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張祜《题金陵渡》跋文/老骥
夫張祜者,中唐之大诗人也。字承吉,称处士。骚情雅思,凡知己者悉当世英杰;深为令狐文公所器重。镇天平日,自草表荐,以诗三百首献于朝。天子动问,而为元稹所阻,乃滞留江湖。性爱山水,多游名寺。尝自号“钓鳌客”,而访淮南李相。李怪之曰:“钓鰲以何为竿?”曰:“以虹。”“以何为钩?”曰:“新月。”“以何为饵?”曰:“以李相公。”李绅壮之,厚赠而去。后与白居易诸人唱和,诗名遂动于天下。
夫張祜律绝皆精,余尝读其…《题金陵渡》曰:“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二三星火是瓜州。”此诗意境甚美。写半夜寒江月色之朦胧,状对岸瓜州灯火之茫渺,及旅人孤寂落寞之情若在目前,有亲临其境之感。洵佳诗也!比之張继之《枫桥夜泊》,大有异曲同工之妙也。然《枫桥夜泊》天下皆知,而《题金陵渡》知者乃寥寥;此诗之命岂不有幸与不幸乎?
悲夫!诗乃如此,人岂不亦如此哉!
回 头
文/老骥
回头驹光速,
故国忆来迟。
负米养亲日,
买山潜志时。
光茫未射斗,
紫气已能诗。
千古鸿儒辈,
风流皆我师。
五更闻鸡声有怀
文/老骥
隐隐鸡声起,
东楼夜未央。
残月正西堕,
餘光满屋梁。
人生为梦短,
世事引怀長。
虽我垂垂老,
犹能更远航。
老 来
文/老骥
老来无所事,
削迹隐山林。
书伴病知减,
琴听意转深。
青雲伤昔志,
白驹动今心。
长揖世人去,
与谁叹陆沉。
虽 未
文/老骥
虽未建功绩,
清芬天下闻。
生涯隐南岭,
事业动诗文。
淡淡临人月,
霖霖捄旱雲。
晚来无意绪,
海上与鸥群。
生 平
文/老骥
生平无宦达,
家境寄山林。
观乐如吴札,
为诗动越吟。
谁能知古意,
吾自有瑶琴。
三弄阳关曲,
遥遥动我心。
客 来 有 怀
文/老骥
烈日炎炎大火流
客来谈笑坐东楼
高人多欠得时运
竖子岂能上国谋
扰扰红尘每深避
茫茫江海更虚舟
光阴如逝催人老
万里唯能作卧游
楼 台 晩 意
文/老骥
斜阳西墜断餘光
瘦塔孤峰两杳茫
烈日行空昼欲死
清风坐月夜犹凉
髙台不与俗人伍
浩气唯同天色長
沐浴洗除尘垢后
无心举步下胡床
髙 卧
文/老骥
跳出红尘外,
遥居西岭巅。
所亲唯白鹤,
所对独青天。
先哲言同语,
幽人迹相连。
炎炎流火热,
髙枕北窗眠。
楼 头 望 远
文/老骥
落日餘辉满小楼
青天极目尽闲愁
沧波渺渺入空远
亦欲乘槎上斗牛
北 山 翁 传
文/老骥
夫北山翁者,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氏。但以其居城之北山,人皆以北山翁称之耳。
翁以而立之年,始居北山,迄今已四十餘年矣!其壮时,虽亦供职县业,为泮宫祭酒;而有隙,则博览群籍,无所不窥。尤善于《诗》、《书》、《易》、《礼》、《春秋左传》。尝著《左传笔谈》以达其意。其曰:“天下文章精且妙者,《左传》为最,八大家次之,《史记》”,《汉书》益次之,其餘皆碌碌矣!八大家之文,或有造《左传》之境者,故能次之耳。”其自著诗文百餘卷;凡县之奇石幽溪,胜境妙地,皆有诗文存耳。而县吏不相闻,闻之亦不能知;惜其妙文佳诗,空负了大好河山矣!
嗟夫!世事有以乎哉。凡登山者,山髙则寒;为文者,文深则孤;其寒且孤,谁能知之耶?夫知吾者,天下犹寥寥,况乃蕞尔一县乎!或曰:“勉力登山,山已最高矣。极力为文,文已最深矣。而反落得无人知者,先生其亦有悔乎?”其曰:“求道得道,求仁得仁;立峰之巅,为文之深;吾焉悔者之有也。”虽或有讥之者,然韩子有言:“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赠 友 人
文/老骥
饮酒刘伶敌,
世人称漏卮。
百盃能浪咏,
一斗即狂诗。
寂寂青灯下,
茫茫沧海时。
小楼风雨日,
携手始相知。
自 吟
文/老骥
髙蹈无心翰墨场
但因落笔尽文章
平生只养浩然气
岂与他人论短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