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精神
立冬之后,千花尽谢,万木光秃,大地彻底展现出一片萧条无生气景象。
然而,在那高山峻岭、悬崖峭壁之上,巨石深涧之中,毅然挺拔茁生着青翠的松柏,即使厚雪覆盖,也不改苍翠之颜,给寒冷的冬季带来绿意和生机。
最驰名而震撼人的,莫过于安徽黄山的迎客松。这颗松树生长在没有泥土的石缝中,根一大半还裸露在空中,即便这样,它依然创造了一千三百年苍翠挺拔,飘逸隽秀的生命奇迹,并以俊逸的神韵、奇特的姿态,迎接世界各地的游客。
松柏天生与高山巨石为伴,与风云岚雾为友。山的凌雄超拔,石的坚毅刚韧、风的飘逸清爽,岚雾的隐逸超然,熏陶合塑了松柏的不畏艰难、坚贞不屈、正直高洁、勇毅向上的精神品格。
松柏也与时俱进,走下高山,走出深涧,扎根千城万园,走进千家万户,给人们以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永葆青春的精神鼓励。
不论春和景明的春天还是三九严寒的深冬,不论大街小巷、公园草坪,不管你迈步哪个地方,到处都可看到松柏苍翠的身影,给你浓浓的绿意,没有了枯寂和单调的感觉,这也许是松柏精神及其给人生境界的新拓展吧!
行走的梦
小时候,常常缺衣少食,晚上睡梦里就常做一些吃好吃的、穿新衣服到处夸耀的梦。梦中惊醒,感觉还是满口生香,周身暖和满心欣喜。
这大概就是自古言之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吧。
据说,人会常常做梦,但我似乎是一个例外,却很少做梦。是我日少所思或日无所思之固?我不得而知。
很少做梦并非完全不做梦。偶尔做一次两次梦,都是那样的艰难、惊险。
曾梦见一个人一会在烂泥河滩中艰难跋涉,一会又在悬崖峭壁上行走,后边还是人在追赶,情急之下,跳跃又飞行;一会怎么又在小船中任大浪颠簸,人不时被浪涛卷没……梦在行走。梦在以不同的方式让我惊惧。梦醒,总会大汗淋漓。
我很奇怪,在我很少的梦里,竟然出现两三次如此艰难而惊险的梦,是我的人生还没受够磨难?还是梦让我体验更艰难更惊险的人生磨难?
人都祝愿美梦成真,我却不希望如此的梦变成现实。
梦无脚,却能行走;梦无翅,却能飞翔;梦无嗓,却能歌唱;梦无色,却能展现缤纷的世界。
我很想做一些像小孩子欢乐行走的梦,也想做一些多姿多彩的梦境,让我的人生更加丰富美好!
焦墨的骨头
墨迹干了,更彰显民族坚硬的质感;墨色枯了,更体现民族特有的血性。
焦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用笔描绘着中华山水,用墨讲述着华夏故事。
焦墨山水画,开创了中国画的新技法,拓宽了中国画的新领域,提升了中国画的新境界,苍荒、古拙,笔苍墨润是焦墨的独特形质和风骨,简单、朴素、含蓄、纯净、富有力量感,是焦墨的美学特点。
飞白的笔端,坚韧松的筋骨;干枯的墨色,凝结石的精魂,这是否算得上焦墨的画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否是焦墨的诗境?
焦墨里流着含蓄、飞白的干枯诗韵,焦墨里撑着瘦硬、铁质的艺术骨头,焦墨里张扬着创新开拓、个性自由的民族美学精神。
生命的厚重
一棵小草,在冻土中顽强地昂扬,昂扬生命的张力和奋发。
一朵小花,在寒风中顽强地含苞开放,绚烂生命的色彩和芬芳。
一只小虫,在惊蛰的呼唤中睁开眼睛,活动筋骨,开始生命的新生活。
一粒微小的种子,躺进犁铧犁开的泥土里,开始新生命梦想的发芽生长。
小鸟,在春雨里歌唱爱情,蝴蝶在春风里翩舞欢乐,蜜蜂在繁花中采撷花粉、酿造生活的蜜,农人们在春风吹醒的土地上耕作种植一年的希望。
不论小草小花,还是小蝴蝶、小蜜蜂,乃至微小的种子、勤劳的人们,他们都在各自生命的周期,看似做着轻松的事情,但都肩负着生命的沉重。他们都用生命的活力,抒写生命的诗篇。
每个生命个体,不论形体大小,都有生命的沉重。但懂得自身生命意义的个体,会以乐观的心态和艺术化的形式,在诗意生活中,化解沉重的负担,完成沉重的使命,实现生命的理想。
生命诚可贵,沉重是必然;只要心态好,快乐度一生。
乡俗
不管家里来了远近亲戚、庄间邻居,还是来了不认识的人,一律当作上宾,诚热情地让到炕上,摆上炕桌,一边端来茶炉生火炖茶,一边端来渗茶的馍馍。茶炖开倒进茶盅,双手捧给来人喝。
这是家乡的乡俗,是家乡人对来客的最盛情的款待方式。
家乡人不管谁家箍窑盖房子,村里人家家户户都出人力去帮忙;腊月,不管谁家杀了猪,招待杀猪人的第一顿肉菜,都要给村里每家端一碗尝新;即使自己不吃不喝,都要把最好吃的、或者仅有一点吃的端给来人……这都是家乡的乡俗。
过年时节,谁家坐纸敬老先人,其他人家都要拿着香表去醮马上香;只要家里有上了年岁的老人,不管坐不坐纸、敬不敬老先人,庄间大人娃娃都要去给拜年贺寿;不论谁家,只要来醮马上香人或者磕头拜年人,都要给递烟、炖茶,端上好吃的,敬酒致谢。
这也是我记忆力的乡俗。
待人接物的乡俗,婚丧嫁娶的乡俗,衣食住行的乡俗,年节时令的乡俗……家乡的乡俗是那样的繁多丰富。
乡俗是那样古老和传统,乡俗是那样温暖又自觉,乡俗又是那样感人入心、铭刻难忘!
乡俗是那么朴拙,乡俗又是那么生动;乡俗是那么纯厚,又是那么真挚。
乡俗是游子乡愁的牵绳,乡俗是我抹去不了的记忆……
冰是睡着的水
昨天上午路过池塘,看见池塘没有波纹闪动。
仔细一看,原来水面已经结了一层薄冰。虽也有遮光从水面上射来,却是那么僵硬,没有波光的跳跃和灵动。
是水疲倦得睡着了?还是冰把水封禁了起来?
到了冬天,万物都收藏休眠,水睡着休眠应该合自然法则。但一看冰光洁的样子,就觉得水是用另一种形式来展现她的美。
冰清玉洁、冰清玉润、冰肌玉骨、冰魂雪魄、冰壶秋月、一片冰心……一个个优美的词语,将冰光洁透明的品格和精神给予崇高又纯情的赞美。
冰是睡着的水。水睡着成为冰,她的水的属性并没有改变,却有了更多的品格。
冰安静,虽缺少水的跳跃和歌唱,但也没有了水的浮躁;冰沉稳,虽缺少了水的浪漫,但也没有水的张狂;冰冷峻,虽缺少水的热情,却也没有水自由;冰干练,虽缺少水的柔和,却也没有水的随意;冰刚健,虽没有水的绵长,却也没有水的任性……
冰是睡着的水,冰用一片冰心,把水的纯净呈现在世界面前;冰用冰肌玉骨,把水的品格和骨气淋漓尽致地彰显出来;冰将水的魂魄装进玉壶,让世人崇拜而不敢亵玩……
冰是睡着的水,让水以冰的形式,在山川宽厚的怀抱里美美地睡一觉,养好精神,待明年春风唤醒,浇灌更多的田园,滋长更多的禾苗!
尤屹峰,宁夏西吉人,退休高中语文特级教师,中国写作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宁夏作家协会、宁夏诗词学会、宁夏楹联学会会员。创作并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千余篇首。出版教学论著《诗意语文教学观》、散文诗集《飞泻的诗雨》,有散文诗集《百年变迁吟故乡》、散文集《行走的散板》、古体诗集《古韵新声》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