画家、陈氏梅花创始人、三苏文学艺术顾问陈永华老师一起联合举办2024年“陈氏梅花杯”中秋诗词大赛。
陈永华老师简介
陈永华,笔名梓淼,斋号永芳轩,1960年出生于四川峨眉山。现住青神县。他在艺术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是陈氏梅花创始人,并有“牡丹王“之称。陈永华的画作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与创新的元素,使得他的作品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不失现代感。他的画作中,梅花、葡萄等元素尤为引人注目,陈氏梅花还获得了国家专利,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1、大赛时间:9月1日一9月18日
2、截评时间:9月26日。
3、评奖结果将于9月30日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上公布。
4、大赛收稿:赵文碧,微信名/三苏文学,微信号/ZWB612462。
5、大赛对象:关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的海内外所有诗词爱好者
6、大赛主题:以中秋为主题。
7、大赛体裁:诗、词、歌、赋、散文诗。
8、大赛作品:投稿首行注明“陈氏梅花杯参赛作品”。大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且文责自负。
9、大赛平台:入围作品將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上刊发
10、评奖要求:浏览量占50%(浏览量必须500以上,点赞、在看100以上。),评委点评占50%。
11、大赛评委:由青神藉著名诗人王宇春老师任评委会主任,评委会成员:王宇春、陈永华、李安全、叶志权、李建全、勇健、赵文碧。
12、大赛评奖:大赛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
13、大赛奖品:一等奖一名,奖品为“陈氏梅花”一幅(价值24000元)和精美荣誉证书一本,二等奖2名,各奖陈永华老师国画一幅和精美荣誉证书一本,三等奖3名,各奖陈永华老师国画一幅和精美荣誉证书一本。
14、大赛期间作品赞赏10元以下不发放,赞赏10元以上60%归作者,40%用于平台运营
三苏文学
2024年8月30日
陈永华老师的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