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图/徐 挺
军旅锤炼了我
绿军装,红帽徽,大义铸军魂
军魂,把铁炼成钢,让人变成仁
军魂,使信念生根,教魅力扬威
解放军是大学校,解放军是大熔炉,每个人将得到锤炼。
从学生到军人,人生的重大转折。1968年3月,作者与哥哥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赴崇明入军营,上进、担当、凝重,在此练就。
上中农成份的第一次冲击——艰难入伍
道德守则:忠诚为国,诚信待人,诚实办事。
1967年10月,文革正酣。慈溪县天元人民公社征兵工作开始。
作者(20岁)与哥哥(22岁)分别为66届、64届高中毕业生,欣然应征。哥弟俩都通过了体检,但等不到入伍通知书。原因是有人检举,家庭成份为上中农,且其父有当过宪兵嫌疑。在“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此是大忌。对当过宪兵嫌疑事,经组织政审,多人提供了无此事的书面证明。
1968年3月8日,入伍通知书到。3月15日,入伍者在慈溪浒山镇报到。一家有两人入伍,一时成为故乡天元的美谈。全家喜极而泣。
军旅崇明--各入连队
拥有一个多彩的人生,活出一个精彩的自我。
新兵先火车,后渡轮,赴崇明岛。崇明岛雄踞于长江入海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东滨大海,三面临江:南与上海嘉定、宝山隔江相望,北与江苏海门、启东一衣带水,犹如蕴含于长江巨龙口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素负“长江门户、东海瀛洲”美誉。
唐神龙元年(705年),始建立崇明镇。后,崇明岛上有“桥(桥镇)、庙(庙镇)、堡(堡镇)、浜(浜镇)、新(新开河)、化(向化镇)、陈(陈家镇)和牛(牛棚镇)”八大镇之说,盛名远播。
3月16日,到崇明岛堡镇——团部所在地。堡镇位于县境中部偏东南,为该县工商业主要集镇,商业之盛曾经甲于全邑,是经济、文化、军事和交通的中心。团部的工作之一是分派新兵。
哥哥被分配到守备6386部队5大队1支队。1支队驻地在陈家镇。陈家镇在崇明岛东端,一个具有300多年历史的老镇,人勤地沃,滩涂资源丰富。1支队主要任务是守备,榴弹炮、高射机枪昂首,扼守长江口。哥哥将站岗放哨。时,兵役两年制。1970年3月,哥哥退伍;1971年,被浙江长兴煤矿招聘,先工人,后任煤矿绘图员。
作者被分配到守备6386部队6大队5支队,去富民农场,当农场兵。
当时,崇明有8大国营农场:跃进、新海、红星、长征、东风、长江、前进和前哨,2个军垦农场:富民、海军(地图已经找不到了)。富民农场,全称为解放军上海警备区后勤部富民农场。l961年4月,上海警备区指战员前往围垦,10月成立农场。1963年,建成富民、海军2个军垦农场,靠军人体力和看天气种水稻。据资料记载,富民农场3次被评为全军先进农场,4次被评为南京军区先进农场,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2次。
赴富民农场的新兵共4位,作者和另外3位——石宗山、孙重庆(均奉化人)和李善奎(安徽人),由2营的警卫排李排长带队。在田里劳作的姑娘们在喊“亚克西”。李排长说,这是欢迎新兵的意思。
富民农场耕地约4000亩,前后两大堤相距约2000米,中间为守备2营、3营的围垦稻田。守备5支队的富民军营,与守备4支队紧挨,均建在大堤下。翻过大堤,即为富民农场。
4位新兵被分配到守备5支队。守备5支队,连长张武仁,指导员沈凤祥,都是苏北人。4位新兵奉命到步兵4排1班报到。排长吴金明,班长伏培善,副班长唐明才,均安徽人。全连住瓦房,步兵4排计25人,住一个大间。作者担任班用机枪手。
训练,种稻,开始了。对当农场兵,心中虽怏怏,但为了争气和前途,也就释然。65式军装草绿色,军帽红五星;军衣红领章。当时,有“温一江明月下酒,携半轮红日上阵”的气概。
现今的富民农场
军旅生活--忠字祝愿
用希望迎朝霞,用笑声送余辉,用快乐满夜晚。
每位战士领到一本《毛主席语录》,64开本,红色塑料封皮,称红宝书。
军旅生活中,第一课为忠字祝愿。部队规定“早请示、中对照、晚汇报”,衣食住行条例化。
“早请示”。早上6: 00,军号响亮,起床。旋即“早请示”:在宿舍床前,以班为单位,面对毛主席像,站队。班长发口令,全班喊:“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万寿无疆 祝林副统帅(林某)身体健康 永远健康”。班长简短布置一天的任务。军号又响,出操:或队列训练,或循堤长跑。半小时后,归营房。
“中对照”。7:30,在军号指挥下,或训练,或劳作。中午,“中对照” :各班先“敬祝”,后对照半天的任务完成情况,归营房。
“晚汇报”。就寝前,在宿舍床前,以班为单位,面对毛主席像,站队。先“敬祝”,再对照一天的任务完成情况。
三餐--早中晚餐前,全连列队,值班排长发口令,全连一齐“敬祝”,唱红歌:《大海航行靠舵手》《我是一个兵》《打靶归来》等。在餐厅,一班一桌,一样的伙食,一样的站着。100多号战士,包括连长、指导员,全都站着用餐。晚饭后,休息,接着政治学习。或以班为单位,学习《毛主席语录》,斗私批修。或全连集中,听取形势报告,接受连长、指导员训示。熄灯军号响,除了路灯,营房一片漆黑。只有站岗的战士在执勤,两小时一班,轮换执勤。天天如此,处处不变,年年坚持。否则,属于不忠。
1968年首发的毛主席像章 党徽
军旅磨炼--一年升班长
王字无点难成玉,全有两点易成金。
做人德为先,待人诚为先,做事勤为先。
时事要闻:1969年3月,“珍宝岛反击战”,为党的九大定了基调。4月1日至28日,党的九大举行。大会肯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文革”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
1968年9月,即半年后,作者入团,很高兴。因为读高中时,打了2年入团申请书,都未准。
1969年1月,老兵退伍时节,班长伏培善等同志复员。新兵提升:作者升为炮兵3排7炮炮长,即掌管连队的第7门炮。石宗山升为步兵4排1班班长,李善奎升为炊事班班长,孙重庆升为事务员(连部物资采购员)。各司其职。
上中农成份的第二次冲击——入党难
1969年3月,支队党支部拟定发展作者入党。入党问题的难点是,在档案里,家庭出身是“上中农”。 指导员沈凤祥说,“中农”有“上”,入党难。
个人档案有“家庭出身”栏,阶级成分是“政治底片”,在当时视为重大历史材料,往往决定一个人的政治生命。父亲和弟弟在慈溪天元公社,后来才知道,在档案上,天元十四大队徐姓书记命人填了“上中农”,并写上其父亲有当过宪兵的嫌疑等,公报私仇。父亲和弟弟忙上忙下,几多努力,才开了一张“一般中农”的证明寄到部队。4月,作者被批准加入了共产党。
军旅历炼--节俭巡讲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1968年4月起,种水稻,在班长指挥下劳作。4位新兵都积极上进、苦干实干抢着干,班长、副班长都十分赏识。排长吴金明、连长张武仁、指导员沈凤祥都十分满意。1968年12月,水稻收割后,守备5支队撤离富民营房,回到自己的牛棚镇军营驻地。
1969年3月起,七炮班奉命负责施洒农药工作。秧田上,撒“除草醚”。富民农场,盐碱地,裨草很多。营部负责指导这项工作的张参谋介绍,“除草醚”能抑制裨草生长,而对秧苗无害。七炮班的主要工作是用筛子把泥块筛成细土,然后拌上“除草醚”农药,撒在秧田上。插秧后,在全连的大田上,普撒“除草醚”,抑制裨草生长。“除草醚”很毒,蚯蚓等全部杀死。水稻生长过程中,虫常侵。七炮班战士为杀虫而工作。作者作为炮长,敬业,尤其是节俭农药,要求战士连农药纸袋的剩留的药粉也不能浪费。对此,连长张武仁十分赏识,把七炮班的事迹上报到营部。1969年11月,团部组织先进事迹到各连队巡讲。作者的节俭事迹被列为4个先进事迹之一。报告的题目是《节约军队的每一分钱》。报告受到好评,团部号召发扬“勤俭治军”的优良传统。
军旅战斗--堵坝卫堤
不息身方健,无私心自宽。吾辈当自强,报国永不忘。
东旺沙位于崇明最东端。1969年1月10日晚,台风肆虐,冷风呼啸,寒雨侵肌,气温降至零下2度。当时大汛将临,如堵坝不及,新筑的圩堤东旺沙将毁于一旦。公社领导发出“奋战三昼夜、合好龙门、挡住潮水”的号召。农民、农场场员、人民解放军驻崇明部队指战员和退休职工,纷纷赶到工地,组成一支由1000人参加的突击队,参加堵坝。
11日凌晨,奉连长张武仁之命,作者带领七炮班赶到了东旺沙,参加了堵坝卫堤战斗。天冷,风急,雨密,浪高,大汛潮水离堤面仅半米。堵坝大军人声鼎沸,高喊着“要草包”。一袋袋装好泥土的草包从大堤下运送上来。力气大的一人一包背,力气小的两人一包扛。作者和团部李参谋扛了一包上行,堤滑难行,简直是爬行。汗水湿透了棉衣。傍晚,李参谋命作者立即写一篇报道,团部要。没有纸笔,回连队撰写。
11日晚,大雨和狂潮冲击柴排,4根粗麻绳所牵的400平方米、6000斤重的柴排出现松动。突击队员奋不顾身地跳进刺骨的激流,拼命换新缆绳,拖回柴排。龙门合龙时,激流汹涌,将出现排翻人亡的险情。100余名突击队员奋勇跳上柴排,抢堆草包和沉排,终于赶在大潮汛前堵住缺口,筑成一条长500米的大坝。的确,英雄就在身边。
军旅苦炼--宣传工作
一岛山水韵,千载吴越风!
日月星辰,壮丽诗篇,人生仰望。山川湖海,骨血丰碑,百姓造就。
1968年10月,指导员沈凤祥说,“你是66届高中毕业生,文化水平全连最高,应为连队多干事。”于是,出黑板报,每周一版,坚持了两年。主要内容:东海前线报的新闻(如珍宝岛事件)、领导指示、连队好人好事等。当时,除了红宝书,连队资料匮乏,连纸张也缺少。黑板报材料全靠眼看、耳听、心记。辛苦,但踏实。黑板报前,指导员沈凤祥常来指导,战友点赞多多。
曾开过毛泽东诗词赏析讲座。在黑板上,书写毛主席诗词《长征》,然后穿插故事与感受,与战友齐赞“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豪迈,同抒“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情怀。讲台前,战友质朴、会心地微笑,令人顿悟:分享知识,人人都有获得感。这,全靠吃初中、高中的老本。自小尊师,从教初心也由此萌生。
附军旅三年记事
时事要闻:1971年9月13日,林彪外逃叛国覆灭,客观上宣告了“文革”理论和实践的失败。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军队改制:1955年10月份,解放军采用供给制。1968年起,改为士兵津贴、士官薪资制。士兵津贴,逐年每月按7、8、9元发给。
个人记略:
1968年3月,入伍。守备6386部队6大队5支队步兵4排1班战士,班用机枪手。
1969年1月,守备5支队炮兵3排7炮炮长,使用冲锋枪。
1969年4月,入党。
1970年6月,守备5支队炮兵3排代理排长(排长吴金明升为副连长)。作者家庭出身“中农”有“上”,晋升当然无望。
1970年7月,团后勤处晒谷班班长(堡镇),带领接受再教育的大学生10人。
1971年1月,调守备10支队,任新兵连班长。
1971年3月,“铁打营房流水兵”,新老战友交替,常态。退伍回慈溪。根据“社来社去”的原则,退伍后没有工作安排,自谋职业。
军旅轨迹:班长、代理排长、党员、年年五好战士,作者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守备10支队欢送退伍战士合影(第二排左三为作者,右依次为排长副连长指导员连长)
军旅难忘--重游崇明
身置海岛军守疆,胸藏珠玑自生香。花甲教授游故地,放眼东滩忆农场。
2012年10月2日,女婿和女儿邀我们夫妇游崇明,携外孙子序和外孙女子圆前往。三代人游了东滩湿地。44年后再登崇明岛,不免欣慰。
东滩湿地,即东滩候鸟保护区,长江口野生动物资源基地,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崇明岛东部。
东滩湿地公园
作者夫妇及外孙女
崇明新定位。崇明一直无奈而执拗地保持着自己的农耕文化。2012年,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的发展定位已基本确定。崇明岛功能定位主要体现以下六个方面:森林花园岛、生态人居岛、休闲度假岛、绿色食品岛、海洋装备岛和科技研创岛。根据最新规划,崇明岛将“留足自然生态涵养空间”和“留足未来国际级项目的规划选址空间”,真正成为“21世纪生态岛”。
崇明岛有其一些独特的资源与景观,其中有三样特别之景:一是蟹多。近海边的泥滩上,到处是小蟹,黑压压地布满滩面。游人行走滩面,小蟹们受到惊吓,纷纷逃入洞穴,速度之快,令人惊叹!所以,崇明岛又有“蟹岛”之美名。二是芦苇成林,可谓“环岛绿色长城”。芦苇之初用,不仅可护岸促淤,而且可作造纸之原料。三是岛身形状迁徙无常,始终处于迅速的演变过程中。不像基岩岛屿,千百年来基本上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崇明岛却自始至终演变不断。现在还在酝酿着堵塞北支等工程。
2024年8月
作者简介:教授,教育部高教司兼职秘书 ,高职高专教育评估专家,浙江省高职高专教育评估专家;宁波市第二、三、四届高校教学督导。主编、副主编论著20余部【高校校志及教育部规划教材《文学欣赏》(高教出版社)】。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发表在国家一级期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5篇。曾主持教育部、省教育厅若干课题,分别获省、市高教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