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眺观音堂古镇
观音堂古崤陵镇,由隋永宁县、熊耳县,唐时的崤县、甘壕镇演变而来的。后来叫兴隆镇,从明清舆图上可以看出1905年观音堂还叫兴隆镇,观音堂镇在民国陇海铁路火车开通后,才成为货物集散地。生意兴盛时才起会、商会建庙、改名叫观音堂的,陇海铁路通到观音堂,是观音堂的鼎盛时期。火车蒸汽机需要煤,煤也能外运,才使观音堂煤业大发展。
民国堂镇商号账本
根据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重修观音大寺和关帝圣庙及所立“创建钟鼓楼碑记”古碑记载,观音堂古称崤陵镇,西依名山崤陵而得名。“钟鼓楼由兴隆号周凤德和三兴号张文耀筹集白银1700余两,历时一年半建成二层”,民国乡绅韩西泮,白益坤建有崤陵中学。一九二三年前后,观音堂站是陇海铁路沿西的一个终点站,热闹非凡。
今观音堂火车站
车站每年货物吞吐量达几十万吨。车站有转运公司、车场、骆驼场、小车店几十家。从车站到街上约有二华里,沿铁路北侧都是客店、饭铺,烟杂、蔬染和小手工业店、铺等,终年不断。过铁路桥往西即见大庙和钟、鼓楼,庙前即是观音堂正街。街虽不宽,但很整齐,街上人群熙熙讓攘,人群拥挤。街两边有浴池、客栈、饭馆、百货布店、纸烟店,汽油、煤油庄、南货(南方货物)茶庄,粮棉商行,还有手工行业等等,真是盛极一时。
古建筑
因此站是陇海铁路西伸的终站,所以,西北几省货物,必须经观音堂车站装火车东运。西运货物也必须由此下站再装马车或绑骆驼才能到西北。东,西旅客所坐的人抬“轿子”必经此地,陕西刘镇华的镇嵩军,陇南孔繁锦部,驻潼关的陆军第二十师(阎治堂部队),均来观音堂接领军械辎重。国内名人,如第十一师师长冯玉祥和南海康有为等及部份外国传教士,东西往来都通过观音堂街。

观音堂市场商号很多,光转运公司就有公兴存、元顺、刘万顺等几十家,另外还有一、二家马车场、骆驼场,一家人力独轮车场,一家澡塘(中华园)。百货布庄有:“福康成记、“天庆和”、“和记”、“怡和”、“天德合”、“德成”、“祥记”等,其中冀州帮“福康成记”比较大。还有大金台旅社,另外还有茶庄、酱园、纸烟公司、汽油(官方汽车和部队汽车用油)煤油(百姓照明用)庄、棉粮行、饭庄、旅社、药房、诊所、牙馆、照像馆、成衣局《服装加工)等五六十家。

街上市场颇为热闹,有说书场,游艺摊、小吃铺、烟酒店、妓女院等,“公兴存”西边有基督教会,住有外国人。

民国观音堂属陕县第七区,除了有区公所、七区保卫团、观音堂警察所之外,还有不少驻军。有陆军第一混成团(是老毅军改编的》;陕西督军兼省长公署驻堂办公处;陆军第二十师留守司令部;直鲁豫巡阅使蒎两湖巡阅使署驻堂办公处,陕西陆军步兵第五团。

1923年下半年,火车通交口,会兴,贺家庄,1924年通至陕州。“公兴存”、“元顺”、“刘石顺”、“新顺”、“正谊”、“永远长”、“中华捷运”等大部分转运公司已迁往陕州,宾馆、旅馆、百货店等也带先后迁往陕州和洛阳,轰动一时的观音堂,七年繁华史到此结束了,还有一次繁华是杨连第大桥炸掉,铁路终断。

作者简介:牛占亚,洛阳河洛文化研究学者,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三门峡社科联专家,三门峡高技能人才,三门峡第四届技术能手,国家一级高级技师资格,副高职称,副教授,三门峡古村落研究参与者,三门峡姓氏文化研究会学者,获国家授权专利19个,发表国际学术论文一篇,国内普通期刊论文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