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华诞看今朝文学作品有奖征文100
腾飞的陡崖
邹立文

陡崖村坐落在大王庄的西部,地势北高南缓,相传因村北有断崖深壑而取村名。整个村庄北靠连绵不断的香山余脉,西依碧波荡漾的香山水库,香山河由北而南穿村而过。掩映在山岭沟壑之中的陡崖村,山水相依,林木苍翠,红瓦白墙,静谧安详,似一处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倘若居高远望,以村北鸡冠山为首,香山河岸为脊,东西分割的村落民居为翅,南边自然村落干山子为尾羽,洞天福地的陡崖村宛如一只展翅腾飞的金凤凰。夏末秋初,在村党支部刘彪书记的带领下,我们采访组阴雨中两次造访陡崖村。远观茂岭原野,累果满枝,菜蔬丰盈;近走民宅街巷,群众安居,富足安康。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近年来在村两委的领导下,陡崖村群众在脱贫攻坚以及新农村建设中,他们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
注重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乡村
行走在陡崖村,不管是村中宽敞的柏油主道,房前屋后硬化的水泥街巷,还是山岭林地间的生产路,到处都草木绿化、干净整洁,让人心情舒畅。刘彪书记介绍说陡崖村位于香山脚下,紧邻房干九龙大峡谷和华山森林公园,自然环境优美。况且陡崖村自古河多泉多,水源充足。上世纪五十年代为改善干山子村的生产条件,村民自力更生修建了干山子水库,六、七十年代又陆续修建村北的浆葫芦水库和北峪水库。为调剂水源,后来村民还拦河截流3处,砌筑大小塘坝5个。2002年村里投资铺设了地下管道,使陡崖水库的水不用机器就能直接流到田间地头。
2018年1月,刘彪当选为陡崖村村委会主任。上任伊始,刘彪主任就主动配合村支部领导班子,积极为陡崖村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刘彪在出任陡崖村村主任期间,他主动放弃自己经营多年的事业,顶住来自家人及亲朋不理解的压力,紧密团结村两委领导班子,坚守建设富裕陡崖的初心。2018年通自来水,修建文化长廊;2019年户户通水泥路;2020年通天燃气;2020年春开始对小街小巷进行硬化,栽植绿化苗木,硬化村南到王槐路直达大下河村东的道路等,凡是村里的这些施工任务,刘彪大都冲锋在前,联系机械,协调人员,为赶进度他甚至自掏腰包垫资施工,保证了村里每一项工程都顺利竣工。

也正是因为刘彪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积极上进的奉献精神,深得乡镇政府领导和陡崖村民的信任和称道。2021年4月,刘彪光荣的被选为陡崖村第十三届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肩上的担子重了,刘彪书记就全身心的投入到村务工作中去。为强化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刘彪注重日常村两委组织建设,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定期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阳光议事等活动,通过党员积分,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不定期召开两委会,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各负其责,做到人人身上有压力,个个心中有事做。并积极倡导绿色经济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发展思路。鼓励村民坚持田地以粮为主,辅助姜、蒜等蔬菜的栽培;大搞山林及花椒、板栗等特色种植,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最大限度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
近年来,在刘彪书记的带领下,经过村两委班子研究,将人居环境整治、图斑治理等列入日常工作,充分利用公益岗、扶贫专岗、保洁员对全村划分片区,包片到人、包街到户,形成常态化保持机制。先后修筑道路、铺设沥青、硬化街巷若干,集中人力、物力、机械,彻底清理村内“四大堆”,河道及周边荒滩经过一年时间的绿化整治成效显著,并用泰山石建设花池三处,喷绘背景墙一处,铺设路面花砖300余平方;2024年4月份,刘彪书记积极联系村第一书记的派出单位莱芜水发集团,为陡崖村捐赠10万余元,更换和新安装太阳能路灯123盏,给陡崖村的夜晚带来了温馨和光明;6月陡崖村又争取资金1000余万元进行废弃矿坑治理,工程完成后彻底消除原矿区的环境污染和视觉污染,平整出近80余亩土地,同时新建塘坝一处,解决了周边近200余亩土地灌溉用水问题。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眼下的陡崖村青山绿水,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明贤辈出,成了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如今有不少外出的村民正准备返村创业,也有众多的能人志士常来这里走访考察,要在陡崖村落户发展干一番事业。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优良传统
在陡崖村香山河的西岸,与村东西大街交汇处的花园小广场上,矗立着一盘大理石的碾砣,它光滑边棱上沉积着岁月的遗痕,那些粗糙纹理中也似蕴藏着些许陈旧的历史。刘彪书记弯腰抚摸着它,并给我们讲起了这盘碾砣和它背后刘家油坊的故事。
陡崖村老刘家油坊,原址座落于村后街东头路北。始建于清光绪末年,由刘氏族人刘同春,刘同方兄弟筹建。由于刘家油坊诚信经营,注重质量,因此在香山一带十里八乡口碑很好。抗日战争时期,香山一带是我党重要的抗日根据地,因此也常遭日伪军的大扫荡,实行经济封锁,妄图绞杀困死抗日军民。一九四四年,泰山区莱北抗日根据地,针对恶劣环境,白色恐怖,大力开展减租减息,并组织群众发展生产,实行自给自足,支援前线抗日。当时的陡崖村群众在村支书苏孔圣同志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抗日支前工作。男壮劳力出民伕,抬担架,送军粮,运弹药,送给养。妇女同志做军鞋,碾米面,摊煎饼,支援抗日队伍。那时的刘家油坊,有北屋五间,三间两挂,东西马头。油屋作坊是三大间东屋,西屋是帐房。由刘效堂刘效臣兄弟带几个伙计,包垛打油。由于日伪军扫荡封锁,枪杀破坏,刘家油坊白天没法干活就黑夜干,趁黑夜将榨出的油品,秘密地送往革命根据地,保障了前方供给。

陡崖村群众自古就有着勤劳勇敢、坚贞不屈的先天秉性,陡崖村因此也积淀了深厚的红色革命文化。抗日战争期间,陡崖村村北的柳树沟是曾香山区中队的办公地点,陡崖村和临近村庄的有志青年都是在这里参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42年,日寇到陡崖村扫荡,枪杀两人,其中一儿童是被鬼子当作练枪的靶子活活枪杀。还有一次,日军在葫芦头沟杀死两名妇女。陡崖村民奋起反抗,英勇杀敌,有11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更有多位血性村民为追求光明,南征北战,作出了很大贡献,他们也都成为了陡崖村的光荣和骄傲。
陡崖村红色的革命历史文化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依旧传承和激励着一代代陡崖村人。早在五、六十年代,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落后,但陡崖村人还是用他们坚强的意志和甘于奉献牺牲精神,修路建桥、筑塘砌坝,垦荒种田,封山育林,逐步改善了陡崖村的自然环境风貌和他们的生产生活水平。就是在近几年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时期,陡崖村人仍然赓续着红色血脉,保持着前辈们的优良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服从大局。也正因如此,陡崖村任何上级政令的推行和村务工作的开展,大都会得到全体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在别的村常有因修路占地,村民与村委产生矛盾影响施工的现象。刘彪书记说在陡崖村,不管是陡崖村至干山子,还是村南到王槐路的公路修筑过程中,线画到哪就修到哪,从没有村民因占地而出面阻挠施工。2022年5月,陡崖村作为首个镇“户户通”和“四好农村路”的试点村庄,区镇政府在此专门召开了现场会,对陡崖村的农村道路建设给予高度的评价。
培育庄户剧团 赋能文化建设
陡崖村民历来就有唱大戏的光荣传统,因此村里的庄户剧团成立时间较早,已有70多年的历史。自建国后成立剧团以来,先后已有九任团长,从没有间断过演出,这在大王庄镇中算是唯一的一个。早在1946年(莱芜市志记载),陡崖村里就有几个人自发组织起来演出,那时候还不叫什么剧团,几个人凑在一块,找个宽敞的地方,有拉二胡的,有唱的,来看戏听唱的也大多是附近的村民。

1957年,在村里老艺人苏安之倡导组织下,成立了陡崖村莱芜梆子剧团,演出形式主要是莱芜梆子,又称莱芜呕,演出剧目也主要是古装剧,其代表作有《对金抓》、《两郎山》等。当时村里出资购买了部分古装服饰、乐器和简单的道具。那时候,演员人数少,又只是在每年春节以后的几天里演出,所以排练演出的剧目很少,也很单调。六十年代苏将德担任陡崖村莱芜梆子剧团团长,演员队伍迅速扩大,达到21人,不但有男演员,也有了女演员,能够排练演出的剧目达到40多个。为了提高艺术水平,当时剧团还邀请莱芜县文化馆牟兴臣同志亲临指教。接受我们采访的年近70岁的苏将路(曾任陡崖村剧团团长)老师,对那次的培训仍记忆犹新,据他回想牟兴臣老师个子不高,人长的瘦弱,但教起课来却非常严厉,当时苏将路年龄还小,学戏时手中的梆子老是敲不到正点上,牟兴臣转头对着苏将路劈头盖脸就是一竿子,疼的苏将路眼泪差点掉下来。也是在莱芜梆子剧团导演牟兴臣的培育下,剧团的演员队伍又有所扩大,演出水平不断提高,陡崖村莱芜梆子剧团曾多次代表公社到县里参加汇报演出,多次获奖,并得到县领导的表扬。改革开放以来,历任团长的苏将路、崔汉德等人认真负责,精心组织安排每次的排练演出,把陡崖村莱芜梆子剧团经营管理得更加有声有色,演出剧目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在进一步排演好莱芜梆子剧目的同时,也开始排演豫剧、吕剧、黄梅戏等剧种,并开始排演歌舞、小品、相声、快板书等多种体裁的文艺节目。
在村委会办公室东侧有两间剧团的库房,里面满是剧团家底,各种的乐器和道具堆放在墙脚,北墙上挂着各式的刀枪剑戟,西墙上是花色众多的戏服、戏帽和髯口,令人眼花缭乱。由于我们大多是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这些戏曲道具,都显得格外兴奋,于是挑一两样喜欢的行头武装在自己身上,在库房中摆一摆架势,走一走台步,也算享受一回演戏的兴致。出库房门正对着一座简易的戏台,因为正巧是在阴雨天,我们就请苏将路老师在屋中即兴唱上一段,苏老师便拱手摆式,那字正腔圆的唱调便在萦绕在我们的耳畔。回到村办公室座谈时,刘彪书记告诉大家,现在陡崖村的莱芜梆子剧团,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演出剧目内容上,紧紧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主题,不跑调,不走偏,每年都出色圆满地完成上级安排的演出任务。当然,今后陡崖村两委还是要尽力培育和支持剧团的发展,让剧团在挖掘陡崖村的红色革命文化、绿色经济文化、民俗风情文化等方面持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继续赋能陡崖村文化建设,促进陡崖村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双丰收。
响应三变改革 助力经济腾飞
陡崖村矿产资源丰富,盛产花岗石,铁矿石等。特别是花岗石储藏丰富,质量上乘,过去的陡崖村是“莱芜黑”大理石主产地之一,所产“莱芜黑”石材光洁度高、硬度大、颜色纯正,为国内稀的建筑材料,曾用于天安门广场的铺砌。八十年代末陡崖村年开始进行大理石矿的规模化开采,产品远销到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曾为国家创收大量外汇。另外陡崖村还依托当地储量丰富的铁矿石、石英石等资源,群众以集资入股或个人承包等形式进行矿产开发,形成了集体、个体、联合体一起发展的势头,从业人员最多是达到300多人,带动了当时陡崖村的经济发展。

然而,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全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各地矿产资源生产开发受到限制,陡崖村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逐步关停了所有的矿产企业,开始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向绿色生态农业转型发展。刘彪在2021年当选村支部书记后,转年正逢济南市在农村推行试点的“三变改革”。借助此次政策春风,刘彪组织村两委班子、党员和村民代表多次召开大会议商议,根据村里的现状积极探索并实地考察摸底,制定了适合陡崖村三变改革发展的路子。首先村集体把对外承包的2600亩山场逐步收回,寻求合作主体,进行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开发;同时又将村东岭闲置多年学校,租赁出去搞光伏发电。这样就把村里的资源变资产,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也就是要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2022年,村里又出面协调部分村民进行土地流转,成立振祥果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两个家庭农场,既让部分村民变股东,还解决了他们就业问题,通过土地流转,还增加了村集体收入;2024年6月陡崖村还投资完成了废弃矿坑治理工程,此项治理工程被列入济南市重点工程,工程完成后将彻底消除原矿区的环境污染和视觉污染,下一步陡崖村将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将该土地有效利用,预计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
下午的天空还在飘着零星的小雨,采访接近尾声的我们要准备返程。可是车子快要开出陡崖的铸铁村门时,所有人又都忍不住停车驻足,再看一眼这美丽的陡崖村。站在香山河畔,举目北望,雾气笼罩着绵延的群山,满目苍翠的树木庄稼在细雨中泛着绿光,近处的村舍错落有致,在那被雨水打湿的白墙红瓦间,不时传来鸡鸣狗吠的烟火气息,让人如临仙境。刘彪书记指着水流湍急的香山河告诉我们,下一步陡崖村将筹集资金,对香山河进行清淤护堤,并将翻修和新建几座河上小桥,以方便东西两岸村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刘彪书记还指着北面山岭说,陡崖村有着丰富山水资源,奇石古树、断崖险峰令人流连忘返。以后有了条件,我们从这里修条索道顺河上山让人们观景游玩,然后再沿河修道渡槽,让游客们漂流回来。接着,刘彪书记又带着我们顺河折弯向东,立于香山河北岸,身旁突兀出几块浑圆的花岗岩石。对于眼前陡崖村南的这片土地,村两委原本也有细致的规划,靠西面村民的沿街楼的东头,建设一栋村办公楼,连带起村民大食堂、村史馆及娱乐广场,让村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另外在南去泊油路东侧,建设一处大型停车场,以及部分乡间民宿,南边山岭土地则让村民们协调流转连片开发,大搞各种果蔬的采摘园。真正能让外来观光游客能来的了,留得下,玩的好,吃的好,住的好。到时候我们也将让有条件的村民们投资入股共同经营,这样把村民的资金变股金,让分散的资金聚拢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让村民和集体获得更多的收益以达到共同致富的目标!
站在眼前的刘彪书记年龄才40岁左右,看着他年轻刚毅的脸庞,听着他掷地有声的话语,我们无不对他果敢笃定、谋勇皆备的领导才能所感佩。同时我们也相信,在刘彪书记的带领下陡崖村这只金凤凰,必定会迎来又一次更高更远的腾飞!

邹立文,莱芜人,系山东省作协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山东文学》《山西文学》《微型小说选刊》《济南日报》等报刊,有诸多作品获奖,并被收入多种文学年度选本及试卷。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