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水远山 (二十四)
——“文革”红卫兵徒步长征那点事
二十四、串联费
匆匆赶回家,没有了起早贪黑的紧迫感。痛痛快快洗了个澡,我姐将我换下的所有衣服用开水在大脚盆里浸烫,顷刻之间水面上漂浮起厚厚的一层“黑芝麻”,那是伴随我三个多月、吃我叮吸我血汗的“革命虫”~虱子的尸体,看得我头皮发麻。又去打理了可以编辫子的长头发,才还原我的本来面目。
最令人头疼的是学校要求归还借出的”串联费”,向家长们开口,回答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几位借了“串联费”的同学,都无生财之道,就去爬太白岩探险,找些刺激。有两位同学将学校扒河用的绳子抬着,一群人将扒河绳拴在山顶树根上,几位同学顺着绳子往绝壁下的山腰平坡溜下去,我选择了最后一名负责解开绳头,扔下山去的人,然后绕道下山去汇合。

不知是谁发现了一座嵌入石壁的老坟,表面墓碑斑驳陆离,风雨浸蚀了所有文字,估计有两百余年的历史了。此坟面对长江,背靠太白岩,占据了一方风水宝地。墓门两边壁上凿出的对联已残破不堪,辨猜了许久才凑出文字来 :“前去文昌朝王府,后来金鸡对凤凰”:。此坟绝不是劳动人民的!一定是封建地主官僚的坟,而且还想升官发财,继续欺压老百姓。“破四旧”咋还没给它破了?这般荒野处,谁会来这里“破四旧”?
大家七嘴八舌分析得头头是道。不知是谁发话,这坟里可能埋有金银玉器之类的东西,我们把它弄出来交给国家,说不定还可抵消我们的“串联费”呢!此话一出,赢得齐声喝彩。
力气大的四位同学合力抬来一截残庙两米来长的石柱,后面一位同学推石柱尾巴,齐力撞开了墓门。庚即,发财热望被一盆凉水浇灭,石窟坟里除了枯骨和数十包防潮石灰外,什么也没有。

学校也无一人还钱,甚至在学校收到的外地寄函来要求还钱的名单中还出现了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的名字。这是恶作剧的学生,在外地借了钱,留下了学校老师、校领导的名字。还“串联费”的问题还没搁平,学校及社会就陷入了“武斗”之中,“串联费”也不了了之。
”武斗”平息,1969年初,就开始了大规模“上山下乡”运动,我首批下乡到了梁平县屏绵镇前锋公社金光三队插队落户。
我们“钢铁红二连”长征队的四位同学,戴升堂班长和刘东贵返乡回农村务农,后陆续招工回城参加工作。
刘东贵分配在万县市冷库工作,他身高力大工作认真负责,对人热情,好帮人解难,由于长期当夜班,烟隐特别大,五十岁因肺癌过世。
张德礼同学却殒命于“文革”动乱,1967年6月3日,那天上午在学生宿舍与找上门来挑战的高二校友下象棋,他连赢三局,高高兴兴出了校门,去到万市消防队看热闹。当时,一大群学生正在消防队与消防队员辨论,对方拿出救火用的钩连枪威胁学生,一帮学生吓得如潮水般涌退,全被叠压在石梯坎上,互相践踏,死亡三十二人,其中就有张德礼。可惜!年方十七,芳华永逝。
戴班长回乡后担任过团委书记、入了党,后任生产队长,在他组织领导下,生产队产量翻番,社员收入大幅增加,后担任柱山小学教师,教导主任,由于工作出色,83年84年被评选为万县市优秀教师,92年被四川省授于劳动模范称号。退休后,组织了我们万州区万二中67级2班微信群,每十年一次班级聚会,每年的每个月份都会在微信群里向过生日的同学问候,发来短视频祝福,五十余年来的亲蜜联系从未间断,将我们的同学情从北京、上海、琛圳、重庆、成都、攀枝花,从祖国各地联系起来,温馨着那一段难忘的岁月。
我于71年3月从知青进入铁路工作,先后干过六种不同的工作,于2010年9月退休,好运动,好读书旅游,闲暇时也写几段文字自娱,故用以上文字作为本文结尾。(全文完)
2024.8.23
作者简介:魏少华,铁路退休职工,喜欢旅游和读书,好运动和涂鸦,也喜欢写几句顺口溜自娱。
主编简介: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联墨双修副总编;《清秋文轩》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今日头条》认证编辑。2020年中国互联网首届朗读大赛获得优秀奖。2022年10月荣获国际中文朗诵《金梅花奖》三等奖,有百余篇散文发表在网络平台。朗诵作品三千余首;配音秀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