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我将以孙聚德老人80岁时创作的长篇纪实小说《白求恩式医务战作者:崔跃刚士》为蓝本,连续介绍孙作者:崔跃刚聚德光荣而传奇的一生。特别是他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全过程中,所经历的枪林弹雨、炮火硝烟、冲锋陷阵之件件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表现出的中华民族之气节,中国共产党人之大义,中国军人之大勇,给我们留下的是永不消逝的精神坐标,让后人知道什么是红色精神?什么是红色基因?什么是红色的情操?
我今天打破常规,不讲孙聚德的出身、家乡、父母等"顺时履历”,而讲一段抗美援朝战争里惊心动魄的一次遭遇战。
话说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后,为反击敌人春节偷袭,志愿军总部决定发动彻底歼灭李承晚第八师的战役。
孙聚德所在的炮兵团按作战部署,在伏击点"恭候"敌人的"大驾光临"。当敌人进入我军口袋阵里,百余门大炮山崩地裂的怒吼了,集束射击,那炮弹简直就像雨点,在敌群中遍地开花,山鸣谷应。那些敌人的宠然大物——坦克,被炸的破碎翻滚,浓烟滚滚,在路中间摆起了"叠罗汉“,敌军人仰马翻,狼嚎狗叫,那叫一个解气。
大炮不能上刺刀,解决战斗还得靠步兵。我步兵将士以一当十,猛冲猛杀,顽固抵抗的决不客气,一律送你领盒饭;其余的全齐刷刷地成排举枪跪地,求饶投降。哈哈,太过瘾了!
战争中的战斗,是血与火的拼命,伤员自然不断涌现。孙聚德所在部救护所在离战场200米的山坡下,轻伤的一般性包扎急救处理,重伤的力所能及做简易的手术……
在抢救手术中,有一受伤的美国军官抬了进来,他竟会用中文交流。他是李承晚军的一名顾问,透露一个消息,他所在的连队全部打垮了,剩余残敌藏在一处山凹子里。
孙聚德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停止手术让同事接着做。他立即跑到营部向营长做了汇报。营长非常重视,又亲自来到救护所见了这个美军顾问,详细的问明各个情况。
指挥员在战场上处理事情,绝对是快刀斩乱麻,果断利索,战机稍纵即逝。营长打算劝降这股残敌,要求美军顾问配合做好工作。一切落实后,美军顾问用信号枪将李承晚残部的副连长约了出来,几经商谈后,敌副连长也同意率部投降。不过,敌副连长说了一件事。这些残敌中有一部分是土匪,要他们归顺可以,但必须要露几手真本事看看,否则死抗到底。他就是靠百步穿杨的枪法镇服了他们。
营长听他们这么说后,招招手把孙聚德叫了过去,耳语一番交待。然后对敌副连长说:"这是我们的参谋长,身怀绝技,投降一事由他直接安排。哪个胆敢不听话,到时别怪我们不客气,只要放下武器,绝对保证大家的生命安全。"
孙聚德要以一名参谋长身份出现,需要做些准备。他先来到伙房里借了把莱刀、一双筷子和一个盛油的玻璃瓶,放在挎包内装好。腰里别着营长的手枪,身边跟着一位持卡宾枪的通讯员为警卫,还有一位文化教员跟随。
在敌副连长的带领下,孙聚德一行四人向敌人躲藏的树林走去。
到了地方,敌副连长把残部集合起来,向他说明了投降志愿军的决定。土匪就是土匪,这么轻松松的投降当俘虏不甘心,有一军官的叫唤道:"我们也不是泥捏的,有本事拿出来亮亮“。孙聚德早有准备,顺手掏出一支飞镖甩了出去,不偏不倚正好扎在这个军官扬起的右臂上,疼的他嗷嗷直叫坐在了地上。
这一突发动作,迅雷不及掩耳,吓的所有敌人全都惊愕了。趁此时机,通讯员举枪向空中连发三枪,敌人更害怕了,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孙聚德大声吼道:"还有不服的没有,可以站出来比试比试。"志愿军太神了,谁还敢得嗦呢。
文教员也大声说道:"你们是一群败兵,我们是按政策来接收你们。刚才的是我们参谋长,没两下子敢进龙潭虎穴。今天就请你们见识一下。"
孙聚德此时将手伸进挎包,掏出玻璃瓶猛力向头顶一砸,“哗"的一声瓶渣四溅,头顶毫发未损,越发让这帮李承晚残敌惊奇不止。
接下来更精彩。孙聚德就地仰面躺下,上衣一翻,裸露胸腹,置一竹筷竖直放在肚皮中央,将锋利的切菜刀交给通讯员,他手起刀落砍向竹筷,竹筷"咔嚓"横断两处,而肚皮安然无恙。这一系列操作非同小可,立即引起这群残敌的一片骚动。"志愿军里有能人神功,这不是刀枪不入吗?还等什么?快缴械投降吧!"
就这样,孙聚德带着两名战友,生擒活捉敌人82名。其中日本兵2人,国民党特工1人,美国军官1人。
这就是:年轻军医入虎穴,徒手俘敌一个连,出手绝技震敌魄,炮兵不输步兵哥。(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