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尽春来时
房思春
最近一段时间,蔬菜的价格一路攀升,从前一两块钱1斤的蔬菜,现在涨到了四五块钱1斤。特别是黄瓜,价格居然涨到了六七元钱1斤。去超市买菜,一问价钱,本来打算买的,也就少买或者不买。为了节省资金,只好重新进行预算,削减一下数量,实际上控制一下口欲。
今年春末夏初,天气持续干旱,严重影响了庄稼蔬菜的种植、生长。人们明显比往年多费了不少心劲,多下了不少力气。蔬菜多浇了几遍,已经无从算起,多交了电费不说,可长势却不尽人意,收获也不能和往年相比。
物以稀为贵,价格也就不断升高,但收入也好不到哪里去。
记得小时候,村庄西面有一片菜园地,和黄庄河(现汶水溪)东岸的一片庄稼地相连。园地的西南角有一口水井,旁边有一株大杨树,高大挺拔,遮天蔽日。盛夏季节,成为水井的庇护伞。人们浇园时,一戽斗一戽斗清凌凌的水,顺着水渠溜进畦子,畦子里的蔬菜也就清凌凌的,支愣着叶,悬挂着果,心满意足。水井又大又深,我很少到井边去,往往是人还没到,耳边就响起大人的呵斥声。
人虽说顽皮,但对大人的呵斥却充满惧怕。所以,也就记住了哪些地方是该去的,哪些地方是不该去的。虽然好奇心满满,但还是想做一个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也就尽量收敛起顽劣的心性。
那时家家户户都养猪、养鸡、养鸭鹅。猪是圈养,鸡鸭鹅都是散养。晴天白日下,鸡鸭鹅都在院子里、房屋周围的田里闲逛觅食。它们随处随时吃东西,也随时随地屙屎。因此,村里人家的院子里,鸡屎鸭粪随处可见。板正人家,会一早一晚及时进行打扫清除,用过的家什及时收起来,水桶倒扣在门前两侧的顺凳上。同样养着鸡鸭,院子里干干净净。有些邋遢人家,一天到晚也不打扫,东一坨、西一坨的鸡屎鸭粪。晴天还好,走路时能避开,要是遇到雨天,就麻烦了,脚脚步步是黄绿的鸡屎鸭粪。当然这样的情况是极少数。乡下人家,就是那样的环境,要想保持清洁卫生,也难。
那些鸡鸭鹅们从来不懂尊重为何物,不管谁家地里、谁家菜园,经常成群结队的从容进出,不管不顾,如入无人之境,只要遇到好吃的,尽会饱餐而归。有时它们来了兴致,会在菜畦子里打爆窝,不管谁家的地,不管种了什么菜,都会被踢腾的一片狼藉。因此菜园的主人,将菜园的周围,用秫秸之类的杆状物,筑起疏密有致的篱笆,以防止鸡鸭鹅进到里面。
生灵糟蹋庄稼,在乡下是正常现象,也往往会因此引发邻里之间闹矛盾。因此也有人家,用秫秸轧制圆锥形的罩子,唤作磨罩的(磨罩本是罩在石磨上,防止鸡上磨盘屙屎的),大白天将鸡鸭鹅罩在里面,免得外出糟蹋蔬菜庄稼。

春暖花开时节栽黄瓜。
我的爷爷早就整理好了黄瓜畦子。大约60公分宽,长长的,笔直笔直的;精致的畦埨子,不宽不窄,双脚横着在上面来来回回踩几趟,被踩踏得实实的。将黄瓜苗不稠不稀的栽种在坦荡的畦子里,放水浇透,黄瓜就可以安然生息了。栽黄瓜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用手捏住黄瓜苗的子叶,不能拿茎,茎太娇嫩,稍不小心就会捏坏,同时还要注意不要伤了黄瓜苗的根。
有的年份,黄瓜栽上了,老天会无缘由闹脾气,气温突然下降。黄瓜最不搁灾坏,气温一旦过低,就会被冻死。那时,塑料布是稀罕物,更没有塑料棚。我的爷爷会在太阳落山前,用早就备好的泥窝头将娇嫩的黄瓜苗盖起来,一株黄瓜苗,一个泥窝头。这时放眼望去,满畦子是一溜两行的窝头了。第二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再将窝头一个一个的掀开,放在一旁的畦埨子上,待晚上再用。畦子里是被困了一夜,却安然无恙的黄瓜苗,埨子上是东倒西歪的泥窝头。这看似简单的活,却需要用心去做。要轻拿轻放,若不小心,泥窝头就会被弄碎,夜里就会有一株黄瓜苗要遭受寒冬之苦,甚至被冻死。因此这项活路,都有爷爷一个人亲自操手来完成,并不指望我们帮忙。
太阳升起来了,满畦的黄瓜苗,满畦蓬勃苍翠的新生命;畦埨子上挨挨实实的泥窝头,完成了使命后惬意自在。能用自己微薄的身躯,为他人挡风御寒,也算是不虚此生,彰显了存在的意义。
静谧的菜园,是一幅妙不可言的田园场景图!但是我不会注意到,就是当时的人们,忙忙碌碌,为生计而奔波,没有谁理会眼前的景象。就是归隐田园的陶渊明,也不过是过着田中有草,篱边有菊的生活而已,何曾见过眼前的田园美景。
泥窝头也就使用几天的时间。待寒流退去,黄瓜开始吐秧头长个头的时候,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历史的舞台,又无声无息的归聚到曾经的角落里。它们有的会等到第二年,再派上用场;有的禁不住岁月的侵袭,又会回归到一抔泥土。万物就是这样,轮回辗转,生生不息。
黄瓜苗是爷爷自己育的。
我的爷爷是一个不识字的文盲,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是,却凭着自己的勤奋和执着,为了养家糊口,成为了有一技之长的人。高手在民间这句话用在他身上可能不合适,但他却走了一条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道路,经营起了育苗这项季节性的事业。他所拥有的技术,是绝大多数人没有掌握的,也或许是大多数人不屑为之的。但是这门技术,需要细心、耐心,更需要勤奋。
对于育苗的一些做法,爷爷讲不出什么科学道理,但却经营的风生水起,并赢得到了方圆几十里以内人们的认可。
每年在二月中旬到三月上旬之间,大约将近1个月的时间里,是育黄瓜苗的时间。为了育苗,爷爷要做很长时间的准备工作。
头年的秋季,爷爷就去北面的棋山脚下、交岭一带捡牛粪。秋收秋种结束后,人们从繁忙的工作中,轻松下来。耕牛也结束了繁重的犁耩之累,得以暂时的休养生息。为了节省草料,留作冬季食用,生产队会安排人员,将耕牛牵到野地里、山岭上放牧。棋山脚下、交岭,远离村庄,草木茂盛,成为放牛的好去处。
爷爷大半天就可以捡满两筐,一直捡到入冬时候。捡来的牛粪,在院子西面的柴草园子里四四方方的垛起来。有时,为防止捡来的鲜牛粪招蛆,就将鲜牛粪堆起来,上面苫上塑料纸、纸箱片之类,再封上泥土,进行发酵,以灭杀里面的虫蛆,便于储存。
过了年,一进入二月份,爷爷就开始从旮旮旯旯里,寻找一些大大小小的泥盆、临时不用的筛子等容器出来,备用。接着趁天好,用一个大浆盆淘牛粪。虽然天气晴朗,但是温度还很低,水还冰凉刺骨,但为了赶时节,这些都顾不得。把牛粪放入浆盆充分浸泡后,用柳条笊篱一边搅拌,一边打捞出来,堆放在旁边。
这样做的目的,是把牛粪里面的肥性淘掉,免得育种时,烧伤种子。有时候,为了彻底淘尽牛粪里的肥性,需要淘两遍,待盆里的水变清才可以。把一垛牛粪淘完,得需要一两天的时间,手被浸泡的泛着白,好几天变不过来。
接着就是进行种子催芽。
从此开始,爷爷洗手都是用清水,杜绝用肥皂,以免薰伤黄瓜种、苗。
种子是爷爷从自己上一年种的黄瓜中选育出来的。选取黄瓜秧藤最基部的黄瓜,留起来,一直到七八月份,碧绿修长的黄瓜,个头变得又粗又长,皮色金黄,里面的种子就饱满成熟了。摘取之后,立即剖开,挖取里面的瓤带种子放入水中,进行漂洗分离,把瓤捞取,剩下的就是黄瓜种了。将其控干水,放在阴凉处晾干存储起来就可以了。
老了的黄瓜,也好吃,但是已然没有嫩黄瓜的清脆幽香,味道酸溜溜的。平时的嫩黄瓜,爷爷都卖了,自己也舍不得吃。老黄瓜,切了片用蒜凉拌,酸溜溜的,谁也不喜欢吃。
爷爷找来四五块半截黑砖头,用钉子、斧头,在中间凿上直径七八公分,深四公分左右的窝备用。将黄瓜种放在温水中进行浸泡十多分钟。至于水的温度是多少,爷爷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有爷爷的手知道,他是通过手感掌握温度的。然后,将种子捞出,放入清水里面浸泡大约半天的时间。把种子捞出控干水之后,放入浸泡过的砖窝子里,上面盖上浸湿的棉片。再把砖块放在炉台子上进行催芽。
土炉子,四面用厚厚的土坯支起,本来已经很厚了,为了使炉火顺畅,里面周围又自下而上衬上厚厚的泥,到了炉口,直径也就有七八公分大小。煤炭金贵,有时有钱还买不到,烧起来也就格外节省。那时冬天的炉子,主要功用是用来烧水做饭。若说是取暖,是可有可无的。因为人坐在炉子跟前,也很难感觉到炉身散发出来的热量。
爷爷把盛放了黄瓜种的砖块放在炉台上炉口的周围。不时的用手去感受温度,查看催芽情况。还要隔段时间将黄瓜种用温水过滤一下。催芽的这几天,他整天围着炉台转,更不外出。
记得有一年春天,天气特别冷,房间里还上冻,到处冷冰冰的。眼见将砖块放在炉口边,温度太低,无法催芽。爷爷就将黄瓜种包在棉花里,再用塑料布包裹住,直接揣在怀里。
这哪里是怀揣黄瓜种催芽,是怀揣春天,怀揣生活的希望呀!
大约两天后,种子开始露白,就可以育苗了。
爷爷将前一段时间收集起来的盆盆罐罐、筛子等器物里面,铺垫上淘过的牛粪,使其离盆沿、筛子口边沿七八公分的高度。然后将催芽露白的黄瓜种,均匀的分布在里面。爷爷眼花,看不清楚,就戴上老花镜,用筷子一个一个的摆布,然后再在上面覆盖上一层薄薄的淘过的牛粪。
不要以为从此就可以万事大吉,后续工作需要更大的细心和耐心。为了保持一定的温度,爷爷白天把盆盆罐罐的容器,搬到院子里晒太阳,晚上搬回屋里,关门闭户。每天中午的时候,还要洒些温水,使其保持湿度。没有温度计、没有喷壶,就凭手感测温,用炊帚蘸着温水洒。炊帚必须是新的,没有用过的,一旦用过的,上面有油,就会伤到苗子。
待黄瓜苗出芽后,亦是如此。别人都没有爷爷的耐心和细心,因此,在黄瓜育苗这件事上,爷爷很少托付别人,都是事必亲躬。偶尔外出,需要别人照看,他总是再三嘱咐。即使如此,有时还是出差。我高中毕业那年(1980年),在家无事,爷爷去赶寨子集,临走前就叮嘱我,到下午一点左右的时候要洒水。本是举手之劳,很简单的事情,可那天中午家里偏偏来了客人,我就把洒水这件事给忘了。等到客人走后,我才一下子想起来黄瓜苗要洒水。但是,已经晚了。
等到爷爷回到家里一看,脸就黑了。因为黄瓜苗不高兴,开始打蔫了。后来大面积叶片白干,爷爷的心血算是白费了。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托付别人替他管理过。
新生的黄瓜苗,待长到差不多盆沿高的时候,已是满满的一盆绿,犹如一盆绿色的宝石,这时就可以开卖了。爷爷就担起蓬勃的新生命,给它们寻找新的归属。黄庄集、寨子集上摆摊。寨子集十几里地,都是徒步往返。

爷爷已过世30多年。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土法留种、土法育苗已成为过去。现在育苗,已不需要自己留种,种子站有名目繁多的良种。只是现在的良种,没有了从前种子的良性遗传,只能现买现种。种子失去了良性遗传,到底算不算是良种,值得商榷。
现在,育苗手段也不断创新发展,温室、营养杯育苗,相比从前,更加省时省力,并且发芽率、成活率更高。只是生产出的茄子、土豆、胡萝卜、辣椒等蔬菜,巨婴一样的摆放在集市的摊子上、超市的货架上,让人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其形体膨大,情有可原,可以提高产量。重要的是,丢失掉了它们最原始的本色,已经没有从前的口感和味道了。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