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亚夫作品
西游梦影:057~064
八个罗汉
057《坐鹿罗汉》
愿意做官的人多
做了官又不愿意做官
愿意出家做和尚的官不多
做了和尚又回头做官的和尚有
但做了和尚回到宫里不做官
却把好端端的一个皇上
拐带着一起出家做和尚的
普天下也就你这一个和尚吧
❊ ❊ ❊ ❊ ❊ ❊
🌹【吉特赏析】
《坐鹿罗汉》以独特视角探讨仕途与佛门的交织,构思巧妙,寓意深远。作品通过对人物选择的对比,展现了超脱世俗与回归本心的抉择之难。罗汉形象独特,其行径更是惊世骇俗,不仅挑战了世俗观念,也深刻反映了人性中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文字简练而富有张力,引人深思。
🔸🔸🔸🔸🔸🔸🔸🔸🔸
亚夫作品
058《静坐罗汉》
垓下
十万兵静坐
力拔山兮的霸王
也在四面楚歌里静坐
江东子弟,没一个过江东
没一个静坐成罗汉
❊ ❊ ❊ ❊ ❊ ❊
🌹【吉特赏析】
《静坐罗汉》以独特的视角融合历史典故与禅意,构思巧妙。作品将项羽垓下之围的悲壮与罗汉的静坐修行并置,形成鲜明对比,引人深思。项羽虽勇猛无双,却难逃命运之困,其“静坐”非修行而是无奈,与罗汉的静谧超脱形成强烈反差。最后一句“没一个过江东,没一个静坐成罗汉”,既是对英雄末路的叹息,也是对人生无常、修行不易的深刻体悟,言简意赅,韵味悠长。
🔸🔸🔸🔸🔸🔸🔸🔸🔸
🔸🔸🔸🔸🔸🔸🔸🔸🔸
亚夫作品
059《过江罗汉》
罗汉过江
去爪哇岛传播佛法
小老鼠过街
去传播什么呢
在众生成佛之前
众生不要轻易喊打
❊ ❊ ❊ ❊ ❊ ❊
🌹【吉特赏析】
《过江罗汉》以巧妙对比,寓含深意。罗汉渡江传法,象征智慧与慈悲的远播,而小老鼠过街常被误解为捣乱,两者并置,引人深思:在评判与行动前,应多一份理解与宽容。诗作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反问句式,传达了对众生平等及非暴力沟通的呼吁,启发读者在佛理与世俗生活中寻找和谐共处的智慧。
🔸🔸🔸🔸🔸🔸🔸🔸🔸
亚夫作品
060《骑象罗汉》
不在于骑什么
骑虎难下
不还是有人骑嘛
❊ ❊ ❊ ❊ ❊ ❊
🌹【吉特赏析】
《骑象罗汉》以“骑”为核心,巧妙借喻人生哲理。骑象非骑虎,寓意选择的重要性:非难而为之勇,而是智慧之选,顺应自然与和谐之道。作品以象代虎,传达了面对生活挑战时,应如罗汉般从容不迫,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径。寥寥数语,蕴含深厚禅意,引人深思如何在复杂世界中找到平衡与自在。
🔸🔸🔸🔸🔸🔸🔸🔸🔸
🔸🔸🔸🔸🔸🔸🔸🔸🔸
亚夫作品
061《笑狮罗汉》
我从不开方便之门
为众生说法
一旦开了方便之门
就更不方便了
还不如关起门来
逗小狮子玩呢
❊ ❊ ❊ ❊ ❊ ❊
🌹【吉特赏析】
《笑狮罗汉》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探讨了佛理中的“方便法门”与修行真谛。诗句表面看似戏谑,实则蕴含深意,暗示真正的修行或许不在于外在的便捷路径,而在于内心的纯净与自持。通过“逗小狮子玩”的轻松场景,展现了罗汉超脱世俗、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引人深思修行的真谛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自在。
🔸🔸🔸🔸🔸🔸🔸🔸🔸
亚夫作品
062《挖耳罗汉》
天天挖耳朵有用吗
没用
真要有用
早开店卖挖耳勺了
❊ ❊ ❊ ❊ ❊ ❊
🌹【吉特赏析】
《挖耳罗汉》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探讨了日常习惯与实用价值的关联。通过“天天挖耳朵有用吗”的设问,巧妙揭示出某些看似必要实则无大益的日常行为,并以“早开店卖挖耳勺了”的机智回应,讽刺了盲目追求形式而忽视实质的现象。作品言简意赅,富含哲理,让人在轻松一笑中反思生活细节,体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
🔸🔸🔸🔸🔸🔸🔸🔸🔸
🔸🔸🔸🔸🔸🔸🔸🔸🔸
亚夫作品
063《布袋罗汉》
成罗汉之前
我只是个捕蛇的人
怕毒蛇伤人
就把它的毒牙拔了
然后放到深山里
免得人伤它
成了罗汉之后
我还背着捕蛇的袋子
但我不再捕蛇
也不再拔毒蛇的毒牙了
❊ ❊ ❊ ❊ ❊ ❊
🌹【吉特赏析】
《布袋罗汉》以捕蛇人的转变映射心灵成长的寓言,寓意深远。作品简洁而富有哲理,展现了从“有所为”到“有所不为”的修行之路。捕蛇人的善行,从保护他人到最终放下屠刀,体现了慈悲与自我超越。布袋罗汉的形象,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心灵境界的升华,引人深思。
🔸🔸🔸🔸🔸🔸🔸🔸🔸
亚夫作品
064《伏虎罗汉》
有钱人,养猫养狗
特别有钱的人呢
养老虎什么的
从小养无患
当亲生骨肉养
养到不拿人当人
也不拿禽兽当禽兽
❊ ❊ ❊ ❊ ❊ ❊
🌹【吉特赏析】
《伏虎罗汉》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人与非传统宠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养虎这一极端行为,反映了现代社会中某些人群对权力和控制的扭曲追求。作品通过“不拿人当人,也不拿禽兽当禽兽”的深刻描述,揭示了这种极端行为的荒谬与危险,引人深思。构思新颖,寓意深远,是对人性边界和社会现象的一次有力探讨。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