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综合新华网、央视网8月24最新消息:我国嫦娥五号月壤研究又有新发现。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经过三年的深入研究和反复验证,提出一种全新的利用月壤大量生产水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一吨月壤将可以产生约51到76千克的水,这可能是人类建立月球科研基地的关键一步!有望为未来人类建立月球科研站及月球空间站的建设提供重要设计依据。
据报道,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科学家们介绍,原本加热月壤钛铁矿,想要去看到氦的释放,结果没有看到氦的释放,而是看到了满屏气泡的生成。为此他们非常惊讶。
那么怎么样来验证这个泡泡就是水蒸气泡呢?科研人员做了电子能量损失谱,在8个多电子伏特的时候,这有一个明显的峰,就是水的信号,说明这个位置生成的确实是水!
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月壤矿物由于太阳风亿万年的辐照,储存了大量氢。在加热至高温后,氢将与矿物中的铁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铁和大量水。当温度升高至1000℃以上时,月壤将会熔化,反应生成的水将以水蒸气的方式释放出来。
经过多种实验技术分析,研究团队确认,利用这种全新制备水的方法,1克月壤中大约可以产生51—76毫克水。以此计算,1吨月壤将可以产生约51—76千克水,相当于100多瓶500毫升的瓶装水,基本可以满足50人一天的饮水量。
众所周知,水是建设月球科研站及未来开展月球星际旅行的关键资源。此前,科学家主要关注月球上自然态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并在多种月壤矿物发现了水的踪迹。不过,由于这些矿物含水量极其稀少,难以在月球原位提取利用。因此,研究探测新的月球水资源及其开采策略无疑将是未来探月工程的重点内容。基于多项研究结果,中科院宁波科研团队提出一种具有可行性的月球水资源原位开采与利用策略——
1、首先通过凹面镜或菲涅尔透镜聚焦太阳光加热月壤至熔融。加热过程中,月壤将会与太阳风中注入的氢反应生成水、单质铁和陶瓷玻璃。
2、产生的水蒸气被冷凝为液态水,收集并储存在水箱中,可以满足月球上人类与各种动植物的饮水需要。
3、通过电分解水可以产生氧气和氢气,氧气可以供人类呼吸,氢气可以作为能源使用。
4、铁可以用于制造永磁和软磁材料,为电力电子器件提供原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
5、熔融的月壤也可以用来制作具有榫卯结构的砖块,用于建造月球基地建筑。
今天8月25月凌晨,笔者从相关专家处获息,中科院宁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科学家们的上述科研重大发现,巳于8月22日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创新》上。这份供同行评议的英文学术期刊由一批年轻的中国科学家于2020年创办。目前已成为世界顶级多学科权威刊物之一。各国相关科学家们表示,利用“在月球上建超大凹镜聚集阳光1000℃以上高温,加热月壤至熔融;并在加热过程中,月壤将会与太阳风中注入的氢反应生成水”的策略将为未来月球科研站以及空间站建设提供重要的设计依据,并有望在后续的嫦娥探月任务中发射验证性设备以完成进一步确认。一埃最终确认成功,必将成全人类千年“奔月并旅居月球”的奢望!为此特赋《华清引》为评为观。
航天探月念时常。
伐桂吴刚。
兔娥欢舞欣赏,
科研实验场。
起居用水久迷茫。
喜闻凹镜阳光。
聚温修月壤,
甘露释琼浆。
一一2024年8月25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冰心文化传媒网顾问、《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