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钱”为径
吴熙禄
别误会,这里的“书山句”指的不是“读书”,而是“出书”。也先别忙着指责我“篡改名言”,看一看这是不是事实。
撇开水平高低,本人大小厚薄出了几本书。作为思想交流、自行印刷的就不说了,包括正规出版的无一不是自费。我,仅是千千万万自费出书者之一。环顾中国整个图书出版业,自费出书是否占了半壁江山不敢妄断,说是有很大批量应该不算夸张吧。
时下,人们对于出版单位的有偿出书,不无诟病;我曾作为一个渴望出书、经济上并不宽裕者,瞅着上万、数万元的交费,也很无奈。然草根出书,除了自费,别无他途!
然随着本人相继出版的几本书在社会上的影响,欣慰的同时,我这才意识到,是出版机构的有偿出书打破了出版界一统天下的状况,为无缘圈子、有支付能力的创作者,开辟了一条发表作品的绿色通道,尽管收费尚存乱象,毕竟使我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的一类“小草”作者,圆了出书的梦!
就是得益于自费出书,我的数本文稿才得以面世!当我从书架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挤进作者之林、翘翘脚能与作家为伍时,我这个“给点阳光就灿烂”的草根作者,受到了莫大鼓励!特别是听到自己的作品受到读者的好评、评论界人士预言“足以传世”、并有版本成为民间收藏对象的消息后,更是感恩自费出书的出版政策,否则文字走不出稿纸,还传的哪门子世呢!就如我八世叔祖、明朝翰林院学士吴鸿功,要不是自费刻印个人诗集《东归咏怀》,无缘史官大人法眼的“九点神州落杖底,一声长啸震胡天”的佳句如何得以流传!阿弥陀佛!
由我联想到千千万万通过绿色通道,向社会输出精神产品的万壑争流,深感出版行业的自费出书政策,作为“公费出版”的补充,对于丰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功德无量!当然也不能把自费出书理解为“恩赐”,因为所交文稿也要由出版机关审查把关,只是书稿容易取得入围的资格,不会有作品“入不了法眼”之说。
按说,作者呕心沥血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是应该得到扶持的,可这谈何容易!暂且不说现有审查机关的人手是否足以承担雨后春笋似的审稿量,即便胜任,那自古畅行的“圈子、名人效应”,加上其他原因,“春风不度”的无名群落,想得到文坛眷顾,谈何容易!别说我们这些草根作者,当年的茹志娟、路遥如何?其成名作《百合花》、《平凡的世界》文稿初寄出版社时,还不是照样退稿。即便他(她)们最终破壳,也是由于偶然的伯乐出现,大多数圈外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是允许自费出书的政策,把诸多草根作者的失望变成了希望,梦想变成了现实。可是由于自费出书入围门槛低,包括我在内,总感觉没有公费出的书“灵光”。是文坛庙堂的“绯闻”和本人作品的社会评价,改变了我的认知。作品的价值在于它自身的内容,而不在于通过什么渠道问世。当“屎尿尿”被圈子里的某些人捧为“上品”时,我为远离这种圈子而庆幸,“草根”不香,但没有怪味!特别是非功利出书、志在弘扬民族文化者,无异于自费办公益事业。
眼前的九本书就是我几十年的“西游记”。里面有一路的坎坎坷坷,朝朝暮暮。春花秋月,严冬酷暑。个人的心血,家人的支持,友人的鼓励,信仰的昭示!尽管算不上上品,然敝帚自珍。看到自己的作品,犹如看到走出心扉的“我”,一路风景中有了自己!
“书山有路”,这个“路费”交的值!不过,从后来所在地区作品评奖的规定看,这笔“路费”还是“交错”了地方,因为非本省出版社出版的作品不在评奖范围之内。还好,鄙人写书从来就不是为了评奖!参不参评,也无碍本人作品的质量和社会的评价!
既然在内心里已为自己的作品正名,我索性就把数本自费出的书来个合影,冐“班门弄斧”之嫌,作为本文插图,让阅读效果具象直观一些。
最后我还是想说句话:就像党、团组织是联系群众的纽带一样,各类文化组织是联系广大草根作者的桥梁,成员肩负壮大创作队伍、扩流民族文化的重任。广大草根作者渴望文坛“佛光普照”,能得到业内人士的指导提携,让走向“书山”的人轻松一些,特别是让那些富于创作成果然囊中羞涩的“穷秀才”,没有钱也能出书!
还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听着舒服!
2024年8月20日于汶河社区(原金鼎花园南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